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8世纪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8世纪

第三章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英国的日报与杂志
1.《每日新闻》
(1)《每日新闻》是英国的第一张日报,1702年由E.马利特(E.Mallet)在伦敦创刊。

其报道都译自国外报刊,没有本国消息,在它的创刊号上写明:本报创办的目的,在于迅速、正确而公正地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

(2)巴克利从马利特手中接办《每日新闻》后,对报道内容和版面形式均作出重大改进,如将原来的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并用地图、表格、数据以使报道内容更加明确易懂
等,《每日新闻》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2.杂志的勃兴
(1)笛福的《评论》(1704)
笛福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1719),是世界上第一部报刊连载小说,笛福1704创办了《评论》。

《评论》可以看作是辉格党的喉舌。

《评论》上的文章如其刊名所示,全是各种各样的评论。

(2)斯威夫特的《检查者》(1710)
《检查者》(Examiner)1710年由斯威夫特创办。

斯威夫特任杂志的第一任主编,《检查者》是托利党的阵地,充当托利党的喉舌。

1714年停刊。

(3)《闲谈者》(1709)与《旁观者》(1711)
①《闲谈者》
《闲谈者》,在1709年由斯梯尔和艾迪生创办。

属于文化生活类杂志。

刊物每周三期富有文学趣味,面向伦敦的中、上层市民。

《闲谈者》因政治原因于1711年停刊。

②《旁观者》
《旁观者》是于1711年3月1日由斯梯尔和艾迪生合办。

这份杂志每天出刊,每期一篇文章,一共是五百余期。

1712年12月6日《旁观者》停刊。

(4)《绅士杂志》(1731)
《绅士杂志》创刊于1731年,一直发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历时约两个世纪。

它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杂志。

这是一份月刊,每期四十二页,内容广泛,从文学到政治无所不及。

《绅士杂志》的创办人,是印刷商爱德华·凯夫。

3.管制报业的新措施
(1)印花税
1712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印花税法》(Stamp Act),开始征收印花税,征税对象主要是报刊和纸张。

印花税从1712年开征,以后又几经调整、提高税率,直到19世纪中叶才渐渐废除历时将近一个半世纪。

印花税是继许可证制之后,束缚英国新闻事业的最大桎梏。

(2)津贴制
津贴制就是由政府或政党出资,补贴某些报刊与报人。

诸多报刊不同程度地接受政府津贴,撰写支持官方立场的文章。

津贴制限制了报业的发展。

(3)法律制裁
通过法律手段制裁新闻出版业。

这种手段与封建专制王朝的惩处制并无本质区别,尽管像“星法院”那类恐怖机构已不复存在。

但诽谤法、叛国法和渎神法,都沉重地压在出版事业身上,英国的出版自由一百年来苟延残喘,完全靠政府当局的恩典。

二、美国报业:起源与发展
1.殖民地时期的报业(1690—1765)
(1)《海内外公共事件报》(1690)
①《海内外公共事件报》是美国最早的一份印刷报纸,1690年9月25日创刊于波士顿。

报纸共有四版,但只印三版,第四版空白,为的是让读者在传阅中,把自己知道的独家新闻写在上面。

②该报的创办人是本杰明·哈里斯(Benjamin Harris)。

因为,当时英国殖民当局对北美殖民地的印刷出版业实行严格的管制,《海内外公共事件报》在事先没有获得出版许可的情况下,只出一期就立即被殖民地总督查封了。

(2)《波士顿新闻信》(1704)
1704年波士顿邮政局长约翰•坎贝尔创办的《波士顿新闻信》,每周出版一次,稿件送审被批后方才刊印,得以延续72年,成为美国第一张连续出版的报纸。

