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一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 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申到自然界中, 总启下文,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被自然界中 的各种因素改变着,由此记载下时间的。)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1、岩石的毁灭与新生
(二)(5-29)岩石是怎样 记录下时间的
2、岩石保留的历史痕迹 3、岩石对历史发展的见证
(三)(30-31)读懂大自然记录,造福人类。
说明顺序 从概括到具体,由内容到意义的逻辑顺序。
合作学习 文本探究
1、本文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开头为什 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引用高士其的话?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拓展延伸
趣味故事
石头为什么会烂呢?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 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 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 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 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来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 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列宁格勒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 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小冰碴只好用力 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 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 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有进攻它们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 才没有继续坏下去。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就永远不 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 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 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石头虽然很坚固,却斗不过一粒小小的树种。树种能在石头的裂缝中 发芽生长,树根长大的时候,对石头的裂缝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就像用铁 锤向裂缝中敲进了一个楔子,能把石头的裂缝挤大。树根和苔藓类植物还 能分泌出一种有机酸,和石头中的物质起化学变化,迫使石头分裂。
许多小动物也是石头的破坏者,它们有的在石头上打洞,有的叮在石 头上生活。
生物死后,尸体也能分解出有机酸,迫使石头分解。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 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人 【教 部部 编编 版】版时八间年的级脚语印文p下pt册-经8典《课时件间1的PP脚T-印精》品课课件件 ((实共用29张版P)PT)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小结
通过岩石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气候的变化、古生物的状况等上亿年 的时间的痕迹,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 眼就消失的活动。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15、 人的作用
16—18、岩石生存的原因
人 【教 部部 编编 版】版时八间年的级脚语印文p下pt册-经8典《课时件间1的PP脚T-印精》品课课件件 ((实共用29张版P)PT)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2)生动有趣。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PPT-精品课件(实用版)
①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 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 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狂风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
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
② 如课文中在说明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刮风沙比作“像砂
轮在有力地转动” 生动形象。 打比方
③ 课文在说明岩石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时,说明岩石保存了更
多的历史痕迹时,都采用了分类别
④ 如“大约3000- 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在离现在大约六亿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 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 列数字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 就会受到破坏。
石头传热是很慢的,不像钢和铁,这头一烧,那头很快也变热了。所以 ,人们一向用钢和铁做锅子,而不用石头做锅子。
白天,太阳出来,把石头的表面晒热了,表面的热迟迟地传不到石头里 面去,里面就比外面冷。等到表面的热传到里面去的时候,太阳下山了,空 气变冷了,石头表面也变冷了。这时候,里面的热又迟迟地传不到外面来, 里面又比外面热。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提示一:读第28—30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人 【教 部部 编编 版】版时八间年的级脚语印文p下pt册-经8典《课时件间1的PP脚T-印精》品课课件件 ((实共用29张版P)PT)
难点检测
分析第6—22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和结构
提示:
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 关段落——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人 【教 部部 编编 版】版时八间年的级脚语印文p下pt册-经8典《课时件间1的PP脚T-印精》品课课件件 ((实共用29张版P)PT)
铜和铁会热胀冷缩,石头同样会热胀冷缩。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人 【教 部部 编编 版】版时八间年的级脚语印文p下pt册-经8典《课时件间1的PP脚T-印精》品课课件件 ((实共用29张版P)PT)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 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 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2、 石头是如何“石烂”到“新生”的?人类是怎样根据岩 石来判断时间的?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人类是怎样 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3、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本文语言或准确具体或生动形象,请找出几例分析。
1、本文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开头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引用高士其的话?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 岩石。(这个独句段总括了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
“新生”的历程。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承上启下,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 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高士其的话运用拟人的修辞,与主题照应, 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的实际 生活,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1、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 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8—19自然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 人类的“攻击”。
1、默读全文,梳理文章疑难字词。 2、速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3、划出独句成段的句子,思考其作用,据此划分层 次,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
字词梳理
粗糙 cāo 龟裂jūn 腐蚀 shí 沙砾lì 倾斜 qīng 覆盖fù 犀牛 xī 帷幕wéi
消逝 shὶ 沟壑 hè
山麓 lù
孔隙 xì
包裹 guǒ 琥珀 pò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 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的。)
以上哪几句可以作为划分全篇段落的标志?根据作者行 文思路,拟出结构提纲。1(5段),3(18段),4(24段)句。
(一)(1-4)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 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 可以触及。
铜壶滴漏
•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第8 课
学习目标
一、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二、理解说明的层次、顺序、语言。 三、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科学精神。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部编版】时间的脚印ppt-经典课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一:读第23—27自然段。 提示二: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 去考虑。
人 【教 部部 编编 版】版时八间年的级脚语印文p下pt册-经8典《课时件间1的PP脚T-印精》品课课件件 ((实共用29张版P)PT)
6、
总提下文
7、 自然界中岩石的各种现象
8、 过渡,引起下文
9、 岩石毁灭所呈现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