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案例分析-表见代理

合同法案例分析-表见代理


问:
1、李某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合同行为中的哪种行为? 2、三环公司的要求是否合法?
答案 1 :
李某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合同行为中的
表见代理行为
答案 2 :
本案中,李某已被海生公司解聘,并且没有得到海生公司的授权, 其无代理权是显然的。 因此,李某以海生公司的名义与三环公司订立合同的行为为无权 代理行为。根据《合同法》第48条的规定,该合同如果不能得到 被代理人(海生公司)的追认,则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附:《合同法》第48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 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 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 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 的方式作出。
但这仅是对一般的无权代理而言。 在本案中,在李某使用其盗取的合同书与三环公司订立合同的时候, 由于合同书上已盖有海生公司的公章,三环公司有理由相信李某是经 过海生公司的授权,代理海生公司订立合同。因此,李某的行为构成 表见代理,因此而订立的台同有效,海生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 行自己的义务。海生公司以其不知情、李某无代理权为由而拒绝履行 合同,是违约行为,三环公司可以请求强制履行,并要求海生公司承 担违约责任。海生公司应当向三环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履行合同,通过其他途径来追 究李某的责任。
合同法-案例分析
——无权代理合同
17级会计1班一组
单梁、戴歌、杜梦妍、韩洁颖、吴绮璇、闫馨
2018
经济法
2018.11.19
17级会计1班
李某原为海生公司的业务员,1999年9月被 公司解聘。1999年11月,李某利用手中未上交 的盖有公司合同专用章的合同书,与三环公司 订立一份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海生公司向三 环公司购买价值200万元的棉纱,货到付款。该 合同订立后,三环公司积极组织货源,按合同 规定将货物发往该公司,同时通知海生公司验 货。海生公司称不知此事,拒绝接货。三环公 司要求其履行合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