该报同时名为“新闻纸”。

该报第一次出现了付费广告。

(3)曾格案件
①曾格是纽约的一个贫苦印刷商,1733年他创办《纽约周报》,该报经常发表文章,揭露和抨击纽约殖民地总督的种种倒行逆施。

1734年,总督便以所谓“煽动性诽谤罪”将曾格逮捕系狱。

依照当时惯例,只要发表有损于当局的言论,无论是否基于事实,都构成诽谤,曾格在劫难逃。

②费城律师安德鲁·汉弥尔顿主动要求为曾格辩护,指出陈述无可非议的真相乃是每一个生来自由的人所享有的神圣权力,只要不违背事实,就不能算作诽谤,从根本上推翻了殖民地法庭对诽谤的解释。

陪审团作出无罪裁决,曾格获得自由并和汉弥尔顿成为反暴政、争自由的英雄。

③曾格案件成为北美殖民地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个里程碑,它所确立的新闻自由原则一直备受美国学者推崇。

2.独立战争时期的报业(1765—1783)
(1)印花税风潮
①1765年,英国开征印花税。

征税范围涉及报纸、书刊、商业和法律文件等。

未经殖
民地同意而开征的印花税,引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抗议风潮四处蔓延。

《印花税条例》的颁行,严重冲击了报刊出版业。

为此,许多报刊都以停刊表示抗议。

②《宾夕法尼亚期刊与广告周刊》在印花税开征前的最后一期,别出心裁地将版面设计成墓碑形状,并在各栏之问加上黑线,以示印花税对报业的戕害。

还有的报纸公开拒绝缴纳印花税。

③印花税风潮虽然只是一段插曲,但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印花税风潮之后,殖民地的独立意识便开始萌发了。

(2)保皇派的喉舌——《保皇公报》(1773)
①《保皇公报》是保皇派的主要喉舌。

由保皇派最著名的报人詹姆斯·里文顿创办。

②该报歪曲新闻,杜撰报道,常常充斥对爱国派领袖凭空捏造的谎言和肆无忌惮的诽谤,因而在独立战争期间最为人们所痛恨,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的1783年新年前夕,爱国派永远封闭了里文顿的报馆。

(3)爱国派的报刊与报人
①《波士顿公报》
《波士顿公报》,爱国派报刊。

在波士顿出版,由约翰·汉考克等创办。

塞缪尔·亚当斯为其撰稿,塞缪尔·亚当斯被公认为当时最有创造力、最雄辩的新闻记者,正是由于他的文章,《波士顿公报》才得以名扬四方。

②塞缪尔·亚当斯
是第二位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堂哥,他们周围聚集了一批波士顿爱国者。

他为《波士顿公报》写下大量火辣辣的战斗檄文。

为此,他被誉为“宣传的先驱”。

③通信委员会
“通信委员会”是独立战争年代《波士顿公报》的撰稿人塞缪尔·亚当斯于1771年提出的设想,希望通过这个组织来联络协调各殖民地的反英斗争。

在他的倡议下,1772年波士顿和其他一些城市相继成立“通信委员会”。

a.“通信委员会”对促进各殖民地联合以及召集第一届大陆会议,都起了重要作用。

b.从新闻史的角度考察,通信委员会则可视为后来通讯社的雏形。

④《马萨诸塞侦探报》及发行人艾赛亚·托马斯(Isaiah Thomas)
a.《马萨诸塞侦探报》
爱国派的第二份报纸。

于1770年由艾赛亚·托马斯与其师傅在波士顿创办。

由于艾赛亚·托马斯善于经营,该报不久就成为殖民地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发行量仅次于里文顿的《保皇公报》。

b.艾赛亚·托马斯
艾赛亚·托马斯是爱国派最杰出的报人。

1770年,托马斯与自己的师傅,在波士顿创办了《马萨诸塞侦探报》。

由于他善于经营,该报不久就成为殖民地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发行量仅次于里文顿的《保皇公报》。

(4)“独立战争的笔”——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①托马斯•潘恩是独立战争中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家、宣传家和政论家。

②1774年到北美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的编辑,1776年发表政论小册子《常识》,呼吁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和共和,对美国的独立战争产生了直接、广泛、持久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