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生态学期末总结

环境生态学期末总结

生态学的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Haeckel, 1866) ]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美国生态学家E.P.Odum (1963)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E.P.Odum (1997)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1980)基本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蕾切尔·卡逊研究美国杀虫剂引发的危害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对人类与环境关系传统的行为和观念的理性反思为什么学环境生态学?生态学干嘛用的?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的识别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8)生态效应预测生物种(物种).... 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强调形态相似与能够繁殖延续(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强调能够杂交繁殖协同进化概念: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的进化由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形成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协同发展生物多样性概念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层次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物种多样性:常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即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和环境复杂性的体现,景观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宏观尺度的空间配置形式。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⒈物种生物量.. ⒉物种属性.. ⒊物种库(种质库)..⒋输入环境的总能量(能量-多样性假说)(PET潜在蒸发蒸发量是表示输入环境总能量的一个重要指数,可用来衡量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 ..⒌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 ⒍生物地化循环.. ⒎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稳定性关系)Gaia假说..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起着调控作用(其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对环境一直起主动调节的作用,生物有机体将大气层作为原料源和废物库这样改变了化学组成,使大气偏离平衡).. 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Gaia系统不是无生命机械且被动的系统,它的各个部分相互有序,相互调节才确保地球系统的稳定性).. 地球本身是进化的系统(生物保证了地球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体影响生存环境,环境也反过来影响生物进化过程,两者共同进化).. 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整个地球是生物、大气、土壤和海洋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有机整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地球的气候可能由浮游植物-云层气候反馈系统进行调节).. 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一旦地球能保持环境的稳定性,就有一个系统在起作用)总结:⑴生命是全球尺度的现象,地球生态系统没有孤立的生命。

生物会调节其生产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们适应生存⑵不能分离物种的进化和它们生存环境。

这是一个紧密的过程。

环境的概念(Environment)..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①相对的概念,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范围大小不同。

②环境是某一主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③太阳和地球是生物生存最根本的环境基础。

④现今的地球环境是已经被生物强烈改造过的环境。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平衡之处为光补偿点。

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 植物的光合作用率在光补偿点之前与光强度成正比,但达光饱和点后,不随光强增加。

..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 长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否则便只进行营养生长,不能形成花芽。

.. 较常见的长日照植物有牛芬、紫莞、风仙花和除虫菊等,作物中有冬小麦、大麦、油菜、菠菜、甜菜、甘蓝和萝卜等。

.. 人为延长光照时间可促使这些植物提前开花。

.. 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这类植物通常是在早春或深秋开花。

.. 常见种类有牵牛、苍耳和菊类,作物中则有水稻、玉米、大豆、烟草、麻和棉等。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 公式:K=N ( T-T0 ).其中,N 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 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 是发育起点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物的所有生理生物过程都依赖于一系列酶的参予,而每种酶的活性都有其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生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着生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

植物:芽和叶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鳞片;体表具蜡粉和密毛;植株矮小。

动物:增加隔热层,如增加毛和羽毛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加皮下脂肪的厚度;体形增大(贝格曼规律);外露部分减小(阿伦规律)。

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恒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以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这种趋向称贝格曼规律,是减少散热的适应。

阿伦规律(Allen’s rule):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较温暖地区恒温动物外露部分(如四肢、尾、耳朵及鼻)有明显的变小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形态适应。

称阿伦规律。

植物的抗盐性:植物的抗盐方式有.... 富集盐分——聚盐性植物.... 排除盐分——泌盐性植物.... 拒绝吸收——透盐性植物(扛盐植物)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自然界任何环境因子都不是独立的。

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 如:光强变化→温度改变→湿度改变→蒸发、蒸腾改变. 温度是一二年生植物春化阶段中起决定作用的因子,但是也只能在适度的湿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空气不足、湿度不适,萌发的种子仍不能通过春化阶段2、主导因子作用.. 各环境因子的作用不是等价的,在一定条件下,其中必然有一个或两个是起着主导作用的。

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如:. 光周期中的日照长度. 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因子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

.... 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对生物生长、分布以及类型起间接作用。

.... 如:迎风坡和背风坡因降水的不同来影响植物 . 山顶和山脚的海拔影响温度来影响植被的分布.... 对生物因子而言,捕食、寄生、共生关系等是直接作用,而竞争等间接作用4、环境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不同,故环境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

.... 如:. 光照长短,在植物的春化阶段并不起作用,但在光周期阶段则是很重要的。

有些鱼类根据其生活史的各个不同阶段,对生存条件有不同要求,如鱼类的徊游,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生殖季节就成群结队徊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而鳗鲡则在淡水中生活,徊游到海洋中去生殖。

5、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环境中各种环境因子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生病或死亡。

所以说生态因子是不能代替的。

.... 但环境因子可局部补偿。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同样可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 如:.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如果光照不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量来补足。

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1、限制因子....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的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 如:温度升高到上限时会导致许多动物死亡,温度上限对动物生存成了限制因子;. 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几个因子在不同情况下,任何一个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

2、Liieebbiigg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利比希,1840,德国)。

.... E. P. Odum(1983)对Liebig定律的补充:.... ①该法则只能用于稳定状态下。

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人和输出不是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植物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就会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该法则就不能应用。

... ②应用该法则时,必须要考虑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

如果有一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很多或容易吸收,它就会影响到数量短缺的那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限制因子原理—最小因子定律.Law of the minimum :Liebig 于1840年提出。

“植物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营养物质的量”;..木桶定律: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 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且这种因子又非常稳定,那么这种因子就不太可能成为限制因子;相反,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变化,那么这种因子很可能就是一种限制因子。

.... 例如:. 氧气对陆生动物来说,数量多、含量稳定而且容易得到,一般不会成为限制因子,但是氧气在水体中的含量是有限的,而且经常发生波动,因此常常成为水生生物的限制因子。

3、SShheellffoorrdd耐受性定律.. 1913年,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 V E在最小因子定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耐受性定律。

他认为生物不仅受环境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环境因子最高量的限制。

.. Shelford的耐受性定律: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

任何一个环境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物种的耐受性限度图解(据SSmmiitthh,, 11998800).... 对同一环境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