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重点

影响社会保障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

社会保险制度的特征: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保障过程是规范性、强制性。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尊重本国的国情,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努力追求社会化,对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日益重视。

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措施主要:削减福利支出,调整福利结构,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引入私营机制。

美国的政策调整或改革主要表现:调整社会保障指导思想,适当调整社会保障的目标,调整社会保障的有关内容,重视私营机构的作用。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的问题: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法制建设滞后,责任模糊,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层次性。

社会保险制度特色: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责任分担、互助共济。

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

社会福利的特点:保障对象全员化,保险项目广泛,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水平弹性化。

社会保险型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劳动者为核心,责任分担,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互助共济,现收现付。

福利国家模式及其所推行政策的主要特征:累进税收与高税收,普遍覆盖于全民共享,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法制健全,充分就业。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国家财政拨款,雇主和个人缴纳,社会筹集,其他渠道。

金融投资:储蓄存款、债券、股票。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

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其他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方式:征税方式,征费方式,强制储蓄制,自由筹资。

社会救助基本特征:最低保障性、按需分配、权利义务单向性、社会救助还具有全民性。

民政部门相关机构:救灾救济司、最低生活保障司、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优抚安置局、政策研究中心。

社会救助依据实际内容分类: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失业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

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种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安全性、强制性、普遍性、平等性、鼓励性。

社会保障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集散结合管理模式。

基本养老保险特征: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性、管理复杂。

基金运行模式:社会统筹模式、个人账户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4、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内容: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领程序。

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平公正与效率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社会救助依据救助的手段来划分: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以工代赈。

社会救助依据救助时间划分:定期救助、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管理类型: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型、地方政府分散管理型、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层管理型。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养老保险司、失业保险司、工伤保险司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农村社会保险司、直属事业单位。

最低生活保障原则:生存保障原则、普遍性原则、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相联系原则、维护受助者尊严原则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根据社会保障制度所包含的业务内容划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根据是否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划分(与社会生产或收入关联的保障制度,与社会生产或收入无关联的保障制度),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以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划分(强制化的社会保障,非强制化的社会保障)。

强制储蓄型模式特征: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政府承担负责的方式特殊。

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五保供养含义、五保供养性质、五保供养对象、五保供养内容、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五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来源、五保供养的形式、其他。

灾害救助的基本特征:灾害救助的急切性、灾害救助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灾害救助的非经常性、灾害救助的不确定性。

养老保险模式划分:1、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政府负责型、责任分担型、个人负责型、混合责任型,2、养老保险财务模式: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3、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模式: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水平确定模式。

医疗保险特征: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补偿期短但收益时间长、涉及关系非常复杂、医疗服务费用具有不确定性和被动性。

医疗保险基本内容:1、医疗保险的当事人:政府、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服务供给者、医疗服务需求者、雇主,2、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3、医疗保险待遇的给付: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算制、按病种付费、工资制。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明确强制性参保的人员范围,确立新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明确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明确划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支付方式,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实现社会化,推进医疗机构政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特殊政策规定。

医疗保险在实践中应注意:应该突出强调解除人们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努力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宗旨,需要理性看待医疗费用的增长,在坚持责任分担的原则下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工伤保险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补偿直接经济损失的原则、因工伤残与非因公伤残区别对待原则,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工伤保险的作用:是维护劳动者最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分散行业或企业的职业伤害风险减轻行业或企业负担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防范机制的重要条件。

应认定工伤的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7、法律、行政法规会顶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视同工伤的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社会保障在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国家保险型模式的主要特征:1、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并通过相应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2、社会保障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其资金有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由于国家已事先做了社会保障费的预留和扣除,个人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费,3、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4、公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共性: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都进行风险转移,都给予损失赔偿或保险金给付等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充足的基金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区别:性质不同,经营目标和经营主体不同,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不同,保险责任主体和所有者权益不同,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不同,被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不同。

集中管理模式优点:有利于社会保障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监督、避免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所产生的诸多利益冲突,使社会保障功能更有效的发挥,有利于社会保障各项目之间、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社会保障基金的集中管理,并在一定范围内调剂使用,更好的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功能,有利于控制管理费用,降低社会保障管理成本,对社会保障业务和基金的集中管理,还有利于增强透明度,便于社会监督。

缺点:某些社会保障项目的管理与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往往难以协调,进而影响管理效果。

分散型管理的优点:个管理机构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能根据自己所管理社会保障项目特点制定详细、周全的管理规则,较灵活的适应社会保障发展需要,管理的独立性强,能根据客观实际,及时调整保障项目和内容,较灵活的适应社会化的需要。

缺点:管理机构多、管理成本高,因机构庞杂和相互独立可能导致一些工作的重复,给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管理增添了难题。

集散结合管理模式:优点:既能体现社会保障社会化、一体化的要求,又能兼顾个别项目的特殊要求,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形式及内容:原则:人权保障原则、公平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法律解释。

内容:(包括调整对象,主体和客体)对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机构与企业、社会团体单位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社会保障关系,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运作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其他社会保障关系;主体: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客体:各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目标。

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社会保障立法还缺乏合理的理念,立法缺乏统筹规划体系结构残缺,法制建设的层次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次无存,欠缺与国际组织的社会保险规划相适应的法律规范。

社会保障基金给付的一般理论:1、社会保障基金给付范围:用于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支付,包括用于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困难的职工补助费和用于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用于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者和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及就业培训方面的支出;用于国家和单位医疗保障方面的经费开支;用于军人保障方面的支出;用于社会保障实施方面支出。

2、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保障瘦保障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让受保障者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3、保障基金给付方式:货币支付、实物支付、服务支付。

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答:(l)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相同点-三者都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共同组成现代社会保障不可分割的整体。

都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不同点,①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②政府的介入程度不同。

③权力和义务相结合的方式不同。

④实施对象不同。

⑤保障水平不同。

比较几种主要社会保障模式的异同答: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出发,社会保障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即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