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人资质要求:
5.保证农民工工资不拖欠承诺
0-2 分
投标人综合得分=施工组织设计得分+业绩及项目管理机构得分+投标报价得分+其他内容。 投标人的最终得分:评标委员会对技术标和商务标得分进行汇总,计算过程中,分值按四舍五入 保留三位小数,最终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评标标准及办法
条款号
2.1.1
形式 评审 标准
评审因素 投标人名称 投标文件签字盖章 投标文件格式
2.1.2 资 格 评 审 标 准
报价唯一 营业执照 资质等级 财务状况
业绩
评标办法前附表
评审标准 与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一致
符合招标文件第二章及第六章的要求 符合第六章“投标文件格式”的要求
基准价的,按每低于评标基准价1%在基本分(50分)的基础上加1分,最
多加5分。投标报价低于评标基准价的95%的,按每再低1%在满分的基础
上扣1分,扣完为止。
1.实质性优惠承诺
0-2 分
2.2.4 (4)
其他内容 10 分
2. 协调地方关系的实质性承诺 3.安全施工承诺 4.节假日连续施工承诺
0-2 分 0-2 分 0-2 分
评标基准价计算方 法
A 值为招标控制价 B 值: 当有效投标报价少于五家时(含五家),B 值为所有有效投标报价
的算术平均值,当有效投标报价多于五家时(不含五家),B 值为
去掉一个最高和一个最低报价后的算术平均值;
投标报价的偏差计 偏差=100×(投标人评标报价 - 评标基准价)/评标基准价
算公式
评分因素
投标人资质要求:
1、潜在的投标人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 潜在的投标人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在人员、设 备、资金等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 3、潜在的投标人应为具有有效的爆破与拆除工程专业承包叁级及以上资质 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证书,具有建筑垃圾清运许可证、建筑垃圾处置运输证或能够 租赁具有建筑垃圾准运资质的车辆(提供车辆租赁协议); 4、业绩要求:潜在的投标人近三年(2012 年 1 月 1 日以来,以合同签订时 间为准)具有类似项目业绩; 5、财务要求:财务没有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出具近三年(2012 年度、 2013 年度、2014 年度)的财务审计报表; 6、信誉要求: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产、停业,或者投标资格被取消,最近三 年内没有骗取中标或者严重违约或者重大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等问题; 7、投标人须持有企业注册地检察机关出具的无行贿犯罪记录的《行贿犯罪 档案查询结果告知函》方可参与报名。 8、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2—3分 1—4分 1—5分 1—3分 1—3分 1—3分 1—3分
2.2.4 (2)
10、现场设置和针对现场困难的分析和决策
企业业绩 5分
2012 年 1 月 1 日以来,企业承接过面积 50 万 平方米以上的类似的垃圾清运项目,每项得 1 分, 最多得 5 分(评标时出示合同原件,并需与投标 文件中的复印件一致,否则不得分)
只能有一个有效报价 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1.4.1项规定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1.4.1项规定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1.4.1项规定
响 应 性 2.1.3 评 审 标 准
信誉 其他要求 投标内容
工期 工程质量 投标有效期 投标保证金 技术标准和要求 投标报价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1.4.1项规定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1.4.1项规定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 1.3.1 项规定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 1.3.2 项规定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 1.3.3 项规定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 3.3.1 项规定 符合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 3.4.1 项规定
1—3分 0-5
2.2.4 (3)
报价得分 55分
(1)评审原则:投标报价应在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基础上,以
报价的高低和合理性作为评分依据。
(2)评审方法:以评标基准价为基准,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与评标基准价
相等者得基准分(50分),投标报价高于评标基准价的,按每高于评标
基准价1%在基本分50分的基础上扣1分,扣完为止;投标报价低于评标
符合第五章“技术标准和要求” 投标人投标报价未超出本工程的招标控制价
款 号
2.2.1
2.2.2
2.2.3 条款
号
条款内容
编列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30 分;
分值组成
业绩:5 分;
(总分100分)
投标报价 :55 分
其他内容: 10 分
评标基准价的确定:评标基准价=A 值*50%+B 值*50%
A 值:
评分标准 缺项或不响应均得0分
1、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2—3分
施 工 组 织 设 2.2.4 计 (1) 评 分 标 准 30 分
2、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4、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5、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6、资源配备计划 7、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9、劳动力安排计划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