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 中教 名词解释

教育学 中教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3、教学媒体:是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4、客观性原则: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既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机制和事实。

5、系统性原则: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考察。

6、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7、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认知、从广义上说。

认知是指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等。

从狭义上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4、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来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体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5、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其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也是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8、自我评价,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的评价,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学习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认知策略、是指对内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技能。

3、效果律: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其连接的力量就会增强;相反,如果获得令人烦恼的结果,刺激与反应的力量就会削弱。

4、分化/:是指有机体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他类似的刺激不进行反应。

5、期望事项:是指人对信息加工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指动机系统。

6、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能够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7接受学习:是教师通过直接呈现或传授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

8、同化:是个体感受到刺激时,把它纳入到头脑的认知结构中,使其成为结构的一部分。

9、智慧技能、是指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10泛化、是指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有机体不仅对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而且对相关的类似的刺激也做出反应。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4、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5诱因:是指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耶克斯—多的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是指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呈一种曲线关系,动机的中等程度的唤醒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6耶克斯—多的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是指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呈一种曲线关系,动机的中等程度的唤醒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7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与趋势。

8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并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9自我效能感:又称自我能力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0问题情境: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5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从一种学习中得到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6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得到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7同化性迁移:是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8顺应性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9重组性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关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10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反之11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是影响学习和迁移的重要因素。

12认知结构变量:是指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

13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14学习定势:也成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是的心理准备状态。

1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感性知识:是指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应,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3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反应,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4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的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5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样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

6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7概念学习:是指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7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8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即新学习的观念可归属于原有的概念。

9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概念,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

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

10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知识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而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学习,即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

11知识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观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实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12知识概括: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13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只保持一瞬时间,并未被主体注意的记忆。

14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左右的记忆,是信息从瞬时记忆倒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15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时间超过2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乃至终生的记忆。

16遗忘:是指对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或重现1技能:是通过联系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也是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3心智技能:就是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4操作定向:也叫操作的认知阶段,是指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过程。

5操作模仿:是指学习者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实际再现特定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6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7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技能的各个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巩固下来,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8练习:是指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

9心理练习:是练习者在头脑中对动作进行反复操作来练习技能的心理活动。

10过度练习:是指达到掌握程度后继续进行的学习。

11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习者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12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潜在的、简缩的形成过程。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2认知策略: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3基本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包括信息的获得、储存、信息的检索和应用的策略。

4支持策略:是指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持基础策略有效操作的策略。

包括计划和时间的筹划、注意力分配、自我监控和诊断策略。

5复述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

6精加工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

7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8元认知认识:是指有关认知的认识,一个人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意识,是一个人在从事认知以前的一种认知。

9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10元认知监控和调节:是指在进行认知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运用自我监控的机制,不断对认知过程进行积极、自觉地监视、调控和调节。

11程序化训练,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调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的程序,要求学生按此程序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12完形训练:是在直接讲完策略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