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一框题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知识要点】1、教育的含义(广义、狭义)及其作用2、受教育权的含义、两个基本要素3、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4、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5、我国宪法对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6、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与基础【知识网络】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1、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有接受高级中等教育及权的主要内容继续深造的机会、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公民可以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合法途径接受教育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本知识点是第一框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后面两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律为什么要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以及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把握这一知识点应注意以下问题:(1)把握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权实际就是公民通过上学这种作为获得利益,而且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提供条件(即作为),要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妨碍(即不作为)公民的受教育活动的权利。
(2)弄清受教育权的两个基本要素及关系。
这两个要素中,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从公民的角度讲的,也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前提条件;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是从国家的角度讲的,也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保证。
(3)明确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
在当代,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那么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拥有知识,增加智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
因此,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接受教育。
所以,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的角度来看,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4)明确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
一个国家的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民族素质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体现出来的。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
同时,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每个公民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多作贡献。
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和对公民的要求的角度来看,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金题解读迁移】〖例1〗最佳选择题:据调查表明,当前人们的就业、事业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从个人自身的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A.一项个人私事B.一项基本义务C.一项基本权利D.一项兴趣爱好[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问题的理解。
本题题干主要告诉我们:公民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就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很显然这是站在“公民个人”这个角度考虑“权益”的。
A项未强调“权益”,故不能选。
受教育虽然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但与题干不一致,故B 不能选。
一般来讲,“兴趣爱好”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D当排除。
只有C项与题干相一致。
[答案]C〖迁移〗最佳选择题:亚里士多德说:“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①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②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③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④教育的发展对国家经济、政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例2〗最佳选择题:小明在小学的文化课成绩一直不太好,小学毕业后,爸爸就对小明讲:“现在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你再读几年初中也没有什么用,不如现在就跟我去做生意,挣点钱算了”。
从此,小明想继续读书的愿望化为泡影,只有天天跟爸爸一起做生意。
小明丧失的是A.人格尊严B.受教育权C.义务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分析]我国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我国的义务教育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共计九年。
从题干中我们知道小明读完小学就辍学,显然没有完成9年义务教育,他失去的是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因此,C项是正确的。
B项虽然与题干有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正确,但与C项相比,C项更符合题意,故舍弃。
A、D两项与题干根本没有关系。
所以不选。
[答案]C〖迁移〗辨析题: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就是指公民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1)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而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这里,义务的主体不是指所有公民,而是指适龄儿童、少年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
这里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可见从公民的角度讲,义务教育主体的范围要比受教育权主体的范围小。
(2)从内容上看,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有: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有接受高级中等教育及继续深造的机会;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公民可以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合法途径接受教育。
因而,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贯穿于人的一生。
而我国适龄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入学的权利;②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权利;③就近入学的权利;④免交学费的权利;⑤完成规定学业,获得相应证书的权利。
可见,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公民受教育权的内容之一。
由此可见,公民受教育权包含义务教育权利在内,其范围和内容比义务教育权要广泛得多,不能将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
【能力滚动训练】一、最佳选择题:()1、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必要手段的是A.劳动B.教育C.交往D.实践()2、从矿工到双博士后的毕思文教授说:“如果我现在还是矿工,即使再能干,充其量一天只能出30立方煤,而从参与找矿到现在,我已经为国家发现了3000多万吨煤,我感谢矿山赋予我的吃苦精神,更感谢知识赋予我的报效祖国和成就事业的快乐。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①只有充分地享有受教育权,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②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③不拿到大学以上文凭,就不能为国家做贡献④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3、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因素A.学生想上学,家长给予支持B.学生能够上学,国家提供物质帮助C.公民刻苦学习,学校保证毕业D.公民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国家提供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4、据1996年统计,我国共有幼儿园187324所,教职工117.38万人;有小学654983所,教职工638.58万人;有普通初中66092所……这表明A.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提供机会B.我国的教育设施已经很完备C.我国为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提供了十分充分的有利条件D.有很多成年人没有接受教育()5、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技,基础在A.农业B.人才C.资源D.教育()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确认了: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的基本路线②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③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④公民受教育的法律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简答题:7、什么是受教育权?其基本要素有哪些?(空5行)8、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空8行)三、辨析题:9、上初二的小辉对同学小明说:“我也不想当教授、科学家,受不受教育无所谓。
”小明对他说:“不接受义务教育的违法的。
”小辉说:“接受义务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不上就不上。
”(空8行)【助学资料】未来社会学习方式的六大变革现在,学习的概念和内涵已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步伐而逐步扩大延伸。
随着学习观念的变革,未来学习方式将出现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单纯追求数量型到追求数量+结构型;二是由勤奋型到勤奋+方法型;三是由封闭型到封闭+开放型,即由过去的坐在家里读书,主要靠书本获取间接知识和各种信息转变为面向社会和生活实践,从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四是由慢速型到慢速+快速型;五是由吸收型到吸收+释放型,边吸收边释放的方式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有益于消化理解;六是由手工型到手工+机械型。
即借助于电脑微机等机器协助和代替人们的智力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一框题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知识要点】1、教育的含义(广义、狭义)及其作用2、受教育权的含义、两个基本要素3、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4、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5、我国宪法对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6、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与基础【知识网络】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1、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有接受高级中等教育及权的主要内容继续深造的机会、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公民可以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合法途径接受教育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本知识点是第一框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后面两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律为什么要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以及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把握这一知识点应注意以下问题:(1)把握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权实际就是公民通过上学这种作为获得利益,而且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提供条件(即作为),要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妨碍(即不作为)公民的受教育活动的权利。
(2)弄清受教育权的两个基本要素及关系。
这两个要素中,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从公民的角度讲的,也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前提条件;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是从国家的角度讲的,也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