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国家的阶级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只有当阶级矛盾在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才会产生国家,而国家的存在又是为了缓和阶级冲突,把这种冲突控制在统治阶级允许的范围内,二是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它主要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三是国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机构,它虽然是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但首先必须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本质:就在于他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表明一个国家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阶级实行专政。
国家的职能:是指国家在社会中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是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二者是怎么样的关系: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这种职能的执行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统治密切联系在一起。
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因为,国家只有有效的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合一模式:社会包融国家,国家吞并社会。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模式:社会先于和优于国家的模式,国家高于社会的模式。
国家与社会的交融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经济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领导政治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思想特征。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政治权力的问题涉及: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的起源和基础,政治权力的实现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
权力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主体促使客体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能力。
具有以下特征: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主客体关系;权力具有强制性;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在公共事务领域为实现一定的利益和达成特定的目标而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主体特殊性,政治权力的公共性,特殊强制性。
政治权力的实现是指在权力关系中权力主体促使权力客体按照主体的意志行事以实现特定利益。
主要有以下实现方式:1、直接使用暴力;2,压迫和威胁;3、命令和规范;4、说服和激励;5、训诫和处罚。
政治权力的基础和本质:政治权力的基础是经济权力,本质上是阶级统治权。
政治权力的要素和条件: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分为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政治权力的客观因素是指形成和巩固政治权力的客观条件,相当于政治资源,主要包括财富和暴力,政治权力的主观要素是对于政治权力形成和巩固有重要作用的权力主体自身的条件,包括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才能、智慧策略等。
权力、权威和合法性之间的关系:权力真正有效性取决于客体的自愿服从,对于权力主体来说就是权威,权威使权力客体的被迫服从转化为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权力和权威是两个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有权力不等于有权威。
权力客体对于权力的自愿服从和自觉支持,又取决于权力客体对权力正当性的认可,而权力的正当性就是权力的合法性。
具有合法性的权力才能形成权威。
具有权威性的权力才是最有效的的权力。
当代政治学的权力分配模式理论精英主义,多元主义,法团主义政治制度的含义及基本内容是什么:取得政权的统治阶级运用法律形式确立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制度。
狭义的国家制度是指反映国家阶级属性的国体,广义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由之决定的政体以及国家结构。
国家的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有单一制、复合制。
国体:国体即国家的根本制度,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政体即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治机关。
共和制政体:共和制政体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限制的国家政体形式。
民主共和制是指国家机关由所谓多数公民选举组成。
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的核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度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创造的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和制政体,其基本特征是: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受它监督,对它负责;第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与选民保持密切的联系,选民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人民代表;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结合起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各级人民政府能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的、有效的处理国家事务。
联邦是指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实体组成的统一国家,是单一的国际法主体。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建立自治机构,行使主治权。
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在获取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从而组织国家政权机关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对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一人一权,每一位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所有选民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
3透明性原则:选举充分开放和公开,它包括国事公开、候选人提名和情况公开、选举过程和结构公开、竞选费用公开以及当选议员的观点主张公开等。
4秘密投票原则:选举时投票人不在选票上署名,填写的选票不向亿人公开,并亲自将选票投入票箱。
5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直接选举是议会的议员或其他公职人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
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代表或选举人,再由他们投票选举有关国家公职人员。
政治选举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七个环节:成立选举主持机关,划分选区,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竞选,投票、计票当选。
我国选举制度的特色:1、不搞政治中立、2、坚持党管干部、3、不搞两官分途、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公务员制度是指由法律或法令规定的有关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任用、奖惩、培训、、工资、福利、退休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总称。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晋升唯功;强调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官纪分明、待遇优厚。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作用:高级公务员是政府各部门的真正主人;公务员忠实贯彻执行内阁的各项决议,维护政府工作正常进行特别是在执政党更迭时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公务员在新老执政党之间能发挥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保证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政治管理的内涵: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一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有计划的约束和制约的一定方式。
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异同:相同点: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都是国家的政治行为,其共同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社会主体的政治利益;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都是利益实现的政治行为方式;任何政治管理都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统治,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现存的统治秩序。
不同点:在行为主体方面,由于政治统治本质上是阶级的统治,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只是由统治阶级组成的国家政权,而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为主的,政治管理行为的主体除了国家政权外,其他政治体也可以作为主体存在;在行为客体方面,由于政治统治总是把被统治阶级作为它的行为客体,因此其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而政治管理的行为客体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从行为目标来看,政治统治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掌握国家政权,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来贯彻统治阶级的意志进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包括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持统治者地位的稳固和根本利益的实现,政治管理是在既定的的政治统治格局下,对经常性或日常性的社会公共政治生活进行调控,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地使社会利益也得到实现,在保障政治稳定的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行为方式来看,政治统治主要是阶级统治,因此,其行为方式一般都是直接诉诸武力、以暴力镇压为主,它的对象主要是敌对势力和少数敌对分子,政治管理执行协调社会公共事务的一般职能,针对的主要是社会成员的公共政治性行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有较大的共同利益,因此这就决定了政治管理的行为是非暴力的,是以民主的、行政的、说服教育的方式为主。
传统政治管理和现代政治管理的异同:在管理主体上,传统政治管理的主体具有单一性和同构性,现代政治管理权力的行使主体具有多样性;在权力特性上,传统政治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任意性和连带性,现代政治管理所运用的权力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在管理功能上,传统政治管理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现代政治管理具有开放性;在总体运行机制上,传统政治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人治特性,现代政治管理由法治代替人治;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政治管理具有明显的简单性和落后性,现代政治管理以科学性和先进性取代了简单性和落后性。
政治原则是指反映在政治管理过程中的内存规律或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并在一这范围内有指导意义的准则、规则的意称。
遵循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统一原则、高效原则。
政治管理的方式:就是在政治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包括政治领导、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协调、政治沟通。
政治领导:是指政府、政党与其他组织及其政治领袖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根本性的问题所做的权柄性指导。
政治决策:就是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它是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抉择的过程。
政治组织:是由政治管理主体对自身和政治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行为实行配合和控制,使之达到或趋向某种政治有序化的活动过程。
政治协调:是指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调节或调解,使之趋于平衡和谐的政治行为和活动过程。
政治沟通:广义上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想和态度的全部活动。
狭义上是指政治体系在输入、输出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交流与转换。
政治管理过程中的政治沟通指的是狭义的政治沟通,是指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信息的接收、选择、储存、传送、分析和处理一系列过程。
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
政治管理的作用:1、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经济基础;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保障政治稳定;3、确定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证和促进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政治管理主要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干预和控制来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具体任务包括:维护统治阶级对基本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保持统治阶级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配地位,进而巩固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巩固和维护与经济性质相适应的经济形式,特别是巩固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经济成分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式,确保统治阶级经济利益的实现;协调各种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