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建砖砌体工程技术交底

房建砖砌体工程技术交底

房建砖砌体工程技术交底房建砖砌体工程技术交底一、作业条件(1)基槽或基础垫层已完成,且已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

(3)已放好基础或墙身轴线及边线;立好皮数杆(一般间距15-20m,转角处均应设立),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4)根据皮数杆最下面的一层砖的底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细石代替或用砂浆垫平,更不允许砍砖合找平。

(5)常温施工时,黏土砖必须在砌筑的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左右为宜。

(6)砂浆配合比已经试验室确定,现场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

(二)砖墙施工1、砂浆搅拌。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控制在±5%以内。

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2、砖浇水。

黏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浇水有困难,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3、砌砖墙。

(1)组砌方法。

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

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2)抄平、放线。

砌砖墙之前,应在基础防潮层或楼层上定出各层的设计标高,并用M7.5的水泥砂浆或C10的细石混凝土抄平,使各段墙体的底部标高均在同水平标高上,以便有利于墙体交接处的搭接施工和确保施工质量。

外墙找平时,应采用分层逐渐找平的方法,确保上下两层外墙之间不出现明显的接缝。

根据龙门板上给定的定位轴线或基础外侧的定位轴线桩,将墙体轴线、墙体宽度线、门窗洞口线等引测至基础顶面或楼板上,并弹出墨线。

二楼以上各层的轴线可用经纬仪或垂球(线坠)引测。

(3)摆砖撂底。

摆砖是指在放线的基础顶面或楼板上,按选定的组砌型式进行干砖试摆。

以期达到灰缝均匀、门窗洞口两侧的墙面对称,并尽量使门窗洞口之间或与墙垛之间的各段墙长为1/4砖长的整数倍,以便减少砍砖,节约材料,提高工效和施工质量。

摆砖用的第一皮撂底砖的组砌一般采用“横丁纵顺”,即横墙均摆丁砖,纵墙均摆顺砖。

每一段墙体的排砖块数和竖缝宽度确定后,就可以从转角处或纵横墙交接处向两边排放砖,排完砖并经检查调整无误后,即可依据摆好的砖样和墙身宽度线,从转角处或交接处依次砌筑第一皮撂底砖。

(4)立皮数杆。

皮数杆是指在其上划有每皮砖厚、灰缝厚以及门窗洞口的下口、窗台、过梁、圈梁、楼板、大梁、预埋件等标高位置的一种木制标杆,它是砌墙过程中控制砌体竖向尺寸和各种构配件设置标高的主要依据。

皮数杆一般设置在墙体操作面的另一侧,立于建筑物的四个大角处、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及洞口较多的地方,并从两个方向设置斜撑或用锚钉加以固定,确保垂直和牢固。

皮数杆的间距为10-15m,间距超过时中间应增设皮数杆。

支设皮数杆时要统一进行抄平,使皮数杆上的各种构件标高与设计要求一致。

每次开始砌砖前,均应检查皮数杆的垂直度和牢固性,以防有误。

(5)盘角、挂线、砌筑。

盘角又称立头角,是指墙体正式砌砖前,先在墙体的转角处由高级瓦工先砌起,并始终高于周围墙面4-6皮砖,作为整片墙体控制垂直度和标高的依据。

盘角的质量直接影响墙体施工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按皮数杆标高控制每一皮墙面高度和灰缝厚度,做到墙角方正、墙面顺直、方位准确、每皮砖的顶面近似水平,并要“三皮一靠,五皮一吊”,确保盘角质量。

挂线是指以盘角的墙体为依据,在两个盘角中间的墙外侧挂通线。

挂线应用尼龙线或棉线绳拴砖坠重拉紧,使线绳水平无下垂,墙身过长时在中间除应设置皮数杆外,还应砌一块“腰线砖”或再加一个细铁丝揽线棍,用以固定挂通的准线,使之不下垂和内外移动。

盘角处的通线是靠墙角的灰缝卡挂的,为避免通线陷入水平灰缝内,应采用不超过1mm厚的小别棍(用小竹片或包装用薄铁皮片)别在盘角处墙面与通线之间。

砌砖墙通常采用“三一”法或挤浆法,并要求砖外侧的上棱线与准线平行、水平且离准线1mm,不得冲(顶)线,砖外侧的下棱线与已砌好的下皮砖外侧的上棱线平行并在同一垂直面上,俗称“上跟线、下靠棱”;同时还要做到砖平位正、挤揉适度、灰缝均匀、砂浆饱满。

(6)刮缝、清理。

清水墙砌完一段高度后,要及时地进行刮缝和清扫墙面,以利于墙面勾缝和整洁干净。

刮砖缝可采用1mm厚的钢板制作的凸形刮板,刮板凸出部分的长度为10-12mm,宽为8mm。

清水外墙面一般采用加浆勾缝,用1:1.5的细砂水泥砂浆勾成凹进墙面4-5mm的凹缝或平缝;清水内墙面一般采用原浆勾缝,所以不用刮板刮缝,而是随砌随用钢溜子勾缝。

下班前应将施工操作面的落地灰和杂物清理干净。

(7)施工注意事项。

a.全部砖墙除分段处外,均应尽量平行砌筑,并使同一皮砖层的每一段墙顶面均在同一水平面内,作业中以皮数杆上砖层的标高进行控制。

砖基础和每层墙砌完,必须校下一次水平、标高和轴线,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应在抹防潮层或圈梁施工、楼板施工时加以调整,实际偏差超过允许偏差的(特别是轴线偏差),应返工重砌。

b.砖墙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的顶面清理干净,并放出墙身轴线和墙身边线,浇水泣湿。

c.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在8-12mm之间,10mm最宜。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宜采用挤浆法或加浆法,使其砂浆饱满,不得出现透明缝,并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d.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质量好的整砖砌筑,半头砖和有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墙体内侧,小于1/4砖的碎砖不能使用。

e.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砌成斜槎(踏步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其高度的2/3。

