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创新思维测试卷及详细解析一、填空题。
1.一个数除以0.04,商是125,这个数是()。
2.把29.3扩大1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移动()位。
3.一块三角形地,三边分别长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 米,三个角旳顶点上各植上1 棵数,共植树()棵。
4.在一条全长5千米的马路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装),每隔25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座路灯。
5.今天早上妈妈去菜市场买了一些鱼和鸡蛋,买鱼花了45元,比鸡蛋5倍多5元,买鸡蛋用了()元。
6.飞飞明天将去云南旅游,她把旅游5天的日历细看了一下,发现这5天日期的和刚好是100,今天应该是()日。
7.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无论从那个位置观察都至少能看到()个正方形。
8.小明在做一道除法题时,将被除数扩大到它的15倍,除数扩大到它的6倍,得到的商是50,原来的商应该是()。
9.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烙三张饼最少需要()分钟。
10.某工人与老板签订了一份30天的劳务合同:工作1天可得80元,休息一天则要从所得报酬中扣掉20元,改工人合同到期后只拿到了100元,则他最多工作了()天。
二、选择题。
1.有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个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B.梯形C.三角形2.下午4点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的角()。
A.锐角B.钝角C.直角3.小芳参加三次数学竞赛,平均成绩是86,已知前两次平均成绩是84,她第三次成绩是()。
A.85B.90C.924.在18.301中,1所在数位的计算单位是()。
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5.a×84=b×102(甲乙都不等于0),那么()。
A.a>bB.a<bC.A=b6.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9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5平方米。
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平方米。
A.45B.40C.487.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有()个。
①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③乘法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④非零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3 ,积也要乘以3.A、1B、2C、38.用一根长38厘米的铁丝围长方形,使它们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可以有()种围法。
A.7B.9C.119.甲乙两人从相距112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多行2千米,2小时后他们相距()千米。
A.72B.74C.7610.父亲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为86岁,10年后,父亲的年龄正好等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那么父亲现在()岁。
A.45B.48C.50三、判断题1.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
A.对B.错2.一个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A.对B.错3.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是小数。
A.对B.错4.一根绳子可围成一个边长为18厘米的正方形,现在把绳子拉直,改围一个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8厘米。
A.对B.错5.在1—50中,50个数中所有5的倍数之和是250。
A.对B.错6.有7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8。
A.对B.错四、解答题。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2.4千米,比第二天多修0.8千米,两天修了多少千米?2.今天早上妈妈去菜市场买了一些鱼和鸡蛋,买鱼花了43元,比鸡蛋4倍多3元,买鸡蛋用了多少钱?3.端午节,卖水果的王阿姨以每千克8元的价格批发了50千克草莓,上午的零销价是每千克12元,卖出了35千克。
下午王阿姨将零销价调整为每千克7元,当天草莓全部售出。
卖出这批草莓王阿姨共赚取多少钱?4.两根彩带共长42.4米,从第一根上减去7.4米,从第二根上减去8米,这时两根彩带一样长求,这两根彩带原来各长多少米?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34千米,行驶4小时后它们相距多少千米?这时甲车提高速度,用2小时追上乙,甲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6.小明在计算时把被除数235写成了253,这样商比原来多3,而余数正好相同。
此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7.学校组织外出参观,参加的师生共350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小客车多载20人,5辆大客车和7辆小客车载的人数相同,如果都乘小客车或都乘大客车需要几辆?8.小雪读一本连环画,第一天读了12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最后一天读了42页正好读完。
她一共读了多少天,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9.如果买4个足球和6个排球需要300元,而买2个足球和6个排球需要210元,求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的单价个是多少元?10.南北两镇相距30千米,小明、小芳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除法相背而行,小明每小时的路程是小芳的2倍,2小时后两人相距54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试题答案一、填空题。
