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三年名著导读

初中三年名著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名著导读及训练目录一、推荐名著1. 《朝花夕拾》2.《繁星·春水》3.《西游记》4.《水浒传》5.《骆驼祥子》6.《鲁滨逊漂流记》7.《格列佛游记》8.《童年》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0.《简.爱》11. 《红岩》二、其他名著1.《红楼梦》2.《三国演义》3. 《伊索寓言》4. 《汤姆·索亚历险记》5. 《名人传》三、中考名著题一、推荐名著1.《朝花夕拾》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初名周樟寿,字豫才。

后改名为周树人。

少年时期,家道中落,祖父被拘,父亲一病不起。

青年时期,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辗转奔波。

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

后又弃医从文,意在以文艺改变国民的精神。

1918年5月第一次以笔名鲁迅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后结成小说集《呐喊》、《彷徨》。

鲁迅中后期的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深入地剖析了各种社会问题,充满着韧性的战斗精神。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

二、创作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大学。

这10篇散文,曾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在《莽原》杂志上。

1927年广州“七·一五”政变之后,鲁迅因营救被捕学生无效,愤而辞去中山大学教职,在白色恐怖中又将这10篇回忆散文汇拢,加写了《小引》和《后记》,编成一集,改了一个更好听的名称:《朝花夕拾》。

三、思想内容这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世态图和风俗画。

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战斗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它的思想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朝花夕拾》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鲁迅以小时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

作品着重分析了“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菜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批判这本孝子教科书“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尖锐的抨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的无限生机、雪地捕鸟的妙趣横生,写出了无限的童趣。

其目的是与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封建的教育扼杀了儿童的天性,陈腐的教育内容禁锢了儿童的思想,实际是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否定。

《五猖会》写“我”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而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批判了强制性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无常》中,作者怀着强烈的兴趣对乡间迎神赛会的活无常的装束和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表现了无常鬼对“下等人”、“乡巴佬”的同情,从而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嘲讽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狗·猫·鼠》借童年的对隐鼠的喜爱和对既有媚态而又暴虐的猫的憎恶,表现了对守旧势力的痛恨和对弱小者的同情,揭露“名人教授”们鼓吹的中庸之道,抨击那种对敌人宽容敷衍,姑息养奸的错误态度。

《父亲的病》通过具体形象记述了父亲的病为庸医所误而致死的过程,勾勒了清末绍兴的几位所谓“名医”的恶劣行经,揭露他们贪婪、昏庸、诈骗、奸滑的丑恶灵魂,隐含着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救国的思想。

《琐记》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及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藤野先生》则入木三分地勾勒出昏庸无耻、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也隐含着作者对救国真理的探索和对当时现实社会中世风的憎恶和反感。

2.《朝花夕拾》中着力表现作者从儿时到青年时期所体会到的人间真情,表现了鲁迅在人格的铸造和思想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中着重描述了阿长的勤劳、质朴以及对鲁迅的关怀。

“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三亨经’,我给你买来了!’”从而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文章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深切地表现了鲁迅对她的悼念之情。

同样令作者没齿难忘的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

而《藤野先生》则深深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了浓浓的师生之情。

《范爱农》以情致意切的笔调,记叙了他与范爱农的认识、交往以及成为挚友的经过,使作品染上了无比真诚的感情色彩。

四、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有些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但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如:长妈妈、寿镜吾、陈莲河、衍太太、范爱农、藤野先生。

这里略作陈释。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虽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她善良、朴实,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父亲的病》中写了绍兴城的“名医”陈莲河,他道貌岸然,拿药引作为诈骗手段,贪婪而又谨小慎微,时时变化花样,置医德、医风而不顾,肆意敲诈,出乖露丑,骗术败露,溜之大吉。

正如鲁迅所说:“S城的人的脸早经看熟,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

”《父亲的病》与《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父亲临终前需要平静,而精通礼节的衍太太却要叫“我”大声唤叫父亲,弄得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些苦痛”。

她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或者比赛打旋,而且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没有偷,她却放出流言来了。

几件极平常的事情,就显示出了衍太太灵魂深处的自私、奸猾。

范爱农有着倔强耿介的性格,他愤世嫉俗,比如,得知恩师徐锡麟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议电报到北京的细节,表现了他极度愤慨的心情;范爱农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爱农做监学,他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功夫谈闲天。

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可惜环境对他不利,辛亥革命后备受打击迫害,不为社会所容,社会环境逼得他走投无路。

五、艺术特色1.作为叙事性散文的《朝花夕拾》,十分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大声朗诵古诗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寥寥几笔,一个旧学老先生读书痴迷入神的形象跃然纸上。

2.在《朝花夕拾》里,没有单纯的写景,没有大段的抒情,写景、抒情往往与叙事结合在一起,且以平实的文字表现,却显得非常深刻。

比如,《范爱农》一文的末尾:“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淡淡的一句话,就表现出对亡友的深切的感情。

3.鲁迅是一位社会性很强的作家,所以他文章中的幽默感不是轻松的说笑话,而是深刻的社会讽刺。

如:《藤野先生》一文开头两段平淡的叙述,就把当时一些留学生的心态、作为和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都表达出来了,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六、相关练习1.“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

”这是一副纪念联的上联,联中纪念的名人是,他的原名叫。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是其中的两篇。

3.《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___》。

2.《繁星·春水》一、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她出生于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家庭。

冰心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元老,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五四”时期第一个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

她的一系列“问题小说”是《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最后的安息》、《超人》、《往事》等。

冰心的小说清新、隽永,情节单纯,寓意深邃,富有生活的哲理和诗意。

20年代初,冰心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思想活跃,同时她受到日本短歌和俳句,特别是泰戈尔的短诗《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表现零碎思想的小诗。

为了收集零碎思想的火花,她随时随地将涌溢出来的思绪,用三言两语的形式写下来,创作了《繁星·春水》诗集。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

较早的一篇《笑》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有名的用白话写成的散文。

后来的《梦》、《往事(二)》、《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都能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

母爱和童贞之类的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冰心散文文笔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充分发挥和吸收白话、文言的长处,显示了较高的文学修养。

冰心不仅是一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作家、诗人,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卓越的教育家。

二、作品主题《繁星·春水》共收录了小诗350余首,冰心称它是一些“零碎的思想”,但却有一条鲜明的线索加以贯穿,即对母爱、童贞和自然的歌颂。

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我们都是自然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冰心爱大海,由对大海的热爱,扩展到对大自然的爱。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

冰心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苦苦探寻着世界与生命之谜,在这种种探索中诗人不无对自己以“爱”来战胜“憎”的理想是否能实现产生的怀疑,这种思想上的矛盾也在诗集中表现出来。

三、艺术特色《繁星·春水》在艺术表现上是“五四”时期白话诗歌创作的亮丽风景,其艺术特色是:1.短小精悍,真实自然,在看似随意地挥写中蕴藏着人生的哲理,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2.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是冰心小诗的又一特色。

冰心说她当初“写这些三言两语的时候,并不是有意识在写诗。

”但读过这两本诗集的人无不感到它饱含浓烈的诗情画意,有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诗的情趣。

3.想像的丰富和联想的开阔,词句的清丽和笔力的准确,都是冰心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

四、相关练习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著称。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