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十四课《包公审石头》
教节:一节(60分钟)
班别:四年级
甲、学生已有知识
1.学生对包公有初步的认识
乙、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续写及演绎「包公审石头」一剧。
2.学生能分析包公的性格。
丙、文本理解
1.通过包公审案的故事,训练学生认真思考
二.理解课文第三至十二段(15分钟)
运用戏剧教学的定镜活动中作问题讨论
引入活动:
老师问同学对包公有甚么的认识? 你听过包公甚么的故事? 包公有怎样的外表?(展示简报) 5分钟
用戏剧课文第二到十一段的内容,当老师按钟时,戏剧要全部停下来,之后跟同学讨论问题。
(15分钟)
1.包公说:「石头,小孩的铜钱,是不是你偷的?」之后即表情暂停!
定镜活动一:老师跟学生讨论:为甚么包公会问这个问题? 他有甚么用意呢?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不合理的推论、让群众变得闹洪洪的)
2.老师找三位同学出来扮演群众
「石头怎样会偷钱?」
「石头怎样会说话?」
「人家都说包公聪明,原来是个胡涂官!」
定镜活动二:老师跟学生讨论:群众对包公审问石头有甚么的看法?
(认为包公胡涂、没有从前般英明)
3.包公说:「我在审理案件,你们在这儿乱嚷甚么!你们每个人都罚一个铜钱!」
定镜活动三:老师问:群众为甚么会被包公惩罚?
4.包公指着他说:「是你偷油条小孩的铜钱!」
定镜活动四:包公凭甚么认定这个人偷了钱。
同学们,你们可以延续以上的剧情吗? 你们先创作几句点对白,然后找一个人扮演包公,一个人扮演小孩,其他的扮演群众,完成这个未完结的戏。
同学有8至10分钟在自己组里创作剧本及排练,之后老师选两组同学出来演绎。
(20分钟)
运用「循环涂鸦方式」作小组讨论,之后讨论答案(18分钟)
1.问题(一)你觉得课文中包公是甚么人? 试写出你的想法。
「循环涂鸦」讨论
--同学五人一组,一个作主持,一个作文书,另外一位作汇报,一个作文具供应,五人皆要在小组内发表意见,文书笔录。
--第一次讨论为五分钟,文书将组里的意见写在工作纸上,之后再传递往其他组别,其他组别同学可以支持或反对其他组的意见,并写上理由。
最后综合意见后,再汇报出来。
(最少轮转三次)
--最后每组皆到黑板前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四.总结:
老师问:同学们:在这一课中你学到甚么? (2分钟)
各位同學早,我是馮志達老師,今天我要跟大家說一個故事,故意裏面有大家熟悉的包公,另外的是群眾。
一天,包公在大街上閒聊,看見一個賣油條的小孩,坐在路邊哭哭啼啼。
包公問他:「你為甚麼哭?」小孩傷心地說:「今兒我起得早,走到這裏,就靠在這塊石頭上睡著了,醒來一看,跟油條放在一起的一百個銅錢不見了。
」包公想了想說:「一定是這塊石頭偷了你的錢,我來審問這塊石頭,叫它把錢還給我。
」
當然,有不少人跟在包公後面,一聽說包公要審石頭,覺得很奇怪,一傳十,十傳百,引得不少人都跑來看熱鬧。
包公對那塊石頭說:「石頭,小孩的銅錢,是不是你偷的?」石頭不會說話,當然不會回答了。
包公大聲喝道:「你不再說實話,我就要把你的頭打破了。
」
為甚麼包公會問這個問題? 他有甚麼用意呢?
看熱鬧的人哄然大笑起來,議論紛紛。
「石頭怎樣會偷錢?」
「石頭怎樣會說話?」
「人家都說包公聰明,原來是個糊塗官!」
群眾對包公審問石頭有甚麼的看法?
你們和包公的想法有的相似,有的不同。
表面上群眾說石頭不會偷錢,不會說話,暗裏想着他是一個糊塗官.
包公聽了,就大發雷霆,厲聲說:「我在審理案件,你們在這兒亂嚷甚麼!你們每個人都得罰一個銅錢!」
群眾為甚麼會被包公懲罰?
包公叫手下借來一個木盆,倒進水,讓看熱鬧的人輪流往盆裏丟一個銅錢,他自己站在一旁,睜大眼睛看看,不許一個人逃離現場。
看熱鬧的人沒辦法,只好每人往木盆裏丟一個銅錢,「篤!篤!篤」,有一個人剛把銅錢丟進木盆裏,就被包公一把抓住,包公指着他說:「是你偷了賣油條小孩的銅錢!」
包公憑甚麼認定這個人偷了錢呢?
故事就停在這裏,我想用一個「循環塗鴉」的方式討論兩道問題
問題(一)包公為甚麼知道偷賣油條小孩的銅錢的真兇,試寫出你的想法。
問題(二)你覺得包公是甚麼人? 試寫出你的想法。
在討論之前,我想介紹甚麼叫「循環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