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精选

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精选

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l分,共计6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l。

人力资源构成一是数量,二是(A)A)质量B)存量C)变量D)产量2·人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是有生命的"活"资源,其自然本性是(A)A)生物性B)再生性C)社会性D)自主性3·人力资源管理有三大支柱:岗位管理、人员管理与绩效管理。

岗位管理的核心T作是"四定",即定编、定岗、定员和(D)A)定人B)定点C)定店D)定额4·现代人才管理创新理论认为:人应终身学习、持续开发,这种创新理论可形象地称为(B)A)"土壤"说B)"蓄电池"说C)"屋顶"说D)"干电池"说5,管理要建章立制,餐饮企业内部制定的根本大法是(C)A)《岗位职贾》B)《管理制度》C)《员工手册》D)《奖惩条例》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1页(共9 页)6·组织机构运用不同职位的权力和职责来协调人们的行动,影响餐饮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因素之一是(D)A)餐厅装修风格B)企业投资金额C)餐馆所在位置D)酒店档次高低7·编制人力资源长期计划宜采用的方法是(A)A)远粗近细、逐年滚动B)常变常新、不断更新C)远粗近细、每年更换D)保持稳定、豆古不变8·预测是对未来的分析。

不属于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因素是(D)A)战略目标B)市场需求C)酒店规模D)董事数量9,餐饮企业员工过高的流失会给企业稳定和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计算员工稳定率的公式是(A)A) 己工作一年的员工人数x100% B) 已工作一年的员工人数x100%一年前的员工总数两年前的员工总数C) 已工作两年的员工人数x100% D) 已工作一年的员工人数x100%没有变动的员工人数没有变动的员工人数I0·工作说明书中规定了对"人"的资格要求,对人的知识、技术、能力、职业素质等作出要求属于(C)A)工作描述B)工作职责C)工作规范D)工作内容11·工作分析不能一劳永逸,对酒店工作岗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时机应该是(B)A)客源不变时B)职位变动时C)员工稳定时D)气候变化时12·工作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具有可以简单而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有助于缓解员工工作的情绪和压力等优点,但又具有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费用较高等缺点的万法是(B)A)关键事件法B)访谈法C)工作日记法D)观察法13·工作分析专业术语中,"个体在所从事工作的特定范围内的几项主要活动的组成"指的是工作(A)A)职责B)职仿C)职门D)职务14·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应系统全面,工作描述中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危险因素、职业疾病、社会环境以及(C)A)工作流程B)职务等级C)舒适性度D)工作职责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2页(共9页)15·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垂直领导,餐厅领位员的直接上级是(A)A)餐厅主管B)楼面经理C)行政总厨D)餐务主管16·"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各种菜点加工与烹任用具"这一素质要求针对的员工是隶属于餐饮企业的(C)A)行政部B)前厅部C)厨房部D)营销部17·"在对应聘者德、才、体全面考核的基础上,选拔和录用适合于本企业特点与岗位需要的人才"体现了员工招聘的(A)A)择优录用原则B)统筹安排原则C)客观真实原则D)就地就近原则18·在员工招聘中,具有通过员工个人材料了解各种信息,寻找合适人选特点的内部选拔方法是(B)A)推荐法B)档案法C)布告法D)选举法19。

餐饮企业对外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采取的途径之一是(B)A)校院招聘B)猎头公司C)劳务市场D)群发短信20·面试时东拉西扯,不仅让应聘者"云里雾里,找不着方向",也使酒店在应聘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这在影响面试结果的因素中属于(A)A)缺少整体设计B)角色判断模糊C)过于自我信任D)晕轮效应作用21·为引导应聘者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技能、经验、成果、人际关系及潜在能力,在面试气氛轻松下来后进行提问,这种技巧属于(C)A)简单式提问B)举例式提问C)递进式提问D)比较式提问22·餐饮企业招人、留用是常规管理工作,甄选员工的考察内容除知识、能力、个性外,还应该包括应聘者的(D)A)外语B)文艺C)氛围D)动机23·餐饮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关键岗位的候选人进行资料真实性的查询被称为(B)A)心理测试B)背景调查C)体格检查D)交流面试24·要求应试者扮演一定的角色,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中的一些活动来测试应聘人员的管理能力相潘能,这在评价中心测试中属于(C)A)民主评议B)小组讨论C)管理游戏D)资格审查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3页(共9页)25。

管理是从认识人。

尊重人开始的。

现代领导用人理念最突出的标志是(D)A)奖勤罚懒B)察言观色C)舍长就短D)知人善任26。

领导者应该"有功不贪而退、有过不推而揽、有难不惧而上",这些方面体现的领导艺术是(C)A)扬长容短B)瞻前顾后C)推功揽过D)汰劣选优27·美国知名首席执行官杰克。

