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知识

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知识

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知识一、瓦斯“瓦斯”是一种有毒的混合气体,主要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常产生在矿井、隧道之中,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称天然气,可能大多数人就会明白许多。

如遇明火,即可燃烧,发生“瓦斯”爆炸,直接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瓦斯是赋存在煤岩或岩石裂缝中,瓦斯爆炸是一种热一链式反应(也叫链锁反应)。

当爆炸混合物吸收一定能量(通常是引火源给予的热能)后,反应分子的链即行断裂,离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离基(也叫自由基)。

这类游离基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成为反应连续进行的活化中心。

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一个游离基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再产生两个或两上以上的游离基。

这样循环不已,游离基越来越多,化学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就可以发展为燃烧或爆炸式的氧化反应。

所以,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

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巷道和器材设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另外,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二、瓦斯隧道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危害(1)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可燃烧,当含量在13%~75%时,遇火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极毒,当其含量达0.4%时,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中毒死亡。

《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24%。

(2)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遇火后能燃烧及爆炸;硫化氢极毒,它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及呼吸系统的粘液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66%。

(3)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及酸味的气体,同呼吸气管潮湿表皮接触能产生硫酸,刺激并麻痹上部呼吸气管的细胞组织,使肺及支气管发炎。

《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05%。

(4)二氧化氮(NO2):为红褐色,易溶于水,是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

《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25%。

(5)沼气(CH4):沼气是煤矿常见的有害气体,化学名称叫甲烷,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它比空气轻常聚集在巷道上方,当其在空气中含量高时可降低氧含量,引起窒息;它具有爆炸性,爆炸浓度一般为5%~(6)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有似氨水的剧臭;它极毒,能刺激皮肤和上呼吸道并能严重损伤眼睛。

《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4%。

(7)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微毒、稍有酸味的气体,它不助燃,也不维持久的呼吸,它比空气重,常聚集在巷道的下方及通风不良的下山尽头;易溶于水,生成碳酸,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

《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5%。

三、发生瓦斯突出前的预兆在隧道采掘过程中,岩石常常一瞬间被从岩体中抛出,并喷出大量瓦斯,这种现象叫瓦斯突出,简称为突出。

瓦斯突出事故不仅会造成采掘工作面和通风系统的破坏,同时大量瓦斯以极快的速度喷出,还可能会充塞隧道,造成人员窒息和瓦斯爆炸、燃烧及岩石埋人事故。

瓦斯突出前,一般都有预兆,没有预兆的突出极少。

突出预兆可分为有声预兆和无声预兆。

1.有声预兆:岩层发出劈裂声、闷雷声、机枪声、响煤炮、以及气体穿过含水裂缝时的吱吱声等。

声音由远到近,由小到大,有短暂的,有连续的,时间间隔长短也不一致。

岩壁发生震动和冲击,顶板来压,支架发出折裂声。

2.无声预兆: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岩壁被挤压,片帮掉渣,顶板下沿或底板鼓起;岩层层理紊乱、岩暗淡无光泽、岩质变软;瓦斯忽大忽小,岩壁发凉,打钻时有顶钻、卡钻、喷瓦斯等现象。

井下工作人员发现上述预兆后,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措施。

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迎着风流撤出。

四、“一通三防”等安全知识1.“一通三防”“一通”是指矿井通风,“三防”是指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火灾。

2.瓦斯隧道管理的“十二字方针”先抽后采,监控监测,以风定产3.瓦斯隧道通风系统为了满足瓦斯隧道施工用风的需要,必须设置完备的通风设备、设施和系统,由此对隧道进行连续通风。

通风设备、设施和风流路线工程称为隧道通风系统。

、4、常见的通风方法根据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不同,通风方法分为以下三种:(1)压入式通风――是将主要通风机安设在隧道外,向隧道用压风方式供风,使整个通风系统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形成高于当地大气压力的正压通风。

(2)抽出式通风――是将主要通风机安设在隧道外,对隧道向外抽出空气,使进风侧处于低负压的通风方法。

(3)抽压混合式通风――是将隧道外新鲜空气由压入式主要通风机送往隧道内,污风由抽出式主要通风机排出隧道外。

5、什么是进风巷、回风巷和盲巷进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叫进风巷。

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进风用的巷道叫总进风巷;为几个采区进风用的巷道叫主要进风巷;为一个采区进风用的巷道叫采区进风巷;为一个工作面进风用的巷道叫工作面进风巷。

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叫回风巷。

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回风用的巷道叫总回风巷;为几个采区回风用的巷道叫主要回风巷;为一具采区回风用的巷道叫采区回风巷;为一个工作面回风用的巷道叫工作面回风巷。

凡长度超过6M而又不通风或通风不良的独头巷道,统称为盲巷。

盲巷内往往积存大量高深度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是导致不员窒息、瓦斯燃爆事故的重大隐患。

6、通风的基本任务(1)为隧道作业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2)把隧道有害气体及矿尘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并排出隧道。

