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4、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家)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13、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
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
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
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19、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5、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26、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27、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28、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9、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合作的理解。
30、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31、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32、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33、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34、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5、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36、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37、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38、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39、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40、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41、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42、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运作的过程。
43、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44、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45、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
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46、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47、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即神权政治观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即决策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4、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其次;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6、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概念: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7、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答:治权力具有以下特性;权威性2)支配性情3)强制性质4)扩张性格5)排他性8、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答: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答: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10、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什么?答:1)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者密切结合2)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君主的意志和权力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3)在经济和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4)在思想上,封建地主阶级广泛利用宗教和宗法思想,对农民阶级进行精神奴役1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答:政府的基本特性有以下几点;1)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