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管理》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道路交通管理》适用对象为全日制专科学生。
计划课时为38学时,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道路交通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新鲜经验,了解交通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和交通管理工作的核心职业能力。
掌握从事交通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从事交通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对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内容、组织机构设置、交通安全宣传以及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有全面深刻地认识,能够适应新时期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践需要。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选择课题组织学生讨论,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配合使用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1.道路交通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
2.交通标志、标线的种类。
3.机动车检验。
4.道路交通组织的原则及其具体运用。
5.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种类、法律依据和处罚的幅度及适用行为。
6.交通事故认定。
【教学难点】1.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方法及其具体运用。
2.驾驶人管理。
3.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现场处理程序、非现场处理程序和处理案卷的制作。
4.交通事故现场调查。
【教学课时分配表】总课时:54【教学内容】第一章道路交通管理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交通、道路交通的概念,掌握道路交通管理的概念、内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道路交通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
难点: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一、道路交通管理的概念(一)道路: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然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二)交通:交通是指借助某种运载工具,通过某种运行转移的方式,实现人或物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
简单地说交通是各种运输活动的总称(三)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是人类为达到生活、社会生产、交换交往过程中人或物空间位置转移的目的,而由人、车、道路等因素,按照逻辑统一要求构成的一个动态符合系统。
(四)道路交通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是指为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高效、便捷、低公害、低耗能的目标,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下,对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
二、道路交通管理的性质(一)法律性(二)社会性(三)目的性(四)针对性(五)科学性(六)突变型三、道路交通管理的对象(一)交通行为人(二)车辆(三)道路(四)道路交通环境四、道路交通管理的目的第二节道路交通管理的职能一、道路交通管理的内容二、道路交通管理的职能(一)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二)宣传和指导职能(三)组织和控制职能(四)监督和协调职能(五)服务职能第三节道路交通管理的方法一、法规管理方法二、行政处罚(一)行政强制措施(二)刑事强制措施三、行政管理方法四、科技管理方法第四节道路交通管理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一、中国古代的道路交通管理二、中国近代的道路交通管理三、新中国的道路交通管理四、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工作(一)道路交通法规形成体系,依法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二)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道路交通环境日益完善五、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汽车化进程不断加快(二)交通参与者的出行要求不断提高(三)交通参与者数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四)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五)涉车案件逐渐增加第二章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掌握道路交通管理的具体任务及相互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道路交通管理的任务难点:基本原则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二、严格依法管理的原则(一)严格依法管理的含义。
(二)严格依法管理的要求。
三、方便群众的原则四、科学管理的原则(一)科学管理的含义(二)坚持科学管理的原则的要求五、文明管理的原则(一)文明管理的定义(二)执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文明管理的具体要求六、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七、社会化管理的原则第二节道路交通管理的任务一、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二、指挥和疏导交通(一)交通指挥(二)交通疏导三、纠正和查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四、处理交通事故(一)交通事故的定义(二)交通事故的分类五、维护道路治安六、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七、设置和维护交通安全设施(一)道路交通标志(二)道路交通标线(三)交通信号灯(四)道路交通隔离设施八、开展道路交通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第三章道路交通设施管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道路基本知识、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种类