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施工技术综合布线系统1。
施工过程交接准备工作设备安装系统测试检验初步测试移交最终验收证书测试运行验收测试不合格合格不合格2。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及措施1)电缆弯曲a .电缆弯曲方法:◆从电缆的弯曲点开始,用双手握住电缆的一侧,按顺序缓慢弯曲电缆。
一般情况下,先稍微弯曲,然后将电缆两端的直部分向外弯曲,以防止电缆打结后变形。
◆电缆弯桩应使用电缆枕(木制模型),以保证质量和便于施工。
◆电缆弯曲后,可用废芯线临时捆扎。
但是,裸铜线不得捆绑,以免损坏电缆护套。
◆弯曲时,应尽快弯曲。
需要避免反复修改造成的电缆芯线绝缘的损坏,反复修改的人更难满足弯曲要求。
◆弯曲过程中,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侧观察弯曲质量,及时纠正不适当的点。
特别是在绑前几根电缆时,由于电缆数量少,容易变形,所以要多加注意。
b .机架电缆弯曲:◆机架电缆离线,最好在一个地方。
当有更多电缆时,可以考虑两条下行线路。
◆对于捆扎好的电缆,将电缆手柄对准电缆末端的端子板,并用废芯线将电缆捆扎到电缆支撑铁上。
◆首先弯曲最里面的电缆(即最靠近机架的电缆),将其绑在走道的轨道上,然后依次弯曲其他电缆。
齿条电缆的弯曲弧度应一致,弯曲模板比例可用于弯曲。
c .大型走道上下电缆弯曲:◆当电缆在直线走道上离弯曲点1 ~ 2根横铁处系紧时,电缆在系紧前应先弯曲。
在电缆连接到弯曲点之前,不得开始弯曲。
◆首先根据指定位置进行第一次电缆弯曲,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电缆弯曲。
◆电缆弯头附近的1 ~ 2根横向铁应系紧一点。
在每层过渡时不应过紧,以免电缆弯曲时会被压下,造成电缆弯曲不成形。
d .捆绑电缆的注意事项:◆绑扎电缆前,检查每根电缆的起始位置、线路和站内电缆截面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设计中预留的空间不得遗漏。
◆成束电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束法或成组法成束。
◆电缆一般应在一组电缆放出后一次捆扎。
当电缆数量较多时,可分几次捆扎,每次不超过20 ~ 25根电缆,部分电缆在正确敷设后可捆扎。
如果一组电缆在捆扎前必须进行组装,则电缆应进行捆扎,并用临时绑扎线形成。
e .捆绑电缆:◆绑扎电缆前,电缆应从配线架的一端开始排列,并对齐电缆位置。
对于紧急情况,应在支撑铁上进行临时捆绑。
在检查两端的剩余长度能够满足成品端的需要后,可以进行正式装订。
形式绑定可以从一端到另一端顺序进行;如果电缆的两端没有编织,也可以从中间到两端捆扎,但不能从两端到中间捆扎。
f .电缆整理:◆捆绑电缆时,电缆应按照捆绑的方式排列。
◆当电缆桩部分不直时,可用木块垫实,并用橡胶锤校正。
◆每组电缆松开并捆扎后,可拆除辅助支撑铁和临时捆扎线。
◆大型走道电缆弯折的辅助支撑铁只有在绑好悬挂式捆绑物后才能取下。
使用钩针和穿线针来调整不规则的线扣,以满足要求。
◆电缆捆扎后,从电缆中伸出的麻绳应扎紧,然后压入电缆堆中。
2)插入式框架之间的电缆和接线。
一般规定:◆插入式机架之间的电缆必须按照设计文件进行,电缆的方向和路线应符合制造商的相关规定。
◆那里◆配电线路应按照色谱顺序排列,每组的芯线不得扭绞和开路,以防成对鸳鸯出现。
螺纹切削尺寸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长度应一致。
◆端子板(或连接模块)垂直安装时,面向端子板,电缆面在左侧,跳线面在右侧。
横向安装-◆从电缆的弯曲点开始,用双手握住电缆一侧,然后依次慢慢弯曲电缆。
一般情况下,先稍微弯曲,然后将电缆两端的直部分向外弯曲,以防止电缆打结后变形。
◆电缆弯桩应使用电缆枕(木制模型),以保证质量和便于施工。
◆电缆弯曲后,可用废芯线临时捆扎。
但是,裸铜线不得捆绑,以免损坏电缆护套。
◆弯曲时,应尽快弯曲。
需要避免反复修改造成的电缆芯线绝缘的损坏,反复修改的人更难满足弯曲要求。
◆弯曲过程中,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侧观察弯曲质量,及时纠正不适当的点。
特别是在绑前几根电缆时,由于电缆数量少,容易变形,所以要多加注意。
b .机架电缆弯曲:◆机架电缆离线,最好在一个地方。
当有更多电缆时,可以考虑两条下行线路。
◆对于捆扎好的电缆,将电缆手柄对准电缆末端的端子板,并用废芯线将电缆捆扎到电缆支撑铁上。
◆首先弯曲最里面的电缆(即最靠近机架的电缆),将其绑在走道的轨道上,然后依次弯曲其他电缆。
齿条电缆的弯曲弧度应一致,弯曲模板比例可用于弯曲。
c .大型走道上下电缆弯曲:◆当电缆在直线走道上离弯曲点1 ~ 2根横铁处绑牢时,电缆在绑牢前应先弯曲。
在电缆连接到弯曲点之前,不得开始弯曲。
◆首先根据指定位置进行第一次电缆弯曲,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电缆弯曲。
◆电缆弯头附近的1 ~ 2根横向铁应系紧一点。
