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典型的分振幅双光束干涉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多种干涉现象,并进行较精密的测量。

其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测量标准长度等。

从迈克尔逊干涉仪发展而成的各种干涉仪(如泰曼干涉仪),在制造精密光学仪器的工作中应用得相当广泛。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并学会该仪器的调节与使用。

2.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钠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灯及其电源、叉丝。

【实验原理】
1.仪器构造简介
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迈克耳逊干涉仪,其原理图和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

M
1和M
2
是在相互垂直的
图1
图2
两臂上放置的两个平面反射镜,其背面各有三个调节螺旋,用来调节镜面的方位;M2是固定的,M1由精密丝杆控制,可沿臂轴前后移动,其移动距离由转盘读出。

仪器前方粗动手轮分度值为10-2mm,右侧微动手轮的分度值为10-4mm,可估读至10-5mm,两个读数手轮属于蜗轮蜗杆传动系统。

在两臂轴相交处,有一与两臂轴各成45º的平行平面玻璃板P
1
,且在P1的第二平面上镀以半透(半反射)膜,以便将入射光分成振幅近乎相等的反射光1和透射
光2,故P
1板又称为分光板。

P
2
也是一平行平面玻璃板,与P1平行放置,厚度和折射率均
与P 1相同。

由于它补偿了1与2之间附加的光程差,故称为补偿板。

从扩展光源S 射来的光,到达分光板P 1后被分成两部分。

反射光1在P 1处反射后向着M 1前进;透射光2透过P 1后向着M 2前进。

这两列光波分别在M 1、M 2上反射后沿着各自的入射方向返回,最后都到达E 处。

既然这两列光波来自光源上同一点O ,因而是相干光,在E 处的观察者能看到干涉图样。

由于从M 2返回的光线在分光板P 1的第二面上反射,使M 2在M 1附近形成一平行于M 1
的虚像M΄2,因而光在迈克耳逊干涉仪中自M 1和M 2的反射,相当于自M 1和M΄2的反射。

由此可见,在迈克耳逊干涉仪中所产生的干涉与厚度为d 的空气膜所产生的干涉是等效的。

2.实验原理
当M 1和M΄2严格平行时,所得的干涉为等倾干涉。

所有倾角为i 的入射光束,由M 1和M΄2反射光线的光程差Δ均为
2cos d i
∆=
(1)
式中i 为光线在M 1镜面的入射角,d 为空气薄膜的厚度,它们将处于同一级干涉条纹,并定位于无限远。

这时,在图1中的E 处,放一会聚透镜,在其焦平面上(或用眼在E 处正对P 1观察),便可观察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纹。

这些条纹的特点是:
干涉条纹的级次以中心为最高。

在干涉纹中心,因i =0,由圆纹中心出现亮点的条件
2d k λ∆==
(2)
得圆心处干涉条纹的级次
2d
k λ
=
(3)
当M 1和M ′2的间距d 逐渐增大时,对于任一级干涉条纹,例如第k 级,必定以以其
cos k i
的值来满足2cos k d i k λ=,故该干涉条纹向k i 变大(cos k
i 变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外扩展。

这时,观察者将看到条纹好像从中心向外“涌出”,且每当间距d 增加/2λ时,就有一
个条纹涌出。

反之,当间距由大逐渐变小时,最靠近中心的条纹将一个一个地“陷入”中心,且每陷入一个条纹,间距的改变亦为/2λ。

因此,只要数出涌出或陷入的条纹数,即可得到平面镜M 1以波长λ为单位的移动距离。

显然,若有N 个条纹从中心涌出时,则表明M 1相对于M′2移远了
2d N
λ
∆= (4)
反之,若有N 个条纹陷入时,则表明M 1和M΄2移近了同样的距离。

根据(4)式,如果已知光波的波长λ,便可由条纹变动的数目,计算出M 1移动的距离和干涉条纹变动的数目,便可算出光波的波长。

2d N
λ∆=
本次实验每组测量N 取50个条纹的“涌出”或“陷入”,并在迈氏干涉仪上读出12
,d d ,便
可知d ∆的值,则
2
2410
50
d d
λ-=
∆=⨯⋅∆mm 4
410d =⨯⋅∆nm
【注意事项】
①该仪器很精密,各镜面必须保持清洁,切忌用手触摸光学面,精密丝杆和导轨的精度也是很高的,操作时要轻调慢拧。

②为了使测量结果正确,必须消除螺距差(回程误差),也就是说,在测量前,应将微动手轮按某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几圈,直到干涉条纹开始移动以后,才可开始读数测量(测量时仍按原方向转动)。

③做完实验后,要把各微动螺丝恢复到放松状态。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
对照仪器阅读仪器构造简介,充分理解各部件的作用,掌握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学习仪器的调节和使用的方法。

2. 调节和观察等倾干涉同心圆条纹
(1)点亮钠灯S ,使之照射毛玻璃屏,形成均匀的扩展光源,在屏上加一叉丝。

(2)旋转粗动手轮,使M 1和M 2的至P 1镀膜硕的距离大致相等,沿E 、P 1方向观察,将看到叉丝的影子(共有3个),其中2个叉丝的影像清晰,1个叉丝的影像虚淡。

(3)仔细调节M 1和M 2背后的三个螺丝,改变M 1和M 2的相对方位,直至2个叉丝的双影在水平方向和铅直方向均完全重合,这时可观察到干涉条纹,仔细调节3个螺丝,使干涉条纹成圆形。

(4)细致缓慢地调节M 2下方的两个微调接簧螺丝,使干涉条纹中心仅随观察者的眼睛左右上下的移动而移动,但不发生条纹的“涌出”或“陷入”现象。

这时,观察到的干涉环才是严格的等倾干涉。

如果眼睛移动时,看到的干涉环有“涌出”或“陷入”现象,要分析一下再调。

(5)将微动手轮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同心干涉圆条纹开始“涌出”或“陷入”现象后,才开始读数。

微动手轮仍按原方向转动,仔细数出50个条纹的“涌出”或“陷入”,记录d 1,d 2。

依次测出7组数值,代入公式算出λ。

3. 标准不确定度的估算
λ
λλλσ
,,,2
7
1
1
2
22
,50
2,6
7)
()1()
(2C d C C i i i i
d d d C u k ku u d d
n n x
S S u ±==
=⨯∆-∆=-⋅∆=
+=
∆==∆∆∆∑∑仪
【思考题】
1.调节钠光的干涉条方时,如已确使叉丝的双影重合,但条纹并未出现,试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

2.如何判断和检验干涉条纹属于严格的等倾条纹?
附录:
用迈氏干涉仪测钠光波长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