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信息化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安宁市八街小学2012—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交流汇报材料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也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努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已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校开始信息化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与时俱进,根据安宁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1562人,教职工111人,有普通多媒体15套,交互式电子白板29套,实物展台21套,学生计算机教室2个,教师计算机房1个,电子阅览室1个,学术交流报告厅1个。

计算机总数214台。

回顾以前的工作,我们有探索,有思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制,科学发展规划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可以这样认为: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结合学校实际,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根据《安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计划》(2012—2015)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实施规划:(一)、指导思想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

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无纸化,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2、具体目标2012学年:硬件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投入,增添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

2013学年:软件建设(1)建设更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的作用,健全资源建设、应用、管理制度,制定教学资源征集、筛选、开发和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2)逐步购置必要的网络管理、教学应用软件,以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3)加强校园网建设,提高数字化校园水平,建成惠及师生和家长的公共教育智能化服务体系。

(4)建立教师教研博客,加强网络教研。

2014学年:队伍建设(1)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提高教师驾驭信息化的水平。

加强现代化语训设备的使用和电子白板等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按上级要求,完成计算机中、高级培训,同时加强校内培训,开展课件制作比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信息技术比赛。

(2)以活动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坚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优秀课件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应用能力。

2015学年:(1)硬件建设方面达到:班班有多媒体,班班网络通,班主任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每个办公室、年级组配置专用打印机,并实现打印机局域网共享。

建立并完善专用直录播室系统建设。

(2)软件方面:A、8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的在职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

B、60%以上中青年教师能够自制或整合多媒体课件。

C、继续以活动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坚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优秀课件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应用能力。

(三)、具体措施1.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1)学校要组织有关德育骨干、学科骨干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研究组,开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德育、教学成效的专题研究。

为了有效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学校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的培训,并且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研究活动。

希望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能为全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继续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堂课教学,努力发挥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的作用。

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活动,力争在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堂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学校应定期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自制课件评比活动,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建立学校校园网站,以校园网为平台继续推进学校管理的网络化校园网建设是体现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加强校园网建设,是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学生学习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的途径。

(1)建设好学校网站,进一步提升功能。

一要重新设置和增添学校网站板块,细化功能,使之更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内容丰富;二要使网站各板块内容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加快信息更新速度,进一步提升网站的吸引力;三要建立监督机制,对网站内容和更新速度等进行有效的监管;四要鼓励教师在学校网站上发布相关的信息,如校园动态、教学资源、好书推荐、读书心得等。

(2)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让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成为体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平台,成为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成为促进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

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开发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所有教师要定期充实该平台内容。

同时,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必须建立个人博客。

(3)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

要建立学校资源库建设工作小组,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收集优秀课件,另一方面通过评优课等收集本校教师的自制课件,使学校资源库的内容更加丰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网络资源库通过学校网站发布对外共享,本地资源库要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4)要保证信息科技课正常开展。

信息科技教师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上网学习能力。

3.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益(1)加强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学校信息化设备要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负责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校外出借必须经校长同意后方可。

加强学生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要保障有足够的电脑用于课堂教学,学生进入教室活动必须在教师的陪同下进行。

(2)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

积极实施《校园网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远离网吧、游戏,将学校计算机房建成“绿色机房”。

努力提高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执行《校园网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网站的安全防控,利用杀毒软件对全校计算机的病毒发病情况进行监控,及时查、杀病毒,减少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保证学校网络畅通。

(3)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相关规章制度,努力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有效载体,成为现代学校管理、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良好平台。

(4)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分步购买各种正版教育教学软件,加大软件的投入比例,用足用好教育信息化经费。

4、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

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

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二、成立了八街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分工到人,责任明确:组长:田忠学职责:统筹协调八街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胡赵云职责:统筹协调八街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副组长:廖翠林职责:八街小学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保障;孙萍职责:八街小学信息化设备应用管理。

成员:李光兴职责:配合廖翠林副组长做好经费投入各项工作;矣云兵唐丽职责:配合孙萍副组长做好信息化设备的应用管理。

肖会明吴文海髙自荣职责:八街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各项制度建设、信息化设备使用培训、应用培训、信息化设备维护。

教育信息化小组职责为:①实施、维护校园网建设工作。

②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搞好局域网及计算机房等硬件建设。

③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推进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培训。

④推动学校软件的开发与建设。

⑤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近年来,领导班子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坚持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明确职责规范,定期督导反馈,注重工作实效,从而保证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稳步推进。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障经费为了激励我校教师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提升教师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成绩,特制定以终结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激励性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发展性相结合的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激励和考核制度。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科室主抓的,级组长和科组长参加的评价领导小组,建立行政管理式评价为主体,适当补充群众性评价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坚持我校历年来实行的以行政管理式评价为主体,辅之以群众性评价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体现评价工作的组织性、纪律性、民主性、可行性。

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在教师评价工作中,特别是对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中,担负着提供教师工作表现和发展方向的任务,所以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又是群众性评价的主体。

评价领导小组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使教师对评价有正确的认识。

评价指导要落到实处,组织工作要得力,确保群众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2、以学期为单位对教师的工作职责、绩效等方面进行考评,为年度评优、评先,以及晋升职称、晋级职位等提供量化依据,起到激励优秀教师,带动其他教师的作用。

3、激励只是中介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才是终结目的,每学期要由教科室组织各级组、各科组进一步对教师各方面的情况做主客观的分析评价,挖掘潜力,指出不足,评价者要填写期望评价表,通过表格和谈话告诉参评教师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和他们共同商定其个人发展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计划、步骤,照顾各个层次的教师专业的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4、每学期以比较全面的评价内容,富有弹性、可变性的评价标准完成下面评价:(1)从职业操守、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四大板块对教师进行考评,但内容不能过于细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