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 A
2 C
3 B
4 A
5 B
6 C
7 C
8 A
9 B
10 D 11B 12A 13B 14A 15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CD
2 ACD
3 ABDE
4 ABCDE
5 ABCD
6 ADE 7BCDE 8BDE 9ABCE 10B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格雷欣法则:指在金银双本位制下,由于金银供求形势的变化,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往往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逐渐只有市场比价较低的货币而非两种货币同时流通,这种现象亦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2、资本市场: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具体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与交易期限在1年的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资金融通期限长、风险大、流动性低、收益高;2、资金交易借贷量大,主要是为了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矛盾;
3、基本功能在于实现并优化投资的同时实现消费的跨期选择。
1、银行信用:指银行及其他信用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而进行的信贷活动。
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银行以存款负债形式从社会吸收汇集闲散资金,一是以贷款等债权方式将吸收的资金投放给需求者。
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控制和调节信用量和货币量的一种手段。
当资金短缺时,中央银行为扩大市场信用、放松银根,便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以投放货币,扩大信贷规模;反之,当中央银行信贷过度扩张,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为抽紧银根,便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以收回货币,紧缩信贷规模。
四、判断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
2、错。
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调控手段。
3、错。
商业银行实行分支行制组织形态的代表国家是英国。
4、对。
5、错。
货币支付手段重要特征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五、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银行应付额=20000*(1-10/100*90/365)=19506
2、设售出价格为χ元,
则由已知条件可得:
(χ-110)/110≥8%
χ≥118.8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利息在经济中有何作用?
要点:利息具有促进资金积聚,筹建建设基金的功能。
利息能促进企业节约使用资金,加强经济核算。
有利于降低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
2、货币的层次划分
要点:我国货币分为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业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信用卡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M3=M2+金融债权+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同业存放
3、我国金融体系创新的特点
要点:吸收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
创新的动因受到扭曲,内部驱动不足,看外力推动。
金融创新的区域特征明显,特区和沿海城市金融监管相对较松,市场比较活跃,创新比较集中。
主要是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需要进行。
4、通货膨胀的影响
要点:1、会引起社会不公平和专断的所得;
2、会危害依靠工资、救济金、退休金等各种货币固定收入者,使他们的实际收入水
平因物价上涨而不断下降;
3、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心理,造成“纸币烫手”、抢购商品
的现象;
4、在连续通货膨胀中,由于物价波动剧烈且无从预测,常常会引起资源分配的不当
和浪费;
5、一国的通货膨胀经常长期的出现,必然引起国际收支的恶化,黄金外汇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