(3)保证隧道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与风速),以利于作业人员劳动和机器运转。

五、防止瓦斯引燃的主要措施防止瓦斯爆炸主要从燃烧爆炸三要素方面来制定安全措施,首先就是要从引火源上下工夫,主要是防止在隧道中瓦斯聚集区产生明火、火电、火花:1、防止明火;2、防止电火花;3、防止爆破作业引燃瓦斯;4、防止机械摩擦、冲击火花。

六、防治瓦斯灾害的四道防线瓦斯事故是煤矿、隧道常见的重大灾害事故,它的发生对矿井、隧道的破坏性大,伤害人员多,社会影响坏。

在安全工作中,坚持“安全为天,瓦斯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瓦斯管理作为“一通三防”的重中之重来抓,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才能搞好瓦斯管理工作呢?概而言之,就是提高一个认识,建好四道防线。

1、提高一个认识提高一个认识,就是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每个干部职工对瓦斯的认识,特别是对瓦斯危害性的认识,熟知瓦斯的物理形态、化学性质、瓦斯引爆的三个条件,清楚各类瓦斯事故前后的征兆、特点和规律,掌握灾害预防、事故抢险、救护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进而学会驾驭和驯服瓦斯的本领。

通过提高认识,确立正确的安全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以风定产”和“三不”政策,制定合理的开采强度,安全与生产出现矛盾时,不冒险作业,不抢进度,是生产让路,而不是安全让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

2、建好四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加强通风管理第一道防线主要是利用通风手段降低采区的瓦斯涌出量,要坚持通风优先的原则;局部通风的管理重点是消灭无计划停电停风,要把无计划停电停风作为事故管理。

在通风技术上,重点研究解决瓦斯抽放、作业区通风方式、高瓦斯区掘进的瓦斯探释等。

在通风设施上,一是要搞好动态管理,克服跑风、漏风、风流短路等影响通风质量的问题;二是搞好盲巷、闭墙、风眼等的静、动态管理,特别是抓好通风设施设备的工程质量,要达到质量标准化,使通风系统完善、合理、灵活可靠,便于调整风量,把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界限以下。

(2)第二道防线,加强防火管理除严禁火种进入隧道外,也要严格控制隧道内火源的产生。

预防机械着火,主要是加强机械保护投入和日常管理,重点防范磨擦起火,提高机电检修质量,加强润滑,克服带病运转。

预防电气着火,一是各种电气保护诸如接地、过载、短路等必须齐全、灵敏、可靠;二是继电整定要科学、合理,确保非正常状态下保护动作;三是加强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从进入隧道就要把好关,使设备防爆率达到100%;各种缆线绝不允许有明接头、鸡抓子、羊尾巴,从防范的角度来说,隧道内消防系统、消防材料和消防设施应规范、健全。

(3)第三道防线,加强监测监控管理通过定点和不定点,定时和不定时的监察手段,对瓦斯的状态形成一个可视网,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把瓦斯置于掌握中。

监测监控大体分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的重点是管好、用好遭受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对风量、风速、瓦斯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监视和控制;利用瓦斯断电报警仪等设施解决瓦斯超限时的断电停机、超限报警、停风、停电的问题。

同时,检测员通过监视系统,不间断地监视瓦斯动态,并及时利用通讯组织撤人,进行抢修或抢险等工作。

动态的重点是光学瓦检仪、便携式瓦检仪和机载瓦检仪的管理和使用。

一是按规定要求瓦检人员佩带,二是按规定要求检查、测试。

专职瓦检员、班组长、跟班队干部、领导都要参与瓦斯检查,现场管理是不应该有疏漏的,关键是抓好包括静态设施设备在内的各类仪表、探头的定期检查、检修、校验工作,保证其灵敏度、可靠性,避免误导误动。

安全监测监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依靠先进的监测监控搞好瓦斯的动态管理。

(4)第四道防线,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的瓦斯检测队伍无论哪项工作,人是主体,没有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搞好瓦斯管理是很难想象的。

瓦检队伍不仅仅是由通风作业人员组成,凡与瓦斯管理有关的领导、科队人员都在其列。

瓦检队伍建设应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健全机构。

把通风作业作为个体,并从人员上不断充实,目的是健全和加强管理,要逐步树立通风部门的威信,在瓦斯管理上要敢管理敢抓。

二是加强爱岗敬业、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提高每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和岗位责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搞好思想建设的重点内容。

对于一个分散作业的通风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瓦斯事故是一种带有毁灭性的事故,必须使大家明白他们手中的瓦检仪关系到全隧道存亡,关系到所有隧道作业人员的生命,关系到全体职工家属的幸福。

不管你是科队长、技术员,还是通风员、瓦检员,工作上来不得一点含糊;三是加强业务技术培训,职工培训是队伍建设的基础,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任务,作为各级领导,看不到这一点是一个不够格的干部,不注重职工培训是一个没有远见的干部,是一个不懂管理的干部。

作为安全上的一支主力部队更应该常抓不懈,锲而不舍。

除了队组培训之外,还要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使灾害发生时能够进行自保、自救、以便把灾害损失降低至最低。

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加强综合治理力度,一定能够科学、有效的防治各类瓦斯事故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