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在第三组比较时,实验助手们开始按实验安排
故意作错误的判断。被试听着这些判断,困惑越来
越大。因为他要等到第6个才说自己的看法,先必须 听前5个人的判断。结果,他面临一个是相信自己的
判断,还是跟随大家,一起做错误判断的两难问题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意识与群体传播的关系: 群体意识的形成是群体传播作用的结果。群体传播
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已经形成的群体意识有修整和制约作
用,从而形新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对 于群体传播也会产生相应的作用。
第一节、群体传播
(2)群体规范(Group Norms)在群体传播中的作 用
群体规范: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第一节、群体传播
被试与其他群体成员都围桌子坐下后,实验 者依次呈现50套两张一组的卡片。两张卡片中, 一张画有一条标准真线,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 其中一条同标准线一样长。被试的任务,是在每 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三条编号依次为1.2.3的 比较线中,哪一条与标准线一样长。
第一节、群体传播
实验开始后,头两次比较平静无事,群 体的每一个成员都选用同一条比较线。作为 第6号(第6个进行判断)的真被试开始觉得 知觉判断很容易、很快。
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
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的作用: (1)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制约作用;
(2)对来自群体外部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群体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的特征及功能 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集体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流言的传播原理
第一节、群体传播
1、群体的特征及功能 群体定义: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 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类型:初级群体、复合群体 初级群体:由血缘、地缘构成的群体,例如:家庭关 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乡亲关系等; 复合群体(或次级群体):是由个体的生理及社会特 征而自然形成的,例如:性别、年龄层、职业、社会 阶层等。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的功能:社会功能 (1)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即部分社会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
连续性得到保证; (2)群体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集中分散的个人力 量,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节、群体传播
(3)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参加 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4)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5)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感情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1)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和接触而形成的良好的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2)群体成员由于同一群体的存在而产生的隶属于群 体的独特感情。这种独特感情的形成表现了群体自身的凝 聚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聚合力。 群体目标与群体规范的一致性程度是指群体的成员在 共同的群体目标以及与目标相对应的约束和规范中,找到 一个恰当的结合点。
规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节、群体传播
(3)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与趋同心理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
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
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 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第一节、群体传播
趋同心理,心理学中又称从众(confirmity)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
的期望。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
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
行为模式;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的影响力: 对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应趋向一致
。如果个体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与群体中其他人的看法
很不一致,他就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驱使他与其他 保持一致。
第一节、群体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存在的基本条件: (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
(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即动机。
(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群体的本质特征: (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与组织的不同: (1) 从形成的途径来看,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而组
第一节、群体传播
2、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第一节、群体传播
(1)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
的过程,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生命线。
群体意识包括群体归属、群体感情、群体目标和群体 规范的一致性程度等 。 个体归属:个体对于所隶属的群体的认同感,这种认 同感来源于个体对于所在群体中能够获得的需求满足感, 需求的满足感与个体的自我实现直接联系在一起,从而产 生了一种认同感。
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这种心理使得个体产
生放弃自己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作 出与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 方向变化的现象。
第一节、群体传播
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的“线条实验”( 1955-1956):将被试组成7 人小组,请他们参加所谓的知 觉判断实验。实验的真正目的 ,是考察群体压力对从众行为 的影响。7名被试中,只有编 号为第7的被试为真被试,其 他均为实验助手。
织则是基于某种社会需要,按照社会契约而人为地加以建
立的。 (2) 从成员的互动来看,在群体中,其成员的互动虽然 也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但这种规范并不是很严格,活 动的余地较大。在组织中,成员的互动是严格按照规章制 度进行的,这些规章制度一般都很严格,并且往往是形成 文字的。
第一节、群体传播
(3) 从结构和层次来看,群体在结构上显得松散, 往往没有形成一定的层级,是非结构性的;而组织则 具有一种权威的分层体系,形成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 制,部门有上级部门、同级部门和下级部门,职务也 有上司、同僚和下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