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 混播对人工草地土壤植被影响
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 混播对人工草地土壤植被影响
20%~30%为最佳,而且这种混播草地的盖度能在较长
年份内维持在100%的水平上。
11
当前任务
开发我国野生豆科牧草资源;
加强引进国外豆科牧草品种工作;
培育不同生态类型豆科牧草新品种;
尽快优选出适合我国不同生态区域混播人工草地
的牧草混播组合;
不断提高豆、禾混播人工草地所占的比重。
12
The End
Thanks!
13
耐热性均差,不耐阴
春秋均可播种,以秋播为主,秋播次年 可刈割3~4次。可进行营养、种子繁殖 。
8
经济价值
1. 耐刈割、放牧,分蘖多、再生能力强,干草粗蛋白含量
高达18%以上,是禾本科牧草中可消化物质产量最高的
牧草之一,青贮在抽穗至开花期刈割,应边割边贮。 2. 黑麦草属于细茎草类,干燥失水快,可调制成优良的绿 色干草和干草粉。一般可在开花期选择连续3天以上的晴 天刈割。
3
白三叶
原产地: 欧洲、北非 世界分布: 亚、非、澳、美各洲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在我国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湖南、江苏、贵州等地。
4
生物学特性
叶面中央有白色V”形白斑,主根短,侧根发达,分布在 10-20cm土层,多根瘤。适应性广,侵占性强。 最适生长温度: 15~25℃ 降雨量:500-800mm 最适PH:5.6-7.0 耐寒、耐热,不耐干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再生 能力强,可用种子及匍匐 茎进行繁殖
人工草地混播优势
既能有效防止牛胀气病,又能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能充分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增强草地的适应性和抗 病虫害能力
豆科的固氮能力,增加士壤肥力,延长草地的使用年
限。
2
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贵州灼蒲,2012年)
植株高度、根系深度、营养需求及生产特性、形
态生理等方面具有诸多互补特性。
世界分布:
英国、在英国、新西兰、美国、
澳大利亚,日本等
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穗状花序,丛生,分蘖众多,根系发达。
最适生长温度:10~27℃,15℃或35℃以上生长不良。 降水量:500-1500mm 最适土壤:PH6-7 对土壤要求严格,耐湿,耐寒
9
新西兰草地畜牧业
新西兰是世界草地畜牧
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畜产 占日需品出口的80%。
产业发展模式上,建立
品出口占总出口创汇的50%,
了高效优质的以白三叶+黑
麦草为主体的混播草地。大 幅度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品 质。
10
新西兰,草地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量为100~300 kg/ha/year,生物固氮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建立白 三叶与黑麦草混播草地来实现的。 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时,白三叶所占比例以
5
经济价值
1. 耐践踏,粗纤维含量低,营养成分及消化率均高
于紫花苜蓿,干物质消化率在80%左右。粗蛋白质
24.7%,粗脂肪2.7%,粗纤维12.5%,粗灰分13%,无氮浸出物 47.1%。
2. 白三叶植株低矮,抗逆性强,繁殖容易且管理粗 放,与杂草有很强的竞争。
6
多年生黑麦草
原产地: 南欧、北非、亚洲西南
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
混播人工草地对土壤、植被管理的影响 ---------概况
人工草地分布情况
世界分布: 英国1.1亿亩,占长期牧场面积的62.6%; 荷兰,80%;法国,6000万亩,32%;新西兰, 13350万亩,占63.1%;美国,3.7亿亩,占 10.2%(1987年) 中国分布: 23000万亩,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 4.6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青海、甘 肃(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