1.5分析:根据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用除数0.04乘以125,求出被除数是多少即可。
故答案为:5。
2.右、2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一定引起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29.3扩大100倍,只要把29.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即可。
故答案为:右;2。
3.96分析:156÷6+1= 27(段),186÷6+1= 32( 段),234÷6+1=40(段) 这样三角形三个顶点处的三棵树被算了两次都算了3棵树,三边植树的棵数之和减去多算的3棵,就是一共植树的棵树,所以一共植树27+40+32-3=96(棵)。
4.402分析:先求出5千米里面有几个50米,即有几个间隔,最后一端还要安装一盏,由此得出一侧安装路灯的盏数,进而求出两侧安装路灯的盏数。
即:5千米=5000米,5000÷25=200(个),(200+1)×2=402(盏)。
故答案为:402。
5.8分析:根据买鱼花的钱数比买鸡蛋的5倍多5元,得出买鸡蛋的钱数×5+5=买鱼的钱数;因为买鸡蛋的钱数未知,所以直接设买鸡蛋的钱数为x,再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进行解答即可。
解:设买鸡蛋用了x元,根据题意得:5x+5=45,解得x=8,答:买鸡蛋用了8元。
故答案为:8。
6.16分析:已知这个5天日期刚好是100,而5天日期是连续的自然数,由平均数=总和÷个数,所以平均数是100÷5=20,这个平均数也就是5天日期中最中间的那个日期,则第一天是20-3=17日,列综合算式为:100÷5-3-1=16,算得今天应该是16日。
故答案为:167.1分析:假设5个正方体横着摆成一排,则从左面或右面只能看到1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1。
8.20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式为:50×6÷15=20。
故答案为:20。
9.15分析:先烙前两张饼,共需要6分钟,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把剩下三张饼分别编号为:1,2,3号,可以采用交替烙的办法,先放1,2号,3分钟后把其中的一个取出,比如把2号取出,再把3号放入,1号烙反面;3分钟后,1号熟了取出,再把2号放入;再过3分钟,2,3号都熟了;这样后三张一共用了9分钟,所以一共要用6+9=15(分钟)。
故答案为:15。
10.7分析:设他最多工作了x天,那么他就至少休息了30-x天,根据工作x天得到的报酬-休息30-x天应扣掉的钱数=最后拿到的报酬,由此可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他最多工作了x天,那么他就至少休息了30-x天,根据题意可得:80x-20×(30-x)=100,解得x=7,答:他最多工作了7天。
二、选择题1.A分析:梯形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而三角形是由三条边为成的图形;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选择;故选:A。
2.B分析:根据钟面上的角的认识,时针没走一大格就是30°,下午4点整,时针走了4大格,这时它的角的度数是30×4=120°,而120°大于90°小于180°,所以它是一个钝角;故选:B。
3.B分析:用3次竞赛的平均分乘3次成绩之和,再减去前两次的总分就是第三次的成绩;即:86×3-84×2=90(分)。
故选:B。
4.C分析:18.301中的1在千分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故选:C。
5.A分析:由a×84=b×102(甲乙都不等于0)可知,根据乘法的性质,积一定,一个因数大另一个因数就小,即可比较出两数的大小。
故选:A。
6.A分析:根据只把底增加9米,面积就增加45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根据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5平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要求的面积。
即:(45÷9)×(45÷5)=45(平方米);故选:A。
7.①两个数相乘的积不一定大于它们的和,如果两个数中有0或1,积将比它们的和还要小。
所以①是错误的;②根据最小的三位数乘以最小的两位数乘积是四位数,和最大的三位数乘以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五位数可以判断,所以②是正确的;③估算的结果可以比准确的数大,也可以比准确的数小,所以③是错误的。
④非零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3 ,积也要乘以3,所以④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的有②④共有两个。
故选:B。
8.B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长和宽的和,再根据条件“长和宽都是整数”进行推算即可。
解: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所以长与宽之和是:38÷2=19(厘米);由此可知:1+18=19(厘米),2+17=19(厘米),3+16=19(厘米),4+15=19(厘米),5+15=19(厘米),6+13=19(厘米),7+12=19(厘米),8+11=19(厘米),9+10=19(厘米),一共有9种方法。
故选:B。
9.B分析:根据“速率乘以时间等于路程”算出经过2小时他们行了多少千米,再用总距离来减去他们行了的总路程就行了。
即:112-(8+2+8)×3=76(千米);故选:B。
10.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0年后两个儿子的年龄个增加10岁,可看做是原来父亲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相加得86岁再加10×3岁后,这时父亲的年龄正好是两个儿子年龄和,即86+10×3=116岁是父亲年龄的2倍,由此用除法可求得10年后父亲的年龄,再减去10就是父亲今年的年龄。
即:(86+10×3)÷2=58(岁),58-10=48(岁);故选:B。
三、判断题1.B分析:用举例子的方法解答,举出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求出是那个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