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4篇

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4篇

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4篇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第1篇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

本指语文教学的终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我想此话可推而广之到班主任工作中,推广到德育教育上。

我们今天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自控能力,从而使学生离开老师能自己教育自己,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日后不教育。

如果说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即学生自学,那么,我个人认为,德育教育,特别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一、坚持以心灵沟通为基础。

班主任与每位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相互理解、信任,形成共识才能形成心灵上的沟通。

老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学生,通过自己言行为表率,得到学生的认可。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强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比较聪明,但由于上课好动,自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不专心听讲,课上还经常出声动别人东西、骚扰周围的同学,使得他的成绩并不理想。

他具有攻击性行为,经常推打同学。

一次课间,他推一位同学致使这位同学的牙撞伤,还有一次上操回来,他把一名同学推倒撞在墙上,使这位同学的鼻子血流不止,经诊断鼻粘膜受伤。

面对小强的不良行为,我与他进行了多次谈话。

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他经常推打同学,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他的威风,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却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感,使得同学们对他群起而攻之。

每到这时他就到老师这来诉委屈,我告诉他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通过与小强的奶奶联系,我了解到小强是单亲家庭,他与父亲一起生活,由于得不到母爱,使他的内心受到很大伤害,所以才导致他有许多不良行为。

经多多赐教育,小强的不良行为已经减少了许多,现在,他已经能喜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了。

沟通信任好管理,管理细微出成绩。

二、坚持以制度规范为核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

在班级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卫生制度、劳动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纪律制度、公物制度、就餐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

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指导和督导工作,协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定期评定,奖优罚劣。

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可以把班内几十名学生进行重新组合,分成小组。

小组之间围绕班内日常事务,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形成互相激励、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如:值日组长指名一人负责擦黑板,一人关灯,其他人负责摆桌椅和地面,这样一天下来教室的环境都会很好。

三、完善班级管理的“三级制”。

一是加强班主任管理。

班主任在管理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通过深入学生之中,经常观察、于细微之处发现苗头,掌握学生的特点、心理,多动脑筋,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对症下药”,以理服人。

二是加强班干部管理。

在一个班集体内,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必须不断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班干部实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同时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为其他学生作出榜样。

三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因此加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及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中小学生行为规范》。

要求熟记,并付诸实践,让他们逐条做到“知”、“行”统一。

2、进行自省。

在每两周书面或利用班夕会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小结一次,说出这段时间内哪些方面做的好,什么地方不足,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

3、量化考核。

在健全各项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订班级量化考核表,实行班级一日常规的量化管理。

四、处理好与学生相关的两个关系。

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必须搞好关系,配合要密切,教育思想要集体一致。

班主任除了完成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的工作。

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渗透的责任,双方工作密不可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班主任主动与科任教师保持联系,沟通情况,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要和家长及时沟通。

家庭情况对学生影响很大,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家访活动。

有一些学生,有时候受家庭的影响,情绪出现波动,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应了解其家庭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家访,做好学生的学习调整。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的,要想培养出良好的班级,必须具备对教学的忠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讲求管理的艺术和方法,培养和锻炼自己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素质,这样才能管理好班级,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出最佳环境。

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第2篇小学教育中,班级管理还是学校班级的重要环节,而班主任又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所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个性、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做好科学的班级管理,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管理手段现状分析(一)班级管理缺乏创新因素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接触社会的机会也较少,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往往比较简单,由于受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对于一些事物的思考往往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胜心,迫切希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能够得到老师的看重。

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一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所欠缺,所以许多班主任往往不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节省课堂时间,小学班级管理中,更多的老师还是优先考虑传统的班级管理策略,完全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严重不利于班级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

(二)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中忽视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小学教育中往往过多的看重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导致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机会少之又少。

而且更多的老师往往把课堂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方面,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并没有深入到课程中去。

其次,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求所需以及学习现状,以及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看法与建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完全独揽了大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更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积极性。

(三)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能力有待提升受传统理念的影响,班主任仍然认为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也严重不足,老师不应该给予学生过多的空间,而是应该尽心尽力,完成对于学生的综合管理,尽管班主任希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可是这在无形之中就给予学生过多的约束,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其次,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下,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由于学生没有尝试主动接触一些新事物,所以在接触新知识时,也往往会畏手畏脚,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创新管理方法的手段分析(一)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时,或许班主任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所以,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足够的信任,这也是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不到诚信对待每一个学生,答应学生的事情和要求难以做到,这样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伤害,更有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久而久之,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一定的厌倦感,甚至厌倦整个班级管理。

(二)努力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和干扰,同时,与其班主任以十分严格的态度来管理学生,学生更喜欢老师的和蔼,希望老师能够更加平易近人。

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让学生感觉班主任十分值得信赖,自然而然的就把老师当成一个家长。

最后,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应该适当渗入一些启蒙性的元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真心,以及对每一个学生的细心呵护,从而自愿与老师加强交流和亲近。

(三)选择合适的班级干部,并加强培养小学班集体的管理并不是通过班主任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除了班主任以外,还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班干部是班主任的重要助手,在班级管理中充当着左膀右臂的作用,只有保证班干部发挥出应有的辅助作用,才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使得繁重的工作简单化。

为此,班主任应该重视班干部的培养,适当发掘班干部的优点,帮助其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起一定的威信,如此,才有利于班干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其次,鼓励班干部大胆创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工作思维有限,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教学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同时,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也尤为重要。

最后,引导班干部养成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合作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形成集体的组织性,让班干部能够带动整个班级发掘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如此,全体同学的集体观念才会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养成一定的大局观念。

总之,班级管理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更新管理观念,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服务,保证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第3篇学生是组成班级的基本元素,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管理的客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

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一、具备良好创新的人格魅力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级的风貌,决定着全班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意识,这种影响对学生来说是深刻久远的。

(一)知识魅力是人格魅力的基础。

如果班主任有着渊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善于循循善诱地开导学生,别出心裁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言一行如同磁铁般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学生自然会心悦诚服。

班主任除了应该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外,还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

教育学、心理学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理论依据,必须熟知并能灵活应用,这样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赖和敬佩,增强班主任自身的感召力。

(二)道德魅力是人格魅力的前提。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不可能与学生密切交往,不可能成为学生的朋友,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