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题目: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姓名:课程:国际贸易地理班级:国贸1102班学号: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摘要: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

全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

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

海岸线22,680公里。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本文就其地理环境对美国的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并介绍美国的三大产业及于中国的贸易关系。

关键词:美国,地理环境,国际贸易,三大产业,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一、美国的主要产业特点(一)、农业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

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81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中最大的一个项目。

美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农场,全国共有217.3万个农场。

农业用地4.3亿hm2。

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

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

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

美国农业主要有以下特点: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2001 年已经下降到了3.2%。

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全国划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

如:北部平原以生产小麦为主,中部平原以生产玉米为主,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以养牛、羊为主,大湖地区以生产乳品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以生产水果和蔬菜为主。

美国东北部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主产区为耗粮型的养殖业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玉米、豆饼等饲料,使该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奶牛、生猪、肉鸡主产区。

美国西部的“草原带”以放牧为主,以饲养牛、羊、马等为主。

(二)工业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

这一工业密集的东西狭长地带,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

其面积只约占全国的8%,但却集中了美国1/2以上的制造业,成为全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导弹、电子、汽车装配等得到巨大发展。

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

70年代以来,经济和人口出现南移现象。

被称为“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

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

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

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

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

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

在南部工业带,石油、化工、造船和军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0﹪。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著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三)服务业(1)、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目前美国的支柱产业,2005年美国运输仓储业、信息服务业、金融及房地产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专业及商务支持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总量接近6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总量的48%,在美国服务业总量中的所占比例超过70%。

同时,一些跨国公司由制造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

如2005年5月IBM将其旗下的个人计算机业务卖给了中国联想集团,表明了IBM向服务商转型的战略正在逐步实施。

近年来,技术、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在美国日益受到重视,也是服务业与制造业加速融合的一个明证。

(2)、现代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

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数据录入、金融分析及各类研发性工作等,开始出现成规模地向具有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浪潮。

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1DC)提供的资料,全球信息科技服务业外包支出已从2000年的560亿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突破1000亿美元。

国际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测,今后5年内,美国白领工作岗位的离岸外包将增长30%。

(3)、现代服务业新兴领域加速发展。

在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已经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全面渗透,服务业开始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集群化方向发展,知识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开始成为发展的热点和新增长点。

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美国服务业增加值总体增长17.3%,而同期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2.15%,健康服务业增长20.84%;2005年美国专业服务业增长5.9%,高于总体服务业增长率1.3个百分点。

(4)、现代服务业向大城市加速集聚。

美国纽约等大城市的服务业都占其当地GDP的90%左右。

纽约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6%上升到目前的40%左右。

纽约金融中心的衍生金融工具成交量、外汇交易量、外国债券发行量分别占全球的14%、16%和34%。

美国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对于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美国的对外贸易(一)、主要贸易伙伴 2000年,美国十大贸易伙伴分别是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中国、德国、英国、韩国、中国台湾、法国和新加坡。

美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达13777亿美元,占美贸易总额的67.6%。

由于与美国有传统的国家关系并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加拿大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在美国的对外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一直保持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受1994年开始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优惠措施的刺激,墨西哥对美贸易增长迅速,从1999年开始已取代日本成为美第二大贸易伙伴。

自1996(二)、主要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 2000年美国进口的十大来源国家或地区分别是加拿大、日本、墨西哥、中国、德国、英国、中国台湾、韩国、法国和马来西亚。

美国自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为8501亿美元,占美国当年进口总额的近70%。

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加拿大和墨西哥在美国进口贸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0年所占比重达到30%。

其中加拿大对美出口2308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8.8%,墨西哥对美出口1359亿美元,占美国总进口的11.2%。

(三)、进口货物构成制成品占美国总进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以上,其次分别为矿物原料、农产品和其它物品。

2000年美国制成品进口额为10129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83.16%,矿物原料进口1354亿美元,占11.12%,农产品进口392亿美元,占3.22%,其它物品进口306亿美元,占2.51%。

按最终用途看,不包括汽车在内的资本货物、工业用原材料、消费品(不包括汽车)和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进口占据了美国进口总额的绝大部分。

2000年资本货物(不包括汽车)进口3467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8.46%,工业用原材料进口2998亿美元,占24.61%,消费品(不包括汽车)进口2814亿美元,占23.l%,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进口1959亿美元,占16.08%,食品饮料进口460亿美元,占3.78%,其它商品483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值的3.97%。

各类商品的进口在美国总进口中的比重变化不大,但食品饮料进口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8年和1999年工业用原材料进口所占比重相对较。

三、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一)、中美贸易发展的五个阶段自1949 年10 月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发展和两国政治关系进程息息相关。

受此影响,我们可以将两国贸易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停止阶段(1949 年~1971 年) 。

在这一阶段,由于两国政治关系僵硬,人员往来不多,贸易量处在相当低的水平。

第二阶段:缓步发展阶段 (1972 年~1978 年) 。

72 年2月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发表了“上海公报”,为两国经贸关系的恢复与发展拉开帷幕。

第三阶段:稳步发展阶段 (1979 年~1989 年) 。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双方相互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两国经贸合作开辟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90 年~2001 年) 。

该阶段,美国国会于2000 年 5 月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性贸易最惠国待遇法案”,扫除了美国每年对中美贸易情况进行单方面审议的障碍,进一步促进了中美贸易的发展。

第五阶段超常发展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美两国贸易发展开辟了新篇章。

(二)、中美贸易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措施增多,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美方制造贸易摩擦的新手段。

目前中美贸易争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1)、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流,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

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只要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从而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2)、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美国一些利益集团从冷战的角度看待中国,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到 2015 年前后,不论其政治制度如何,都将对现存的世界格局形成挑战,都会对美国在亚太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构成威胁。

美国时不时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其目的之一就是遏制中国。

(3)、中国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自身的问题我国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太差,企业缺乏行业自律,出口秩序混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