,掌握交通设施的设置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交通标志的种类难点:交通标志的设置方法第一节道路基本知识一、道路的涵义二、城市道路(一)城市道路的组成(二)城市道路的结构形式三、公路(一)行政分类(二)技术分类四、国家干线公路网现状(一)一类国道(二)二类国道(三)三类国道五、高速公路第二节道路交通信号一、机动车信号灯和非机动车信号灯(一)绿灯亮时(二)黄灯亮时(三)红灯亮时二、人行横道信号灯(一)交通信号灯的安装位置(二)交通信号灯的形式及灯色排列(三)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要求三、车道信号灯(一)绿色箭头灯亮时(二)红色叉形灯或者红色箭头灯亮时四、方向指示信号灯五、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第三节道路交通标志一、道路交通标志的概述(一)道路交通标志的概念(二)道路交通标志的作用二、道路交通标志的构成要素(一)颜色(二)形状(三)字符图案三、道路交通标志的种类(一)警告标志(二)禁令标志(三)指示标志(四)指路标志(五)旅游区标志(六)道路施工安全标志(七)辅助标志四、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一)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原则(二)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形式(三)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基本要求五、可变信息标志第四节道路交通标线一、道路交通标线的概述(一)道路交通标线的概念(二)道路交通标线的作用二、道路交通标线的种类(一)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类:(二)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的分为以下三类:(三)道路交通标线按型态可分为以下四类(四)道路交通标线按标划区分如下:三、道路交通标线设置的基本要求(一)道路交通标线的颜色(二)道路交通标线的宽度(三)虚线间隔长度(四)导向箭头四、道路交通标线的施划(一)道路交通标线施划原则(二)道路交通标线施划要求(三)道路交通标线施划方法第四章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车辆号牌的种类、驾驶人的标准,掌握机动车检验的方法,能够对机动车及驾驶人的档案进行管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机动车检验难点:驾驶人管理第一节机动车管理一、机动车号牌管理(一)机动车号牌的作用(二)机动车号牌的种类、式样编码与技术性能二、机动车登记(一)机动车登记的作用(二)机动车登记种类(三)机动车登记业务的基本岗位(四)机动车登记相关业务三、机动车检验(一)机动车安全检验的依据(二)机动车安全检验的目的(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种类(四)对机动车安全检验的规定要求第二节驾驶人管理一、机动车驾驶证(一)概念(二)机动车驾驶证准驾车型(三)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和准驾年龄规定二、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条件(一)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条件一般规定(二)机动车驾驶证申请年龄和身体条件(三)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情形(四)申请准驾车型的规定三、机动车驾驶证的核发(一)考试科目(二)考试的有关规定(三)驾驶证核发四、记分和审验(一)概念(二)记分(三)审验第三节非机动车管理一、非机动车管理概述(一)非机动车分类与构造(二)非机动车管理的意义(三)非机动车管理的任务(三)非机动车管理的特点二、非机动车牌照管理(一)非机动车牌照管理的意义(二)非机动车牌照的申领与核发三、非机动车登记(一)注册登记(二)异动登记(三)其他登记四、非机动车检验(一)新车发证检验(二)换发牌证检验(三)车辆异动检验第五章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熟练掌握道路交通秩序、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道路交通组织的概念,熟练掌握道路交通组织的原则及其具体运用,掌握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方法和要求,了解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道路交通组织的原则及其具体运用;平面交叉路口交通组织的方法。
难点:道路交通组织方案的制作及其具体运用。
第一节机动车交通秩序管理一、机动车交通秩序管理的概念(一)保障行车安全畅通,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二)解决了道路交通的主要矛盾(三)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损失二、机动车交通秩序管理的原则(一)右侧通行原则(二)分道行驶原则(三)按信号通行原则(四)优先通行原则(五)确保安全原则三、机动车行驶管理(一)灯光使用(二)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的规定(三)机动车行驶速度规定(四)机动车行驶中后车与前车的安全距离(五)会车的规定(六)超车的规定(七)掉头的规定(八)倒车的规定(九)借道通行和变更车道的规定(十)拖带挂车的规定(十一)牵引故障机动车的规定(十二)行经铁道路口等的规定(十三)安全装置的使用规定四、机动车装载规定(一)机动车载物的规定(二)机动车载人的规定(三)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五、机动车停放的规定(一)允许停放的规定(二)禁止停放的规定六、特种车辆的管理七、其他安全行驶管理规定第二节非机动车交通秩序管理一、非机动车行驶规定(一)非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的规定。
(二)非机动车行驶速度的规定(三)非机动车横穿道路的规定(四)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的非机动车,可以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并在驶过被占用路段后迅速驶回非机动车道。
机动车遇此情况应当减速让行。
(五)驾驭畜力车的规定二、非机动车载物的规定三、非机动车停放的规定四、其他规定第三节行人和侯、乘车人交通秩序管理一、行人的通行规定(一)单人行走要求。
(二)列队行走要求。
(三)特殊人群的行走要求。
(四)其他要求二、乘车人的通行规定(一)候车要求。
(二)乘车要求第四节道路交通组织一、道路交通组织的概念和目的(一)道路交通组织的概念(二)道路交通组织的目的二、道路交通组织的分类(一)按道路交通组织的对象(二)按道路系统的组成(三)按道路交通组织的性质和任务四、道路交通组织的措施五、道路交通组织的原则(一)道路交通分离的原则(二)交通连续的原则(三)道路交通流量均分的原则(四)道路交通总量控制原则(五)交通优先的原则第五节特殊情况下的交通秩序管理一、交通警卫(一)外宾交通警卫(二)内宾交通警卫(三)场馆交通警卫(四)线路型大型群众活动交通警卫(五)执行交通警卫的基本要求二、突发事件时的交通管制(一)交通管制的内容(二)交通管制的准备工作第六章道路交通组织【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了解道路交通组织的作用,解决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