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万吨甲醇工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30万吨甲醇工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 项目性质化工厂新建30万吨甲醇工厂1.2 研究工作依据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2、宁波化工园区的环境、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关资料。

3、国家和地区税收、建设等有关法令、法规。

1.3 项目概况新建厂采用德士古气化炉气化煤粉,通过低温甲醇洗技术净化煤气,水管式合成塔合成粗甲醇,再通过三塔精馏把产品提纯。

1.4 建设规模据中投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甲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的资料显示,我国甲醇企业平均规模仅约12万吨,平均产量只有6万吨左右,装置规模小,能耗物耗高,资源利用不尽合理,单位产能投资高,生产成本偏高。

而国外企业装置规模大,目前国际上最大规模的甲醇装置产能已达到170万吨/年,单位产能投资大幅下降,成本竞争力大为增强。

而且,国外大型甲醇装置多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天然气两段转化或自热转化技术,相对煤基甲醇技术,天然气转化技术成熟可靠,转化规模受甲醇规模影响较小,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小。

因此,我国甲醇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调整产能过剩的措施:甲醇是国务院点名调控的产能过剩产品之一。

对企业开展结构调整,推动兼并重组,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体制来指导和约束,同时相应的管理也要跟上。

在调整原料路线,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相应的装置规模和技术改进是关键,这需要相关部门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进行扶持和鼓励。

要使这些举措落到实处,最重要的还是各个相关部门积极履行相应职责,多方面进行综合调控,才能提高整个产业竞争能力。

从甲醇行业的主要企业的现状来看,产能过剩已经使甲醇行业陷于危机之中。

一是产能过剩,二是国际甲醇的价格优势,这些都威胁着我国甲醇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需求的强劲和生产产量的不足导致甲醇市场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

综上考虑定甲醇设计产量为30万吨每年。

1.5 建设意义甲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与原料,并定位于未来清洁能源之一,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减少和甲醇生产成本的降低,发展使用甲醇等新的替代燃料,已成为一种趋势。

从我国能源需求及能源环境的现实看,生产甲醇为新的替代燃料,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也是大势所趋。

生产甲醇的方法有多种,早期用木材或本质素干馏法制甲醇的方法,今天在工业上已经被淘汰了。

氯甲烷水解法也可以生产甲醇,但因水解法价格昂贵,.没有得到工业上的应用。

油制甲醇设备复杂,操作麻烦,生成炭黑量多而且中国是资源和能源相对匾乏的国家,随着石油消耗量的日益增加,我国的石油资源也面临严峻考验,但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大力发展煤化工,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已成共识。

发展煤制甲醇,以煤代替石油,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化学工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所以本厂采用煤资源生产甲醇。

在煤制备甲醇过程中,由于原料气中同时含有高浓度的氢气,在加氢催化剂作用下,这些副反应放出的反应热会引起催化剂床层温度迅速升高,促使烃类分解,析碳增多,会堵塞催化剂孔道和活性点,导致催化剂活性位减少,会使催化剂床温失控,引起催化剂过热失活。

而且煤制甲醇会引起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煤炭储存运输系统的废气排放、煤炭洗选过程的废水排放、焦炉生产过程中的焦炉无组织废气以及熄焦废水排放、焦炉煤气净化过程中的无组织废气及酚氰废水排放。

针对煤气中的氢含量过高,可以在以后发展其他化工产品时考虑从合成气中提取氢气,使合成气中氢碳比最佳,提高装置的利用率,同时,更能发挥焦炉煤气的作用。

利用高炉煤气中含有较高一氧化碳的特点,多种气源联产制甲醇理论和工艺上均是可行的。

对于以上提出的制甲醇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其工艺路线虽然已经贯彻了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但化了该类排放源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做好今后该类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首先应进一步加大防治污染的宣传力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增强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要引进控制污染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建设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提高污染防治效果。

第三要加强二嗯英类监测的技术储备,在监测方法的筛选、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安排,为今后开展该类污染物的定量监测奠定基础。

而且对于甲醇生产要在其前期设计阶段,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污染物减排措施,在设计中得以落实,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6 主要研究范围甲醇市场分析;工艺路线;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年产30万吨甲醇厂设计可行性报告2市场分析国际上,甲醇的消费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主要用于生产甲醛、MTBE、醋酸等化工产品。

全球甲醇装置的生产能力超过40 Mt/a,产量约30Mt/a。

2004年甲醇年需求量与2003年相比,降低约80kt。

预计今后生产MTBE所需甲醇量将有所减少,而用于生产甲醛、醋酸等所需的甲醇量将有所增加,因而全球甲醇需求量将会增加。

2006年5月,由Hydrocarbon processing预测的全球2006年甲醇需求量为35. 45Mt/a。

从2006年~2011年,预计甲醇需求量将增加5. 17Mt。

近年来,甲醇市场价格一直上扬,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①全球有几套大型甲醇装置延期投产;②由于美国用于生产甲醇的天然气价格较高,迫使许多甲醇生产装置停产,美国转向依靠进口甲醇来满足国内需求,从而抬高了甲醇价格;③中国对甲醇的需求快速增长。