韦尔奇认为,不同人才类型应采取不同的用人策略,对"有能力,又认可你"的人要重用;对"有能力,但不认可你"的人要(A)A)使用B)不用C)忌用D)禁用28。

"察人之长、用人之长、展人之长、聚人之长"是科学用人的(D)A)德才兼备原则B)因事择人原则C)职能相称原则D)扬长补短原则29·"以此为生、牢记使命、忠于职守、精于此道、谐于身心"被称为餐饮职业经理人的(B)A)五条原则B)五项修炼C)五个法宝D)五种技巧30·人力资源配置是将企业人力资源投入到各个工作岗位,便之与物质资源相结合,形成现实的经济活动。

人力资源配置状态是指(A)A)增量配置和存量配置B)微观配置和个体配置C)部门配置和地区配置D)自然配置和行政配置31"针对餐饮企业部门经理,旨在提高执行、沟通能力为主的培训叫(B)A)高管培训B)中坚培训C)督导培训D)操作培训32·具有成人性、在职性。

针对性、多样性、季节性等特点的餐饮企业管理活动是(D)A)督导B)评估C)考核D)培训33·认为"T作是务实、培训是务虚,培训会耽误时间、影响工作",这种认识误区属于(A)A)培训无用论B)培训无暇论C)培训无序论D)培训无钱论34。

分析调查培训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计与确定培训万案,认真准各、检查方案,这些工作属于培训操作流程中的(B)A)调研阶段B)准备阶段C)实施阶段D)评估阶段35·分别从餐馆目标、餐馆资源、餐馆环境、培训地位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是培训需求的(D)A)需求分析B)人员分析C)工作分析D)组织分析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4页(共9页)36。

为引发受训者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餐饮企业在进行培训课程设计时,对知识私技能的选择既要关注"迫切需要知道的",还要关注(C)A)可以知道的B)未必知道的C)必须知道的D)将要知道的37·对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

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考察、分析、评价与传递的过程叫(B)A)出勤考核B)绩效考核C)逐级考核D)双向考核38·在绩效反馈与应用阶段操作流程中,"找谁存在问题、寻找分析原因、落实改进措施、制订改进计划"属于(C)A)制定人才发展计划B)制定机构调整计划C)制定绩效改进计划D)制定员工评估计划39·现代绩效考核和传统人事考核有明显区别,采用360度考核、双向沟通、连续性考核的考核方法是(D)A)传统人事考核B)现代人事考核C)传统绩效考核D)现代绩效考核40·在面谈程序中鼓励下属积极参与绩效反馈过程,先让员工进行自我评价,反馈面谈的重点放在上、下级之间存在分歧的问题上,这符合面谈的(A)A)双向交流原则B)公平公开原则C)及时调解原则D)重在绩效原则41·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将员工分为四大类,具有"工作认真,对领导和餐饮企业的认同感高,可业绩不佳"等特点的员工,其类型属于(B)A)"贡献型" B)"安分型"C)"冲锋型" D)"堕落型"42·按照员工的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计算确定工资的形式叫(A)A)计时工资B)计件工资C)提成工资D)外包工资43。

企业薪酬的第一次分配应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二次分配具有"补偿性、均等性、补充性、集体性"等特点的薪酬形式是(A)A)红利B)福利C)股份D)期权44·提高工作绩效、控制企业成本、吸引保留优秀员工、塑造良好企业文化,能发挥上述作用的管理活动是(B)A)监控管理B)考勤管理C)薪酬管理D)督导管理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5页(共9页)45·将酒店原来较多的薪酬等级压缩成管理、技术与服务等较少的几个类别,将同一类别内的薪酬级别范围扩大,而不同类别内的薪酬级别带有部分交叉与重叠。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这种薪酬制度是(C)A)模糊薪酬制B)弹性薪酬制C)结构薪酬制D)宽带薪酬制46·职务责权的大小、技术和训练程度、福利和保险、用人合理程度、企业支付能力、薪酬制度,这些是影响薪酬水平高低的(D)A)社会因素B)企业因素C)个人因素D)家庭因素47·薪酬等级之间的差别,是指相临两个薪酬等级的薪酬标准相差的幅度,简称为(B)A)比率B)概率C)级差D)权重48·"基本薪酬+岗位工资+津贴、补贴+福利十营销提成+年功工资",这种薪酬模式适用对象是餐饮企业的(C)A)财务、工程、烹饪技术人员B)高级职业经理人C)部门管理人员D)营销人员49·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劳动者的组织如工会、职代会和用人单位以及雇主协会与政府)称为劳动关系的(A)A)主体B)客体C)集体D)群体50·双方当事人约定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能到与本单位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从事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自己也不能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从事同类业务;同时,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