如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也可以留直槎,但必须做成凸出墙面的阳槎,并加设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半砖墙厚设置一根,每道墙不得少于两根,钢筋直径为6mm;拉结钢筋的间距为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8皮砖高);埋入墙内的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钢筋的末端应做成90°弯钩。

抗震设防地区建筑物的临时间断处不得留直槎。

隔墙与墙或柱之间如果不能同时砌筑,又不能留设斜槎时,可留设出凸出墙面或柱面的阳槎,或从墙或柱中伸出预埋的拉线钢筋,拉结钢筋的设置要求同承重墙。

抗震设防地区建筑物的隔墙,其临时间断处可以留直槎,但必须同时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设置要求同承重墙。

砖砌体接槎处继续砌砖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润湿,并填实端面竖缝、上下水平缝的砂浆,保持砖面平直位正、灰缝均匀。

f.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结构房屋,应先绑扎构造柱钢筋,然后砌砖墙。

最后浇注混凝土。

墙与柱之间应沿高度方向每隔500mm设置一道2根直径为6mm的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1m,预留施工洞口处加密为每300mm两根直径为6mm的拉结筋;构造柱应与圈梁、地梁连接;与柱连接处的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五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也和砖墙一样,采用按楼层分层施工。

g.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梁或梁垫下面的一皮砖以及挑檐、腰线等处,均应采用整砖丁砌。

隔墙和填充墙的顶部与上层结构接触处,宜采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的砌筑方法。

h.砖墙中留设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顶部宜设置过梁,也可以洞口上部采取逐层挑砖方法封口,并预埋水平拉结筋;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

超过八度以上抗震设防地区临时施工洞的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决定。

临时洞口补砌时,应将洞口周围砖块表面清理干净,并浇水润湿后再用与原墙相同的材料补砌严密、砂浆饱满。

i.砖墙分段施工时,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宜设在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或门窗洞口处,相邻施工段的砖墙砌筑高度差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且不宜大于4m。

砖墙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架高。

j.墙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均应在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设置过梁。

k.砖墙每天的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m为宜,雨天施工时,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l.尚未安装楼板或屋面板的砖墙或砖柱,当有可能遇到大风时,则允许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规定。

否则应采取可靠的临时加固措施,以确保墙体稳定和施工安全。

(三)砖柱施工1、单独的砖柱砌筑时,可立固定皮数杆,也可以经常用流动皮数杆检查高低情况。

2、当几个砖柱在一条线上时,应先砌两头的砖柱,然后拉通线,依线砌中间的柱,以便控制砖皮数正确、进出及高低一致。

3、砖柱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竖缝也要求砂浆饱满。

4、砖柱基底面找平。

砖柱基底面如有高低不平时应先找平,高差小于30mm,用1:3水泥砂浆找平,大于30mm的要用细石混凝土找平,达到各柱第一皮砖位于同一标高。

5、严禁包心砌。

所谓包心砌,就是砖柱外全部是整砖,内部填半砖或1/4砖。

这种砌法虽然外表美观,但整个砖柱出现一个自下而上的通天缝,在受荷载(压力)后,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极差。

故不应采用包心砌法。

无论采用哪种砌法,应使柱面上下皮的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或1/4砖长,在柱心无通天缝,少打砖,并尽量利用二分头砖。

6、有网状加筋柱的砌法。

有网状加筋柱,其砌法和要求不加筋的相同,加筋数量与要求应满足设计规定,砌在柱内的钢筋网应在一侧外露1-2mm,以便于检查。

7、隔墙与柱如不同时砌筑,可于柱中引出阳槎,或于柱的灰缝中预埋拉结钢筋,其构造与砖墙中相同,但每道不少于2根。

8、砖柱每天砌筑高度应不大于1.8m。

9、砖柱上不得留置脚手眼。

三、质量标准主控项目检验砖砌体工程主控项目的检验标准见表一般项目检验砖砌体工程一般项目的检验标准见表。

一般项目检验标准允许偏差(1)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2)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注:本表摘自《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四、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基础墙身位移:大放脚两侧边收退要均匀,砌到基础墙身时,要拉线找正墙的轴线和边线;砌筑时保持墙身垂直。

(2)基础墙与上部墙错台:基础砖撂底要正确,收退大放角两边要相等,退到墙身之前要检查轴线和边线是否正确,如偏差较小可在基础部位纠正,不得在防潮层以上退台或出沿。

(3)灰缝大小不匀:立皮数杆要保证标高一致,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砌砖时小线要拉紧,防止一层线松,一层线紧。

(4)窗口上部立缝变活:清水墙排砖时,为了使窗间墙、垛排成好活,把破活排在中间或不明显位置,在砌过梁上第一行砖时,不得随意变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