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入门知识什么是期货交易?从当前国内投资渠道来看,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的投资方式不外乎股票、房产、债券、基金、外汇和期货等。
期货与前面几种投资方式在操作原理上是相同的,也就是通过投资者对所交易的品种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测,选择在价格低时买进,等到价格高时卖出,获取买卖之间价格差。
所不同的是,我们目前国内期货交易的对象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或者我们称之为商品。
所以,您以前虽然没有接触过期货交易,但一定曾经和别人用现金交换过房子、汽车、食品或其他物品,你也一定了解到这些商品的价格时刻处于变化当中,时而涨价时而跌价。
我们期货交易就是通过买卖这些大宗化的商品来获取收益的。
期货有哪些功能?风险转移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印象:期货合约的买卖纯粹是为了投机,而不能带来社会效益的增长或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标准商品期货合约是为了解决某些商品的内在经济风险而制订的。
一般地,价格风险是交易过程中时间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在国际市场上,干旱、洪水、战争、政治动乱、暴风雨等等各种情况变化会传遍世界各地,并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拥有大量这种商品的个人或公司将会很快发现,几乎一夜之间,他的存货的价值已大幅上升或下降。
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导致价格在较短时期内大幅度波动。
与供求相关的风险因素还包括一些商品收获的季节性和需求的季节性。
由供求的不可预测所带来的潜在价格风险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也是买主和卖主无法抵御的。
由此可见,期货市场的风险是从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派生出来的,是一种客观存在,而赌博的风险是人为制造的。
这也是期货交易与赌博的最本质区别。
在期货交易中,风险的产生不同于赌博。
赌博是随着将钱压在滚动的骰子或分发的牌上而产生,如果他不赌博,风险就不复存在。
但在期货交易中,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风险是商业活动中固有的一个组成部分,交易所是将风险由套期保值者转移给投机者的场所。
价格发现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根据市场提供的价格信号做出经营决策。
价格信号的真实、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经营决策的正确性,进而影响经营效益。
在期货市场产生以前,生产经营者主要是依据现货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进行决策,由于现货交易多是分散的,生产经营者不易及时收集到所需要的价格信息,即使收集到现货市场反馈的信息,这些信息也是零散和片面的。
自期货交易产生以来,发现价格功能逐渐成为期货市场的重要经济功能。
所谓发现价格功能,指在一个公开、公平、高效、竞争的期货市场中,通过期货交易形成的期货价格,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未来商品价格变动的趋势。
期货市场之所以具有发现价格功能,主要是因为期货价格的形成有以下特点。
第一、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
交易指令在高度组织化的期货交易所内撮合成交,所有期货合约的买卖都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公开竞价进行,不允许进行场外交易。
交易所内自由报价,公开竞争,避免了一对一的现货交易中容易产生的欺诈和垄断。
第二、供求集中,市场流动性强。
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如商品生产商、销售商、加工商、迸出口商以及数量众多的投机者等。
这些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聚集在一起竞争,期货合约的市场流动性大大增强,这就克服了现货交易缺乏市场流动性的局限,有助于价格的形成。
第三、信息质量高。
期货价格的形成过程是收集信息、输入信息、产生价格的连续过程,信息的质量决定了期货价格的真实性。
由于期货交易参与者大多熟悉某种商品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及一套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他们把各自的信息、经验和方法带到市场来,结合自己的生产成本、预期利润,对商品供需和价格走势进行判断、分析、预测.报出自己的理想价格,与众多对手竞争。
这样形成的期货价格实际上反映了大多数人的预测,具有权威性,能够比较真实地代表供求变动趋势。
第四、价格报告的公开性。
期货交易所的价格报告制度规定。
所有在交易所达成的每一笔新交易的价格,都要向会员及其场内出市代表及时报告并公诸于众。
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交易者能够及时了解期货市场的交易情况和价格变化,及时对价格的走势做出判断,并进一步调整自己的交易行为。
这种价格预期的不断调整,最后反映到期货价格中,进一步提高了期货价格的真实性。
第五、期货价格的预期性。
期货合约是一种远期合约,期货合约包含的远期成本和远期因素必然会通过期货价格反映出来,即期货价格反映出众多的买方和卖方对于未来价格的预期。
第六、期货价格的连续性。
期货价格是不断反映供求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的一种价格信号。
期货合约的买卖转手相当频繁,这样连续形成的价格能够连续不断地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及变化。
由于期货价格的形成具有上述特点,所以,期货价格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真实的供给和需求的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经营者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世界上很多生产经营者虽未涉足期货交易,也没有和期货市场发生直接关系,但他们都在利用期货交易所发现的价格和所传播的市场信息来制定各自的生产经营决策,例如,生产商根据期货价格的变化来决定商品的生产规模;在贸易谈判中,大宗商品的成交价格往往是以期货价为依据来确定的。
