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为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分别为?
0°
A 90°
180° 0°
0°
180° 0°
光照图的判读
N
A
180°
N
180°
小结:
90°
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和晨昏线与纬线切点所在纬线即极昼极夜
的边界纬线互为余角
【昼长计算】
A.如果知道该点昼弧长度: 昼长= 昼弧度数/15°
向
(4)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四、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定义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南顺北逆)
自西向东 (南顺北逆)
周期
1个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各点相等 均为15°/h
近日点附近较快(1月初) 远日点附近较慢(7月初)
S
b点的昼长为 12小时 。
N a
【练习】
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_夏__至__(节气)日的
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2_3_°__2_6_′__N_,__1_8_0。°)
(2)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哪一天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哪一天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太阳直射时达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所求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
动力; (3)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
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等。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纬度: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光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太阳辐射强。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少、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N
E
夜弧
太
昼弧
阳 光
P
线
N
Q
S
F
判断一个地点的昼夜长短情况的方法:
比较所求地点所在的纬线中昼弧和夜弧的比例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直射点 位置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半球 昼夜平分
越往北昼越长 越往北昼越短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北昼极长圈夜内短极,昼且纬北度极越圈高内昼极越夜长.
赤道 直射昼点夜向平北分移,北半昼球夜昼平增分长; 昼夜平分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_1__小时。
★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国际日期变更线】
加一天 减一天
【新旧日期范围】
昨天(旧的一天)
自然日界线
今天 (新的一天)
★重要结论: 从0时经线开始往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 往西到180°经线是旧的一天。
0点
旧日子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 性的特征。
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 行星。
(2)特殊性: 为什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迄今为止地球是人类观测到的所有星球中唯一有生命繁衍的行星。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为什么地球有生命?
外部条件:
B.如果知道该点日出时间: 昼长=(12-日出时间)× 2 如果知道该点日落时间: 昼长=(日落时间-12)× 2
光照图的判读
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
12:00
赤道
【练习】
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若AB弧表示
A
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B )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练习】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D
A
C
B
(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 A_6_月__2_2_日__左__右___B_9_月__2_3_日__左__右__C_1_2_月__2_2_日__左__右__D_3_月__2_1_日__左__右__
(2)图中__C_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C_点__在__近__日__点__附__近__。 (3)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昼__渐__短__,__夜__渐__长__。 (4)由B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由__赤__道__向__南__回__归__线__移__动_。 (5)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区域为: _北__回__归__线_及__其__以__北__的__地__区__。 (6)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_由_南__回__归__线__向__南__北__两__侧__递__减__。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
有中断。
②安全的运行轨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
环境当中,有利于生命的发展和繁殖。
自身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
地表平均气温为15度,温度变化不过分剧烈
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漫长的演化过程
直射点向南移,南昼半最球短昼夜增最长长。 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 昼夜平分
越往南昼越短 越往南昼越长
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判断二分二至日
N
B 0°
180° 0°
A
A
90° 判断节气
N
0°
180° 0°
光照图的判读
180°
180°
小结:
90°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
大气厚度、密度适中, 大气成分合适
③充足的液态水
地球重力收缩、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内部水汽释放, 冷却、凝结、降水、汇聚,形成原始海洋
日地距离适中(0~100℃的温度范围,水液态)
二、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 (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
青的藏原高因原:成为太阳太辐阳射辐高射值的中分心布及成总从因体东特部征沿: 海向西部内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 作用小;晴天西多北内,陆日照时间长;
陆逐渐增强。高值中 心在青藏高原,低值 中心在四川盆地。
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青藏高原
日冕层上飞向宇宙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流
其他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 标活志动周期约为11年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 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的速度超过 350千米/秒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 (2)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引起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3)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 理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1总复习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
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资源与环境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可见宇宙)
【太阳系八大行星】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水晶球, 火烧木成土, 天海边)
B 75°
N
D
解析:昼长=(360-75)/15=19 19=(12-日出时间) × 2
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 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春秋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区时:各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 的统一时间,叫区时,又叫标准时。
北京时间: 东8区的区时(东8区中 央经线120ºE的地方时)
①已知经度,时区号数=_已__知__经__度__÷__1_5_,若余数>7.5º→N+1;余数<7.5º→N ②已知某地所处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_1_5_º×__N_ (N为时区数) ③已知时区数,经度范围=_1_5_º×__N__±__7_.5_º
2.求地方时: 依据经度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
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再转换成时间差,依据“东加西减”原 则,计算出地方时。
BA
N BA
【练习】当60ºE的地方时是9点时,120ºW是几点?
S
经度差=180º,地方时差=12小时,
所求地点在西,所以9-12=﹣3小时,﹣3+24=21时(前一天)
【练习】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
(1)此图所示日期为 3月21日或9月23日左右,
北半球的节气为 春分日或秋分日。
(2)此时全球昼、夜长短如何? 全球昼夜等长
(3)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4)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b
此刻的太阳高度为 0°,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 的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 发,空气中含有水汽多, 阴天、雾天较多,对太 阳辐射削弱作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