在每层过渡时不应过紧,以免电缆弯曲时会被压下,造成电缆弯曲不成形。
d .捆绑电缆的注意事项:◆绑扎电缆前,检查每根电缆的起始位置、线路和站内电缆截面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设计中预留的空间不得遗漏。
◆成束电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束法或成组法成束。
◆电缆一般应在一组电缆放出后一次捆扎。
当电缆数量较多时,可分几次捆扎,每次不超过20 ~ 25根电缆,部分电缆在正确敷设后可捆扎。
如果一组电缆在捆扎前必须进行组装,则电缆应进行捆扎,并用临时绑扎线形成。
e .捆绑电缆:◆绑扎电缆前,电缆应从配线架的一端开始排列,并对齐电缆位置。
对于紧急情况,应在支撑铁上进行临时捆绑。
在检查两端的剩余长度能够满足成品端的需要后,可以进行正式装订。
形式绑定可以从一端到另一端顺序进行;如果电缆的两端没有编织,也可以从中间到两端捆扎,但不能从两端到中间捆扎。
f .电缆整理:◆捆绑电缆时,电缆应按照捆绑的方式排列。
◆当电缆桩部分不直时,可用木块垫实,并用橡胶锤校正。
◆每组电缆松开并捆扎后,可拆除辅助支撑铁和临时捆扎线。
◆大型走道电缆弯折的辅助支撑铁只有在绑好悬挂式捆绑物后才能取下。
使用钩针和穿线针来调整不规则的线扣,以满足要求。
◆电缆捆扎后,从电缆中伸出的麻绳应扎紧,然后压入电缆堆中。
2)插入式框架之间的电缆和接线。
一般规定:◆插入式机架之间的电缆必须按照设计文件进行,直接◆配电线路应按照色谱顺序排列,每组的芯线不得扭绞和开路,以防成对鸳鸯出现。
螺纹切削尺寸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长度应一致。
◆端子板(或连接模块)垂直安装时,面向端子板,电缆面在左侧,跳线面在右侧。
水平安装:一台测试仪进行测试,两台仪器放在同一个位置,但可以与另一台形成回路;两个测试员,每个测试员有两个位置。
所有测试程序都从校准接收器开始。
为此,发电机和接收器必须通过3米长的电缆直接连接。
然后对接收机进行大功率传输,并对接收机进行校准,直到液晶显示器上出现0dB。
用850纳米波长测试。
测试中获得的最大衰减等于光纤衰减,即该波长的3.5分贝/千米。
除此之外,各种连接产生的衰减(连接器和接头)也会增加。
我们相信,90%的连接设备在不超过850纳米时会衰减到0.3分贝。
测试结果输入验收报告数据。
测试仪的测试方法测试仪的测试要求最终配线架中的不同光缆通过一些10米长的光纤跳线形成环路。
然后成对检测每对光纤的光学芯。
1号线、2号线、3号线、蓝色和绿色灰色发射器和接收器放置在同一位置(起始配线间)。
用3米长的光缆将发射器连接到光缆头或抽屉上的第一根光纤。
用第二根3米长的光缆将接收器连接到第二根光纤。
首先测量环回条件,然后测试仪将接收器连接到第三根光纤进行相同的测试,并以相同的方式测试第一根光纤。
第四、第五和第六光纤。
测试程序是:校准接收器配有跨接电缆测量线路,测试结果存储在计算机中。
在校准过程中,使用3米长的电缆将发射器和接收器连接起来。
应向接收器发送高功率信号,接收器应校准至液晶屏0dB。
如果测试值超过最大预期值,应通过光纤反射计确定故障位置。
两个测试员的测试方法:这两个测试人员应该有一些沟通工具来促进及时沟通:电话,对讲机。
测试是在逐个核心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个测试仪有一个光信号发生器,另一个测试仪通过接收器记录测试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测试人员处于不同的位置。
所述不同的结果是因为测试仅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并且因为人们不再两次计算光纤跳线的3m长度。
当测试仪测试时,需要一根10米长的光纤跳线来形成一个回路。
c)用反射计测量用反射计测量,也称为二次测量,其目的是查看纤芯的物理状态。
因此,损失分布可以显示在显示屏上并打印在纸上。
各种测量结果也将进入验收报告。
测量原理如下:反射计发射高功率校准光束,然后观察显示屏上是否有可见的入射功率信号。
这种反射是由构成光纤的硅的不完整性引起的,这与线性衰减是一致的。
反射信号的剩余部分等于贴片部分的可能故障部分的反射。
同时,可以定位这些损耗,并且可以检测光缆的准确长度。
这些测试使用850纳米的波长。
然而,如果人们需要测量网络未来发展趋势的布线水平,也可以使用1300纳米。
测试中获得的最高衰减值等于光纤衰减值,即850纳米时为3.5分贝/千米,1300纳米时为2分贝/千米,加上每个连接部分产生的衰减(连接器和接头)。
我们认为90%的贴片部分在超过850纳米时衰减到0.3分贝,在不超过1300纳米时衰减到0.2分贝。
这些不同的测试可以检测光纤是否处于某种异常状态(弯曲半径、过度拉伸或挤压)、是否存在断开、断开是否是由于操作不当,以及ST/2连接器是否连接正确。
为了用反射计检测短距离内的连接器连接是否有任何故障,我们建议在配线间侧增加350米的引线。
程序如下:光纤1通过导线连接到光纤2,然后光纤1连接到光纤3,从而到达光纤6。
衰减测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