2.1国内外发展现状就产能分布来看,美洲是世界最大的甲醇生产地,占世界总产能的40% ,其中北美占20.03%、拉丁美洲占19. 77%;亚洲占28. 7%,其中中东占15. 6%、东亚占13. 1%;欧洲占22. 6%,其中东欧占12. 3%、西欧占10. 3%;大洋州占6.4%;非洲占2.5%。

近20 a来,世界甲醇工业与天然气的开发同步发展,新建装置大多建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

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需求有限,因此大量的甲醇出口到美国、西欧和日本,而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装置由于经济性的因素,已逐渐减产或关闭,转而进口甲醇。

日本曾是世界主要的甲醇生产国,但现在已停止生产。

北美也是世界甲醇产能最大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一些生产甲醇的企业已经出现亏损。

因此,近年有数套大型甲醇装置停工减产, 2000年以来,美国BP/Sterling的800 kt/a和加拿大Methanex公司的500 kt/a甲醇装置相继停工,目前北美地区甲醇产能已不足8000 kt/a,开工产能约4000 kt/a,实际产量还低于此值,今后可能还有数家公司停工,但不会完全停产。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世界范围内甲醇的生产能力仍将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油气资源,将建设一系列超大型的甲醇装置。

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中东和亚洲,而美国的生产能力将大幅下降,西欧和东欧将基本持平。

国内甲醇生产始于1957年,以小甲醇起家。

2004年全国生产能力已超过6000kt/a。

规模在200 kt/a的仅两套,分别在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和陕西榆林天然气公司,另外,内蒙古苏里格天然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有一套180 kt/a装置。

100 kt/a规模的有9套。

40~100 kt/a(不含100 kt/a)规模的有22套。

其余小甲醇均为联醇装置。

近年来,我国甲醇产量有较大的增长, 1998~2005年,年均增长率为19.8%。

虽然国内甲醇产量增长很快,但装置开工率一直较低,尤其是在1998 ~2002年,开工率一直在40% ~ 55%。

2003、2004和2005年由于甲醇需求旺盛、价格高,开工率上升到近年来的高峰,达到62%、73%和77%。

国内甲醇装置开工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联醇装置产能约占总产能的50%左右,多数联醇装置规模小、产品成本高、缺乏竞争力,造成开工严重不足。

近年来因甲醇利润高,投资者对大型甲醇项目十分关注,特别是煤产地和天然气产地,在积极研究建设大型甲醇项目的可能,有的已经开工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甲醇在建项目产能达到4000kt以上,在2008年前后都可以形成生产能力。

届时,我国甲醇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0 kt/a左右。

考虑到不具备竞争能力的小型甲醇装置将逐步淘汰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08年,国内实际甲醇生产能力约为9000 kt/a。

2.2产品价格分析近期,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甲醇市场价格普遍在1900~2100元(吨价,下同),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甲醇售价仅为1800~1950元,北方甲醇价格首次高于南方价格。

日前,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市场与运销部副部长张金平告诉记者。

2008年12月以来,随着停产企业的增多和甲醇库存的减少,甲醇价格下跌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低端较2008年11月下旬上涨了100元,高端上涨150元。

不仅如此,生产企业集中的北方地区甲醇价格近年来首次高于甲醇主要消费地华东、华南地区。

分析甲醇价格企稳的原因,张金平认为:一是货源有限。

由于2008年9月份以来,甲醇价格随国际石油价格暴跌而持续大幅下跌,到11月中下旬,各地甲醇出厂价普遍只有1600~1800元,较最高时的4500元下跌了60%,这一价格已经低于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不少企业陆续减产停产,减少了市场供应,缓解了供大于求的矛盾,遏制了甲醇价格进一步下跌。

二是成本支撑。

我国甲醇生产原料主要有3种:煤炭、天然气和焦炉煤气。

其中,以煤炭为原料的甲醇产能占到70%,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占25%,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占5%。

以目前无烟煤价格800元计算,煤头甲醇的完全成本应在2100元以上;以天然气价格1.3元/立方米、每生产1吨甲醇消耗870立方米天然气计算,气头甲醇的税前成本应在1850元以上,这就决定了国内甲醇价格不可能长期在1850元以下的低位徘徊。

三是二甲醚需求增加推动甲醇价格上扬。

由于冬季取暖用气量增大,石油液化气价格近期略有上扬,刺激了二甲醚需求增加,进而推动了甲醇价格上扬。

而对于甲醇价格南低北高的原因,张金平认为主要是受进口低价甲醇冲击所致。

他说,由于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均已实现了市场化定价,石油价格的暴跌,引发天然气价格急跌。

目前中东等地天然气价格不足0.35元/立方米,甲醇完全成本仅900元,即便算上海运费,运抵我国东南沿海口岸的成本价也不会超过1300元。

此前,中东等地的甲醇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但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大,对甲醇需求大幅萎缩,中东等地的甲醇便蜂拥而入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并凭借其绝对的成本优势,以低价格抢占市场,导致我国东南市场甲醇价格持续大幅下挫。

但我国甲醇主要产地集中在北方,而且大多以煤和天然气为原料。

由于煤炭价格跌幅有限,天然气价格受国家控制未随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同步下调,导致国内甲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即便不算运输费用,也在1850元以上,故而出现了东南部市场以进口甲醇为主,北方市场以国产甲醇为主,且甲醇价格近年来首次出现南低北高的新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