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螺旋施工方案

长螺旋施工方案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试桩施工专项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二〇一八年九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4)二、工程概况 (4)三、工程地质概况 (5)3.1工程环境 (5)3.2地质情况 (5)四、施工流程及工艺 (9)4.1施工工艺流程图 (10)4.2施工工艺 (11)4.3钢筋笼制作 (12)4.4钢筋笼安装 (12)4.5桩头清理 (13)4.6桩基检测 (13)五、施工部署 (13)5.1 施工前准备工作 (13)5.2 主要设备机具 (14)5.3 施工进度计划 (14)5.4劳动力安排 (15)5.5 施工组织体系 (15)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 (15)6.1结合本工程情况 (15)6.2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16)6.3技术要点 (16)6.4质量控制 (17)6.5控制措施 (17)七、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19)八、文明施工措施 (19)九、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0)9.1堵管 (20)9.2卡钻 (20)9.3断桩、缩径和桩身缺陷 (20)9.4桩头不完整 (20)9.5其它控制措施 (20)十、施工应急预案 (21)10.1应急组织 (21)10.2应急事项 (21)10.3应急措施 (21)10.4工伤、触电、车祸、中毒应急准备 (22)10.5民扰及其它突发事件 (23)一、编制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1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301-2001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14、《长螺旋挖钻机》 (JG/T5008—1999)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6、《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10)二、工程概况拟建“KCC2016-19号C2、C4地块”位于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西路与谊康南路之间。

本次勘察范围为C2、C4地块,其中:C2地块的总用地面积7704.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701平方米,地下1层;C4地块的总用地面积9318.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918平方米,地下1层。

试桩设计简介:长螺旋钻孔灌注桩C2/C4各三根;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桩径600mm;预估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5200,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2600;桩尖持力层 :6 层红黏土。

各参建单位如下:建设单位:康美健康小镇投资有限公司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有色昆堪院监理单位:杭州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工程地质概况3.1工程环境根据本次钻孔深度范围揭露,该场地自然地面以下67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岩土由上至下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填土;第四系冲洪积相(Q4al+pl)粘性土、有机质土、圆砾;第四系坡积、坡残积相沉积层(Q4dl+el)红粘土,下部为泥盆系中-上统(D2-3)石灰岩。

按地基岩土的成因、状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地地基岩土划分为7个单元层、4个亚层。

层位水平方向基本稳定,垂直方向层顶埋深及厚度变化较大,反映出沉积环境受水流、水深、物质来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现将各土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①层填土(Q4 ml ):褐红色、褐黄色、褐灰色,松散状,稍湿。

以粘性土为主,含碎石、角砾及植物根茎等杂物。

第②层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褐色,可塑状,饱和。

含角砾8至15%,成分为全风化砂岩,棱角状至次棱角状、少量亚圆形状。

粒径一般0.5至3厘米、大者可达5至10厘米。

局部含少量铁锰结核。

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第③层粘土(Q4al+pl):褐黄色,可塑状,饱和。

局部夹薄层状粉质粘土,局部含圆砾、角砾。

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第③-1层圆砾(Q4al+pl):灰黄色,稍密,湿。

颗粒粒径为0.2至2厘米、大者可达3至5厘米,大于0.2厘米的颗粒约占50至55%。

成分为强风化砂岩,圆至亚圆状,以粘性土充填。

局部夹薄层状粉质粘土,局部含3厘米至8厘米的钙质胶结块。

第④层粘土(Q4al+pl):褐灰色、兰灰色,可塑状,饱和。

局部夹薄层状有机质土、粉质粘土。

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第④-1层有机质土(Q4al+pl):深灰色、灰黑色,可塑至软塑状,饱和。

有腥臭味,干缩现象明显,含少量未分解完全的植物残体。

局部夹薄层状泥炭质土。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第⑤层圆砾(Q4al+pl):兰灰色、灰色、褐黄色,稍密至中密,湿。

颗粒粒径为0.2至3厘米、大者可达4至6厘米,大于0.2厘米的颗粒约占50至55%。

成分为强风化玄武岩、砂岩及石英岩,圆至亚圆状,以粘性土及少量粉细砂充填。

局部夹薄层状粉质粘土,局部含10厘米至50厘米的钙质胶结块。

第⑤-1层粘土(Q4al+pl):兰灰色、褐灰色,可塑至硬塑状,饱和。

局部夹薄层状粉质粘土,局部含角砾及胶结块。

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第⑥层红粘土(Q4dl+el):褐黄色、褐红色、褐色,硬塑状为主、局部可塑状,饱和。

