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其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其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其对策[摘要]在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影响对策进入2001年, 我国的人口类型从成年型迅速转变成老年型,整个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很有值得研究的必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国际社会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二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

凡符合上述两个标准之一的国家或地区,就可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

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未富先老”。

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

我国实现从人口成年型向人口老年型转化只用了短短的18年时间(1981-1999年),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四是农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8838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中,农村老龄人口为5944万,占67.3%。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未来时期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加速期(1999-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上升0.1%;第二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高速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将上升0.4%;第三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减速期(2040-2060年),老年人口比重年均上升速度将回落到0.1%;第四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稳定期(2060年以后),老年人口比重基本停止上升,人口也达到基本稳定。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加重。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也是养老金领取者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在职职工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导致离退休费用不断攀升。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方面,每个离退休人员对应的在职职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离退休退职总费用逐年上升。

全国离退休退职费用总额逐年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离退休退职人数(主要是退休人数) 迅速增加。

二是每人每年离退休退职费用也逐年攀升。

(三)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模式,中国的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 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为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把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负担压在了下一代职工的身上,必将影响下一代人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制约经济发展,也严重地影响社会稳定。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应采取的对策(一)提高认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

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正在迅速地由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

要提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要把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来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应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

逐步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增强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积累。

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可以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迟退休年龄:首先可以将女工人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然后将女工人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0岁,最后将所有职工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

解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问题,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改变目前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筹资模式,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基金制筹资模式。

总之,解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不能采取单一的保障办法,而应采取“大保障”的思路,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型养老保障体系。

(三)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解决好迅速增加、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老有所养。

当今社会,社会养老已成为主要方式,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加快社会养老保险立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改革养老基金的缴费机制, 实行费改税, 保证基金入口畅通。

改革基金统帐管理模式, 实行分帐管理、实帐运行。

通过这些措施,基本养老保险的“空帐户”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个人帐户可以得到真正的积累,从而实现实帐运行。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机制,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未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因此需要抓紧时间从立法、机制改革、管理模式、体系、投资机制等方面去改善,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1]张文学.《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统计观察.2005,(8).[2]王金安.《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陷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7).[3]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2).[5]陈坚.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3,(03).[6]张运刚.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02).1999年,世纪之交,千年之交,这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待殊意义的一年,因为1999年标志人类进入长寿时代和人类社会进入全面老龄化的时代。

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ing)又称“人口老化”。

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取决于死亡率和出生率(除去人口迁移因素),而出生率的下降则是加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的自身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基本特征(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全会”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就是老年型国家或地区[[3]。

一份由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 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

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

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

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高,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地区发展严重失衡,与其它一些老龄化国家的经济水平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中国现有的国力水平不相适应,即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承载能力极为薄弱阎。

与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四个鲜明的特征:第一、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几十年直至上百年,而我国只用了近20年时间。

第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异性。

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己经开始老龄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相对年轻。

上海198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青海、宁夏则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到达,相差约30年。

第三、拥有老年人口的绝对数最大。

到今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1.3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0第四、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

发达国家大多是“先富后老”,经济发展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是尚未富裕却“老”了,这就增加了我们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2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同时, 又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主要表现有: 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 需要政府财政做出相应安排; 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 对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 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 老年消费的特殊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代际关系出现许多值得重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这些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和采取相应对策, 防患于未然。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我们要予以重视。

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胡锦涛同志也强调: “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 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

”2.2.3 解决好我国健康老龄化问题的主题思路是: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 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 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合理规划社区蓝图, 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和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 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 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服务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