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说明

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说明

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说明奋斗20年打造湖南现代内河水运体系《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为今后20年我省水运发展谋篇布局的顶层设计框架文件,是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专项规划。

规划的颁布实施,对于推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我省环湖沿江产业布局、提高水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水运战略资源的保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对规划作简要说明。

一、关于规划主要特点《规划》在2003年省政府批复的《湖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成果基础上,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全国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布局,结合《湘江干流航道发展规划》、《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编制而成,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把水运放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定位。

《规划》从践行“四化两型”战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明确了我省水运发展的方向和主要功能定位。

《规划》提出打造通江达海、干支直达的航道网络,为我省发展装备制造业,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提供有力的水运支撑;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港口体系,将岳阳港打造成湖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长株潭港口群建设成湖南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推动以港兴市和港园联动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船舶运力体系,加快建设我省自己的运力、运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就业等等,对推进“四化两型”、服务“两个加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20年建成湖南现代内河水运体系。

《规划》分析指出,我省水运历史欠账较多,港口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湘江等重要干线航道通航保障水平低,航道常年通航保证率50%左右;水上支持保障系统落后,港航设施没有形成稳定有效的保障能力,“发展不够、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是当前湖南水运突出的阶段性特征。

为改变我省水运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局面,《规划》提出了建设湖南现代内河水运体系的宏伟目标,总投入规模达1700亿元。

《规划》在科学分析水运建设的内外环境和资源保障条件的基础上,对我省水运发展目标实现的时间表格作出了20年的安排,其中“十二五”规划投资145亿元,未来3个五年计划平均投入520亿元。

国家提出用10年时间基本建成现代内河航运体系,我省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虽有所推后,但完全符合省情实际,贯彻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三是科学有序分阶段推进实施。

《规划》围绕建设湖南现代内河水运体系目标,确定了“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提出分两个10年阶段实现规划目标。

头10年投入680亿元,重点建设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性重要航道、主要港口和支持保障系统,按规划标准完成湘江、沅水2条高等级航道建设,全面加快资水、澧水、涟水、淞虎—澧资航道等4条地区重要航道建设,开工建设洞庭湖岳阳枢纽,重点建设岳阳、长沙2个主要港口,积极建设湘潭、株洲、衡阳、常德、益阳等省内重要港口1000吨级以上泊位,加快港口铁路专用线和疏港道路建设,实现水运与其它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基本完成船型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省内河水运现代化。

后10年投入1020亿元,加强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建设,加快一般港口建设,全面建成内河水运支持保障系统,实现我省内河水运现代化建设目标。

这个推进路线图充分考虑了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间的关系,切合我省实际,完全可以实现。

四是规划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

《规划》研究和编制中注重了四点:第一,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

多次向交通运输部汇报、衔接,并委托部规划研究院为规划主编制单位。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对《规划》编制工作全程关注,在湖南内河水运发展布局、总体思路、发展重点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指导。

第二,坚持开门办规划。

多次深入市州调研,召开有地方政府、水运管理机构、大型工矿和运输企业、工业园区负责人参加的多个座谈会,调查需求,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9月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后,又先后征求了市州和省直相关部门意见,并组织专家开展论证咨询,形成了《规划》送审稿。

第三,科学论证需求加强技术支撑。

《规划》形成了5个专题研究子报告,突出加强了基础性、支撑性课题研究。

一方面采用科学方法预测了全省内河货运量,预计2020、2030年两个规划水平年,全省内河货运量将分别达到29470万吨、42260万吨,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将分别超过120万标箱、250万标箱,以需求引领发展。

另一方面,对航道升级存在技术难度的河流和重大项目开展专题研究,编制了洞庭湖岳阳综合枢纽工程建设方案和资水干流航道、淞虎—澧资航道、涟水航道提升技术等级专题研究报告,保证规划在技术层面可行,切实增强可行性和操作性。

第四,严格履行报批程序。

11月3日,省政府组织对《规划》进行了审查。

我们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了《规划》报批稿。

11月23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出具行业审查意见;11月26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

总体来看,《规划》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多层次、多角度进行了论证咨询,注重了与全国内河水运发展规划的衔接和对接,是一个有需求支撑、有技术论证基础,符合湖南省情实际的重要专项规划,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省水运的又好又快发展打造了高效平台。

二、关于规划主要内容《规划》分析判断,未来20年是湖南水运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推进水运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