为下伏基岩全风化之残积土层。

不均匀地混全至强风化石灰岩角砾5至10%,棱角状至次棱角状。

粒径以0.5厘米至3.0厘米,底部局部呈薄层全至强风化灰岩过渡。

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具遇水软化、失水干缩等特点。

第⑦-1层强风化石灰岩(D2-3):灰白色、灰色,强风化,厚层状。

岩芯裂隙较发育,溶蚀现象较明显,风化破碎强烈,风化差异明显,岩芯表面可见蜂窝状溶槽、溶沟,一般0.3cm-1.0cm宽。

岩体极破碎,岩芯呈碎块状、角砾状,局部全风化为残积土,RQD值小于25%。

第⑦层中风化石灰岩(D2-3):灰白色、灰色,中风化,巨厚层状。

岩芯较破碎至较完整,岩芯裂隙较发育,溶蚀现象较明显,风化差异明显,岩芯表面可见细小蜂窝状溶槽、溶沟,一般0.3cm-0.5cm 宽,局部可见方解石结晶。

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局部碎块状,RQD值约在50-75%。

4、施工流程及工艺4.1施工工艺流程图4.2施工工艺4.2.1测量放线:①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控制点,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闭合导线控制网建立在场地四周,放出桩位打上小木桩,木桩顶钉上小铁钉。

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②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2.2桩机就位:将基本就位的桩机用线锤吊线对中,调整桩机位置直到钻孔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为止;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4.2.3 钻孔:钻头刚接触地面时,先关闭钻头封口,下钻速度要慢。

正常钻进速度可控制在1~1.50m/min ,钻进过程中,如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移,应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方可继续钻进。

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认真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注意事项。

应经常注意土层变化,在土层变化处均应捞取土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钻出的土方及时清理,并统一转移到指定的地方堆放。

4.2.4终孔:钻孔达到设计要求的设计有效桩长时,经施工、监理、地勘、设计、建设等单位的代表按有关验收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经验收完成后方可停止钻进。

4.2.5 混凝土浇筑:①混凝土必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20mm并具有较好的和易性,现场检验混凝土塌落度,不合格要求的砼不得用于本工程。

②提升钻杆接近地面时,放慢提升速度并及时清理孔口渣土,以保证桩头混凝土质量。

③有专人负责观察泵压与钻机提升情况,钻杆提升速度应与泵送速度相匹配,严禁先提钻后灌料,确保成桩质量,混凝土灌注必须灌注至地表。

④在施工过程中,每根混凝土灌注桩均需制作一组标养试块及同一台班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并由专人负责,按规范要求制作、养护和送检,龄期28天。

4.3钢筋笼制作:详见钢筋笼大样及桩基础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筋砼施工规范要求。

钢筋笼主筋采用机械连接,其余采用焊接连接,单面焊10d,双面焊5d,接头应相互错开35d,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钢筋骨架制作完毕后,应按桩分节编号存放。

本工程根据设计图纸有效桩长为21.6-24.7m,现场制作钢筋笼长度需根据剖面确定钢筋笼制作长度。

避免吊运钢筋笼过程中由于钢筋笼过长产生大幅度摇晃,对钢筋笼造成破坏。

4.4钢筋笼安装:①将长螺旋施工灌注与下钢筋笼一体化,砼灌注后三分钟内立即开始插笼,减少时间差,减小插笼难度。

②长螺旋钻机成孔、灌注混凝土至地面后,桩基移开采用履带式挖掘机及时清理地表土方,现场施工人员采用铁锹将孔周围松土拍实后将检验合格的钢筋笼套在钢管上面,上面用钢丝绳挂在法兰的钩子上,由一台50T履带式吊车配合200型挖掘机将钢筋笼下吊至桩洞内。

为避免桩洞边土掉入已浇捣完的桩身,必须确保桩顶砼超灌80cm 以上(也可密实桩顶砼,确保桩顶砼质量)。

③因钢筋笼较长,下插钢筋笼必须进行双向垂直度观察,使用双向线垂成垂直角布设,发现垂直度偏差过大及时通知操作手停机纠正,下笼作业人员应扶正钢筋笼对准已灌注完成的桩位。

④下笼过程中必须先使用振动锤及钢筋笼自重压入,压至无法压入时再启动振动锤,防止由振动锤振动导致的钢筋笼偏移,插入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

⑤钢筋笼下插到设计位置后关闭振动锤电源,最后摘下钢丝绳,用吊机把振动锤提出孔外,提出过程中振动锤开启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⑥钢筋笼制作完成后,为避免转场时钢筋笼变形或受污染使用自制的两轮板车运至施工现场,使用50T履带吊配合200型挖掘机将震动器连带震动导管穿入钢筋笼中再缓慢插入桩孔洞内,机械配合吊钢筋笼可尽量避免弯曲变形及受污染。

4.5桩头清理:成桩后,在不影响后续成桩的前提下,及时组织设备和人员清运打桩弃土,清土时需注意保护完成的桩体及钢筋笼,弃土应堆放至指定地点,确保施工连续进行。

4.6桩基检测:1试桩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Q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