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全)教程文件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全)教程文件
详解
1、决议效力之诉的被告限定为公司 2、对于决议涉及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例如“高管、职工、 债权人等”可列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3、第二款解决了共同诉讼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实践中 诉讼纠纷解决效力。
法条
第四条(轻微瑕疵) 股东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符
合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 持,但会议召集程序或者表决方式仅有轻微瑕疵,且对决议 未产生实质影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条
第三条(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原告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不成
立、无效或者撤销决议的案件,应当列公司为被告。对决 议涉及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列为第三人。
法条
第三条(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其他有原告资格的人以相同的
诉讼请求申请参加前款规定诉讼的,可以列为共同原告。
小贴士
2、根据公司系合同网理论,公司章程和决议可以视为 是公司股东间形成的一系列合同的集合体,由于我国合 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中也存在合同不成立的规定,所有采 用三分法也有一定道理。
小贴士
3、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公司决议的作出未召开会议, 或者是伪造的。因而将公司决议效力分为有效、无效、 不成立是合理的,这样可能更方便法官适用这一法律。
前言
2005年,我国公司法修订并重新颁布后,最高人民法 院随即出台《公司法司法解释(一)》,主要解决了 新旧法衔接适用的问题。2008年和2011年,最高人民 法院分别出台了《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和《公司 法司法解释(三)》,主要解决了股东出资纠纷和公 司解散清算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均属于 投融资及其退出的法律制度范畴。随后,以股东权利 保护和公司治理为主题,历时5年多,于2017年8月28 日发布了《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解释》包括 27条规定,涉及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权、 优先购买权和股东代表诉讼等五个方面纠纷案件审理 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法条
(一)公司未召开会议的,但依据公司法第三十七条 第二款或者公司章程规定可以不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 而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 的除外;
法条
(二)会议未对决议事项进行表决的; (三)出席会议的人数或者股东所持表决权不符合公 司法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 (四)会议的表决结果未达到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规 定的通过比例的; (五)导致决议不成立的其他情形。
法条
第二条(撤销之诉的原告) 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请求撤销股东会
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应当在起诉 时具有公司股东资格。
详解
本条规定了决议撤销之诉的原告只需在起诉时具有股东 资格即可,为股东行使权利提供了便利,能更好地保护 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关法条链接
公司法第二十二条(公司决议的无效或被撤销)第二款: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 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 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 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美国纽约州、印第安纳州和肯塔基州都有成文法明确规 定,如果公司依据内部决议与善意相对人签订了合同, 即使公司决议无效或被撤销,公司与善意相对人形成的 法律关系不受影响,这与第六条的规定是一致的。
实务操作
1、律师在代理客户提起公司决议诉讼案件中,首先要 就确认之诉和撤销之诉之间进行选择。选择了确认之诉 之后,还要选择原告以及效力形态,仔细预判决议内容 是否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是否违反公司章程,以及决 议召集程序和表决方式是否合法合规符合公司章程的规 定。 Nhomakorabea详解
对决议不成立的情形作出了明确列举,为公司治理提供 了更加明晰的指引,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公司决议不成 立之诉来维护自身权利。
相关法条链接
公司法第二十二条(公司决议的无效或被撤销)第二款: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 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 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 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法条
第六条(决议无效或被撤销外部效力)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 效或者撤销的,公司依据该决议与善意相对人形成的民事 法律关系不受影响。
详解
对决议不成立的情形作出了明确列举,为公司治理提供 了更加明晰的指引,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公司决议不成 立之诉来维护自身权利。
小贴士
详解
1、规定了决议撤销之诉的例外情况,有利于减少实践 中大量存在的股东滥用决议撤销权的情况。 2、但该条并未明确何为轻微瑕疵,从文义可以理解为 对决议未产生实质影响的瑕疵,法官对此自由裁量权空 间较大。
法条
第五条(决议不成立)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当 事人主张决议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详解
2、首次确定了“决议不成立”之诉,与决议无效之诉 和撤销决议之诉一起,共同构成了“三分法”的格局。
小贴士
关于公司决议效力的分类问题: 1、对决议效力瑕疵的分类,各国立法例大致存在“二 分法”与“三分法”的分类,前者包括决议无效和决议 可撤销两种决议效力瑕疵(美国),后者则在此基础上 还规定了决议不成立或者决议不存在(韩国、日本)。
实务操作
2、作为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可以从预防法律风险的 角度,对公司过去的决议进行梳理,发现其不合规的风 险点,在股东关系尚未恶化的情况下,采取补救措施, 避免潜在纠纷。
标题二 强化对股东法定知情权的保护
法条
第七条(行使知情权应具备股东身份) 股东依据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九十七条或者公司章
程的规定,起诉请求查阅或者复制公司特定文件材料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标题一 完善决议效力瑕疵诉讼制度
法条
第一条(确认之诉的原告) 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
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 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详解
1、确认决议无效或者不成立之诉的原告,包括股东、 董事、监事等,对原告范围作出了一定的限制,“等” 字体现了对于案件中除股东、董事、监事外,谁能提起 诉讼由法院个案判断更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