《规划》对今后20年我省水运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规划》确定全省水运发展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2号文件精神和《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要求,全面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为主线,以支撑和促进“四化两型”建设为落脚点,把内河水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和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突出位置,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合力推进港、航、船、支持保障系统的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规划》确定全省水运发展总体目标是:用20年左右时间,建成以长江为依托,以洞庭湖为中心,以“一纵五横”航道(“一纵”:湘江;“五横”:沅水、淞虎—澧资航道、澧水、资水、涟水)为骨干,以长株潭港口群、岳阳港和其他地区重要港口为枢纽,以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运输船舶为载体,以先进完备的支持系统为保障,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提供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水运服务。

《规划》确定全省水运发展的指标体系为:航道方面:全省形成以长江、湘江、沅水3条高等级航道和资水、澧水、淞虎—澧资航道、涟水4条地区重要航道为骨干,以耒水、舞水、南茅运河、塞阳运河、渌水、汨罗江、浏阳河、藕池东支—华容河、酉水、马凌航道共10条具有较大水运开发价值的一般航道为基础的“一纵五横十线”航道布局。

到2015年、2020年、2030年,全省500吨级以上航道分别达到1416公里、2200公里、3545公里,其中1000吨级以上航道分别达到971公里、1500公里、1921公里。

这里要说明的是,考虑到长江航道由国家统一建设、管理,没有纳入规划内容。

包括长江在内,我省航道网络布局为“一纵六横十线”。

港口方面:全省形成以长沙港、岳阳港2个主要港口为核心,以衡阳港、湘潭港、株洲港、益阳港、南县港、沅江港、常德港、桃源港、津市港、泸溪港、辰溪港、邵阳港、资兴港、娄底港、永州港15个地区重要港口为基础,其他一般港口为补充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到2015年、2020年、2030年,全省1000吨级以上港口泊位分别达到140个、300个、500个。

船舶运力方面:全省逐步形成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的内河船舶运力体系,运输船舶安全性能和环保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5年、2020年、2030年,全省船舶运力总量分别达到400万、600万、1000万载重吨。

2020年、2030年,湘江干流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分别达到1000吨和1500吨以上。

支持保障方面:加快推进水运信息化进程,全省建成5大信息系统,即数字化航道、海事安全监管、航道港口办公信息化和航道VHF、港口VTS系统,其中建设数字化航道约4000公里,逐步构建政务智能化、服务网络化、安监现代化、物流电子化、管理科学化、执法规范化的水运信息化体系;建成覆盖省内主要通航水域、具备较强监管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水上安全监管及应急救助体系。

三、关于规划重大项目突出项目支撑是《规划》的一大特色。

按照《规划》安排,今后20年我省水上投入总规模达1700亿元,其中:航道1327亿元,港口340亿元,支持保障系统30亿元,船型标准化3亿元,重点建设10大工程。

一是岳阳港工程。

按照最需要原则,投资20亿元,重点建设岳阳港城陵矶(松阳湖)港区二期工程,新建4个5000吨级煤炭进出口泊位,建设占地约700亩、年吞吐量500万吨、具备200万吨储备能力的煤炭散货作业区,基本解决城陵矶港区电煤运输和储备能力不足的问题。

投资约80亿元,重点实施岳阳港临湘港区鸭栏码头工程、华容港区塔市驿码头工程、湘阴港区漕溪码头工程、岳阳县港区鹿角码头工程、君山港区荆江门码头工程、汨罗港区一期工程等项目,新增2000吨级以上泊位95个,将岳阳港打造成长江干线重要集装箱喂给港和我省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沟通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

二是长株潭港口群工程。

规划投资约100亿元,重点建设长沙港霞凝港区三期工程、长沙港铜官港区一期工程、湘潭港易俗河港区一期工程、湘潭港铁牛埠港区二期工程、株洲港铜塘湾港区一期工程、株洲港铜塘湾港区二期工程等项目,新增2000吨级以上泊位120个,推进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将其打造成我省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依托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三是航电枢纽工程。

投资约128.6亿元,加快湘江、沅水、资水航电枢纽建设,渠化全省高等级航道,发挥航电枢纽工程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中投资63.8亿元,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渠化长沙至株洲135公里航道,改善长株潭三市滨水区环境,保障城市群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投资约25.8亿元,建设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渠化土谷塘至近尾洲50公里航道,与已建成的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梯级水位衔接,为将湘江打造成水深稳定、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打下坚实基础;投资约30亿元,建设沅水鱼潭航电枢纽工程,改善枢纽上游航道条件,提高通航能力,缓解供电紧张局面,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投资约9亿元,建设资水桃花江航电枢纽工程,提升资水下游航道通航等级,改善沿江城市滨水景观,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四是湘江千吨级航道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