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依存度摘要:随着对国际经济学的深入学习,我们接触到了对外贸易依存度这一研究国际经济发展的专业名词。
再次以这一名词展开分析,利用实证分析,提供充分数据,有理有据计算,从而得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名词解释计算过程实证图表国际经济合作——中亚五国一、名词解释对一项问题进项讨论,首先我们要确实了解它的基本资料。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定义: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叫对外贸易系数。
或(进口)出口依存度。
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可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表示,体现该国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依附程度,也是衡量一国贸易一体化的主要指标。
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意义: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以该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内对外贸易依存度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
为了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程度,人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
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
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都在增加。
因此,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测算也成为经济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计算评估工具。
二、计算过程测算方法:按照上面的定义,外贸依存度最普遍的计算方法是进出口额与GDP的比值。
由于这种计算方法简单,所以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当一国对外贸依存度进行时间序列比较时常常使用该方法。
但是这种算法没有考虑GDP中产业结构的组成,例如第三产业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不可贸易产品,如果一个国家第三产业比重高,那么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外贸依存度就较低。
对上述方法进行修正的方法是比较可贸易品的依存度。
这种方法考虑了GDP 的产业结构组成,计算结果反映出可贸易品的对外开放程度或对外依赖程度。
这里又主要包括两种计算方法,其中第一种方法是计算进出口额与工农业增加值的比值,或者是进出口额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银行就对对外贸易依存度采取了这样的计算方法,在2005年《世界发展指数》中,世界银行计算了各国外贸与货物GDP(goods GDP)的比值。
第二种方法在考虑货物贸易的同时,还考虑了服务贸易对外依赖程度,即分别计算出货物贸易与工农业增加值的比值,以及服务贸易与第三产业的比值,再将两个比值按照一定的权术加权平均。
后种方法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面的外贸依存度,但由于计算方法相对复杂,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计算公式: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进口+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出口(进口)依存度=一国出口总额(进口)/其国内生产总值三、实证:中亚是能够对中国战略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地区。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中国的西部近邻,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市场,也是中国大量制成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贸联系和区域合作关系,也是外部政治势力影响中国西部战略安全的主要地缘依托。
自从20世纪90年代独立以来,中亚五国就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进出口贸易额也逐渐增长。
随着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亚五国作为世界市场上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者,对世界能源和原材料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同时,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发展,中亚五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轻工业产品及其他制成品的重要市场。
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不仅是中亚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体现,还对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国际制成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中亚五国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其进出口贸易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关系、国际区域合作和政治安全关系。
从实证角度分析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
通过查找了有关资料搜集了《国际区域合作的经济学分析》并利用所学的公式,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
得到如下数据:1.1990~2006年中亚五国GDP变化2. 1990~2006年中亚五国出口贸易额3. 1990~2006中亚五国进口贸易额4. 1990~2006年中亚五国贸易依存度根据计算公式: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进口+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5. 1990~2006年中亚五国出口贸易依存度根据计算公式:出口依存度=即一国出口总额/其国内生产总值6. 1990~2006年中亚五国进口贸易依存度根据计算公式:进口依存度=即一国进口总额/其国内生产总值四、国际经济合作——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亚五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世界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出口贸易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中亚五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中亚五国出口贸易总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在中亚五国中,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 2006年商品和服务出口达到415. 05亿美元,最低的吉尔吉斯斯坦为11. 07亿美元。
整个中亚五国的出口总额达到546. 95亿美元。
1990~2006年,中亚五国商品和劳务出口额从117. 99亿美元增至546. 95亿美元,增长了约4. 64倍(见表2)。
第二,中亚各国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
1990~2006年,在中亚五国中,除1990年外,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额始终是中亚五国中最高者, 1999~2006年增幅也是中亚五国中最高者;吉尔吉斯斯坦出口贸易虽然增幅较大,但在中亚五国中出口规模是最小者;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出口贸易额增幅相对较小且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导致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三:一是各国的禀赋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哈萨克斯坦发展出口贸易的资源禀赋最为优越;二是各国的经济规模存在差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规模较大;三是地理区位差异,哈萨克斯坦发展出口贸易的地理区位条件最好,塔吉克斯坦发展出口的地理区位条件劣势最大。
第三,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
2000年后,它们的出口贸易额稳定增长,与亚洲和世界平均水平趋同。
1990~2000年,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增速波动最为明显,增速波动最大的是土库曼斯坦,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最小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2000~2006年,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增速的波动幅度下降,开始稳定增长,与亚洲、世界和中国出口贸易增速的差别逐渐缩小。
1990~2006年,出口贸易增速最高的1994年达到108. 6%,最低的1993年为-41. 9%,相差150. 5%。
出口贸易增速波动最小的哈萨克斯坦最高的2000年达到28.7%,最低的1998年为-11. 9%,相差40. 6%。
1990~2006年,亚洲出口贸易增速最快的2000年为16. 9%,最低的2001年为-1. 7%,相差18. 6%。
世界平均的出口贸易增速最快的2000年为12. 7%,最低的2001年为0. 4%,相差12. 3%。
中国出口贸易增速最快的2000年为30. 6%,最低的1996年为-0. 7% 。
第四,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各国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差异较大。
在中亚五国中,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的是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其次是哈萨克斯坦,最低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这表明,土库曼斯坦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其次,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2006年,土库曼斯坦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分别为59%和54%,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均为39%。
导致中亚各国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三个:一是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同,土库曼斯坦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对较低;二是各国的产业相对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出口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对较弱;三是外向型产业部门比重差异明显,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外向型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其余国家相对较低。
第五,中亚各国出口贸易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各国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发展,除土库曼斯坦以外的中亚四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亚各国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1990~2006年,在中亚五国中,除土库曼斯坦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外,其他四国都有所增长。
哈萨克斯坦从1990年的8%增至2006年的54%,增长了6.75倍,乌兹别克斯坦从29%增至39%,吉尔吉斯斯坦从29%增至39%,塔吉克斯坦从57%增至59%,而土库曼斯坦则从111%降至63%。
同一时期,中国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18%增长到2006年的41%,增长了约2.78倍(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资源丰富,油气产业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二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有限;三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产业的开放度相对较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产业开放度相对较高。
简言之,中亚五国独立以来,出口贸易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各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波动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各国的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
中亚各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都较高,但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前景随着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亚各国的进口贸易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尽管中亚各国进口贸易增速波动性较大,但进口贸易增速仍高于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
中亚五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要与依赖程度较高,但各国的差异较大。
目前,中亚各国进口贸易发展整体呈现平稳态势。
随着进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亚各国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的制成品的重要进口地区和进口市场。
中亚五国进口贸易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中亚五国进口贸易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体呈现持续发展态势。
随着中亚五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经济整体呈现发展态势,各国进口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和服务进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