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 水循环精美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 水循环精美课件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 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 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 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 4~6题。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降水
人工增雨
蒸发、蒸腾
植树造林、破坏植被、围湖造田、 修筑水库、城市化
地表径流
围湖造田、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 、城市化
下渗、地下 径流
植树造林、破坏植被、城市化
应用水循环原理来解释城市内涝的原因?
1、降水强度; 2、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下渗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加; 3、城市植被较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径流增加;
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C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B )
3、水循环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动 力-----形成多种流水地貌。比 如大家熟悉的黄土高坡就是由 黄河的水循环形成的特有地貌
四、河流补给的五种类型
补给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汛期
雨水补给
降水变化
冰川融水补给
气温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气温变化
湖泊补给
对河流起调蓄作用
地下水补给
与河水互补
雨季 夏季 春季 无汛期 无汛期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
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
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冶的
呼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1..月大牙湖形萎聚缩水而洼成地的成因是(B)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12.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9~10题。
9.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0.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B)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定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
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1〉海陆间循环
2.类型 〈2〉 内陆间循环
〈3〉 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环节:
太阳
水循环类型小结
类型
发生领域
海陆间循环(大 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
海上内循环
7.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D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8.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l40亿立
一、地球上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圈
李白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 滚滚东流能复回”
黄河之水确实是从“天 上来”,但如果河流水 真的“奔腾到海不复回” 了,那么世界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
1. 水圈的概念及组成
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 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叫水圈。
地下水:补给量一般平稳,变化小;
因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所以下游补给方式为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注:实线表示河 流水位 ;虚线表 示地下水位
河流丰水期
河流枯水期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时,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课堂练习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 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 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 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
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B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C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 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 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 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批注:水蒸气为看不见气体,能看到的水蒸气为液体
2、水体
固态水:
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液态水:
数量最大,分布次广
气态水:
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3、水圈构成
96.53% 3.47%
海洋水 陆地水、大气水
4、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很少,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陆地淡水的主体-冰川和深层地下淡水人类很 难利用,较易利用的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只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仅占全 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0.3%,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浅层地下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 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 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 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7~8题。
第一节 水循环
授课人:权都知道 时间:2020年1月
前言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 也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正因为 有了水地球才变得丰富多彩,正因为有 了水地球才变得充满生机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主要水体,理解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2、理解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类型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能够理解并分析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
(D)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
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
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
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 )
15.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B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湖泊水 D.高山冰川融水
16.“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 A )
A.昼夜温差大 B.降水变率很大 C.冰雪融化迅速 D.自然灾害频繁
授课人:权都知道 时间:2020年1月
我国主要分布区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典型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东北地区 普遍 普遍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 降水量变化 相一致。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补给湖 泊; 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补给河
湖流水。对河流有怎样的调蓄作用?(削峰补枯)
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 化与 气温 密切相关。
如何缓解城市内涝?
下凹式绿地
渗水砖
“海绵城市”
绿色屋顶地下排ຫໍສະໝຸດ 系统三、水循环的意义长江水源源不断的流入东海,本身 水量没什么减少
1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 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可以使 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 动、转化,维护全球水量平 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 新
2、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 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 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 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 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 量的交换,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 量收支不平衡;
海洋与海洋上空
环节
意义
降 水汽输送 水
地表径流
陆地 下 渗 地下径流
蒸 发
海洋

蒸发

(植物蒸腾)
陆地
最主要的水循环类 型,使得陆地水体 不断得到补充,水 资源得以更新
包含水量少,但对 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海洋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 循环,对全球的热 量输送有着重要意 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14.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
比例提高最多的是(C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每年4~6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水
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汛”,即白天河流流量很大,夜晚 则洪峰消退。据此完成15~16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