关于保证金制度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度是大家听说的关于期货最多的一个概念,因为当人们谈及期货的时候,常常会提起期货市场的较大的收益以及相对应的风险,而这收益与风险的放大正是源于期货的保证金制度,而且期货保证金比例很低,基本在10%左右。
例:某日上海交易所铜的价格为30000元/吨,某期货投资者觉得铜30000元/吨的价格低了,将来可能会上涨,于是该投资者以30000元/吨﹡10%(保证金比例)=3000元/吨的价格购入铜。
若当天如其所愿铜的价格上涨了1%(对于目前国内交易的各期货品种,每天价格波动幅度都将近2%~3%左右),则该投资者可获利为30000元/吨*1%(上涨幅度)=300元/吨。
但是由于保证金制度,投入成本为3000元/吨,则此次交易该投资回报率为300元/吨(收益)/3000元/吨(成本)=10%。
由上例我们看到,由于采用10%的保证金水平减小了投资者的投入成本,从而使得投资回报率提高了10倍。
在我们的术语中,我们称之为杠杆效应。
保证金就是这样一个杠杆,帮助我们用少量的投资撬动更大的收益,所以能够“以小博大”!证券市场实行全额交易制度,投资者购买证券必须交纳足额的资金。
当然,在有些国家证券投资也是可以通过部分融资(透支)来进行的,但是,总体上讲,融资的比例是受到限制的。
目前在我国,透支交易证券是一种违规作为。
人们意识中,一般认为证券比期货交易的风险小。
事实上,经过数理计算证明证券交易与期货交易的风险幅度几乎是接近的,即损失率为投入资金的100%。
但是,比较而言,在单位时间内,期货市场的波动要股票市场的波动大得多。
即期货市场一天的行情等于股票市场一年的行情。
两者的区别在于投资效率。
单位时间内风险同盈利是呈正比例的。
因此,我们说,证券市场的资金利用效率明显低于期货市场,是指证券投资的赢利(或损失)效率明显低于期货投资。
关于做空机制我们在国内的投资者接触的大多数投资渠道都是单向交易的,也就是说,投资者只有选则在低价时买入,等待价格上涨后抛出才能获利,也就是只能做“牛市”。
但是我们也知道,没有任何一个投资渠道会是永远的“牛市”,一旦进入“熊市”,也就是价格连续下跌的时候,市场中的交易者必然将面临亏损。
期货交易比这些交易方式好就好在,它还给投资者多了个赢利的方向,也就是当价格上涨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先买后卖”,也就是“做多”来赚钱;而当价格下跌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先卖后买”,也就是“做空”,同样可以在价格下跌中赚钱,投资者的盈亏永远是“卖出价”减去“买入价”。
期货的双向交易制度给了期货投资者多一倍的投资机会,换句话说,期货的投资者比起国内其他投资者来,可获利的空间更大,则成功的可能性就更高。
举个例子,2003年全年大连的黄豆都处于一个大牛市中,期货投资者当时可以选择做“多”来获利;到了2004年4月份,国家出台了宏观调控政策,对国内商品市场需求影响较大,之后黄豆又连续跌了一年多,期货投资者则可选择做“空”,同样在这一年多的熊市中获得巨大收益。
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还没有做空机制,即投资者在不持有股票的情况下不可以进行卖出。
即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较成熟的证券市场上,现货股票做空机制的运用条件也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因此,在没有做空机制条件的证券市场上股票投资者只能在看涨时买进入市,在看跌时将所持有的股票卖掉或者只能持币观望。
这种单向交易机制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投资者的资金利用效率,使投资者在漫长的熊市中缺少投资机会。
同时,单向交易机制下会造成股市中多空力量的不均衡,从而会形成大量资金的集中进退,加剧股市的波动。
关于T+OT+0制度对于股民来说不算陌生,因为股票采用的是T+1制度。
所谓T+0制度,也就是期货的投资者在当天买进(卖出)的期货品种,只要成交,立刻就可卖出(买进)对冲头寸,实现赢利。
或者说,期货投资者的同一笔资金,当天可以进出期货市场无数次。
而股票市场是采用T+1制度的,也就是说股票投资者当天买进的股票,当天不能卖出,至少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卖出。
期货的T+0制度,使得期货投资周期更短,更为灵活方便。
期货的T+0制度给期货投资者带来了三大优势:投资机会增加、风险控制灵活、资金利用提高。
关于交易制度期货交易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保证金制度。
保证金制度使期货交易在本质上区别于现货交易,也使期货交易具有了进入成本低、盈利(或风险)效率高、风险大的特征;其次是期货合约的期限性。
期货交易的交易对象即是期货合约都具有不同的时间期限,不同的期货合约拥有不同的时间价值;市场流动性不一样,价格代表性以及影响其价格变化的因素也不一样。
此外,我国现存的期货交易制度还具备以下特征:(1)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即对每笔交易当天进行清算。
当保证金不足时,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及时追加保证金,或是对所持有的期货合约进行平仓至满足保证金规定要求为止。
(2)是涨跌停板制度,指限制期货合约一个交易日内最大价格波动幅度。
(3)持仓限制制度,将客户和会员的持仓量根据不同上市品种不同合约按照一定规则限制在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范围内。
(4)套期保值制度,指现货相关企业根据其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情况,需要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提出申请并经过交易所批准的套期保值者,将不受持仓限制制度所规定的持仓限量的限制。
(5)大户报告制度,当会员或客户持仓达到规定数量时,需要向交易所书面提交报告。
(6)强制平仓制度,当出现保证金不足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补足,以及超出持仓限额所规定数量等情况时,要实施对所持有的期货合约进行强制平仓风险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