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观察周蕾1 胡浩宇2郑水红2徐雪2作者单位:321000 金华,金华市中医院针灸科(周蕾);金华市中医院神经科(胡浩宇、郑水红、徐雪)通信作者:周蕾, Email:zjjhzhoulei@[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6例中风后感觉性失语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治疗组32例(针刺加语言康复,单)和对照组34例(语言康复组,双)。

针刺组采用头皮针(语言二区、三区、运用区及视区)、舌针、体针相结合,并在头皮针留针时进行语言训练,对照组仅予语言康复训练。

两组治疗前后予《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失语状况,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及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功能都有差异(P<O.05)。

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疗效优于单纯语言康复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 中风;感觉性失语;针灸疗法;语言疗法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Wernickeaphasia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anguage training ZHOU Lei1, Huhao-yu2 , ZHENG Shui-hong2,Xu xue2(1.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Jinhua Municipal Hospital of TCM, Zhejiang,321000,China; 2.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Jinhua Municipal Hospital of TCM,Zheng,321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lei, Email:zjjhzhoulei@[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language training on Wernicke aphasia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s The selected cases of stroke with Wernicke aphas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2 cases(single-date)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34 cases(double-date) through the date of seeing a doctor.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including scalp-acupuncture ,tongue-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besides language traini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language training only. Outcome measurements of aphasia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In total efficiency and the function of spontaneous conversation , understanding, naming and retailing there are differences(P<O.05) on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he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languag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language training can produce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Wernicke aphasia of stroke patients betterthan language training alone. It deserts to study deeply.[Key words] Stroke;Wernicke aphasia;acupuncture therapy;language training感觉性失语又叫Wernicke失语、接受性失语,为中风后言语障碍失语症的常见类型,主要是大脑后动脉区域,或大脑后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交界的分水岭区,即大脑的枕、颞叶交界区损伤,表现为患者能讲话、书写、看懂文字,也能听见别人的发音,就是听不懂别人讲话的内容和他自己讲的语意[1]。

我院近5年来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32例中风后感觉性失语进行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病例选择标准本研究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和针灸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6例,所有受试者均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

1.1 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失语症评定标准参照北京医科大学高素荣等制订的《汉语失语检查法》[3]。

1.2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的中风后感觉性失语患者。

②为首次发病,年龄阶段50岁一75岁,且失语起病3个月以内。

③发病后在支持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

④签署知情同意书1.3 排除标准①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20ml。

有严重意识障碍者。

②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无法完成本研究治疗者。

③有精神病史,听力及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在本次中风前已存在者。

④其它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超过中风者。

2.分组受试者66例,按就诊单双日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单日),男17例,女15例;年龄58.40±7.42岁;平均病程17.28±10.26天;其中脑梗死22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34例(双日),男18例,女l6例;年龄58.75±7.27岁;平均病程19.18±11.34天;其中脑梗死23例,脑出血11例。

经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价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师担任,并对治疗过程单盲。

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的记分标准,记录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4项言语的得分,并依此评定疗效。

痊愈:治疗后得分达总分的90%以上。

显效:治疗前总分达50%以上,治疗后有10%以上进步;治疗前总分在50%以下,治疗后20%以上进步。

有效:总分有进步,但未达以上两项成绩,且至少一方面以上言语功能有1级以上进步。

无效:治疗后总分无明显变化,各方面言语功能均无显著改变,甚至有退步[4]。

二、治疗方法1.治疗组以针刺配合康复训练为主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

1.1针刺治疗头针、舌针配合体针辩证治疗。

1.1.1头针针具选用0.30mm*25mm华佗牌针灸针;选穴:焦氏头针的语言二区、语言三区、运用区及视区;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与皮肤成15度角快速刺入皮下,达帽状腱膜,以200转/分钟快速捻转,每穴运针2分钟,留针4小时。

留针时先行舌针、体针操作,后语言康复治疗师予语言康复训练的同时每10分钟运针1次,共2次。

1.1.2舌针针具选用0.30mm*50mm华佗牌针灸针,选穴金津、玉液。

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张口,舌舔上腭。

毫针自舌系带两侧凹陷处分别向舌根部方向快速刺入,以出现酸、麻、胀等感觉,并向喉部放散为佳,得气后立即起针。

1.1.3体针针具选用0.30mm*50mm华佗牌针灸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辩证选穴:⑴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⑵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⑶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⑷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⑸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诸穴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

1.2语言康复治疗主要以Schuell失语症刺激疗法为主兼顾心理治疗,训练过程由易到难,强调激励患者的训练热情,避免打击患者的训练积极性、训练方法以强化听觉刺激、多途径语言刺激、反复利用感觉刺激及根据刺激反馈调整刺激方式为原则,着重听理解障碍的语言训练。

语言治疗师在训练过程注意词汇频率、信息长度、句法复杂性的合理性安排,并应用警觉性语言、前刺激、示范等提高患者注意力及依从性。

训练首先从词水平开始采取听语指图或指物作业,然后选择发音转换、文字构音训练,听理解、会话、复述训练、看图说话、听写训练,随着患者语言能力的提高,逐步过渡到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并利用实用的对话结构、信息,达到对话的双向交互传递,充分调动患者残存的语言功能,以获得实用化的交流能力。

每天训练一次,每次45分钟。

2.对照组仅采用上述语言康复训练。

治疗组、对照组均予脑血管意外对症支持治疗。

三、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本研究x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s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治疗前两组语言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语言情况(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进行比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表1 治疗前两组语言情况比较组别例数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治疗组 32 1.78±0.67 9.78±1.88 3.83±1.11 6.42±0.99对照组 34 1.79±0.59 9.56±1.97 3.89±1.20 6.37±0.862.治疗后两组语言情况比较2.1两组感觉性失语患者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4.7%,X2=4.6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差异(P<O.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语言总体疗效比较例(℅)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n=32 ) 11(34.4) 12(37.5) 5(15.6) 4(12.5) 87.5对照组 (n=34) 8(23.5) 10(29.4) 4(11.8)12(35.3) 64.72.2两组治疗前后语言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