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理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是八年级上册课本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是谈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和教师交往、沟通。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分为两个目,第一目“师生交往新观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探讨师生关系,通过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探讨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在新型的师生观下如何打开师生交往的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新行为。
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本框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善于与教师沟通,侧重日常学校生活情境中如何化解与教师的矛盾冲突及交往的基本准则,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策略。
学校的人际交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领域,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心理、情感、道德的发展和交往能力的提升。
因此,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在八年级上册中占重要地位,而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又是本课的落脚点。
二、学情分析当前初中学生在与老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两个问题和两个转型。
第一、时代价值观的转型。
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教与学的关系也正在转变,建立在传统的等级意义上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
第二、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
学生正处在人格独立的转变的时期,既迫切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老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飞速发展。
同时,对教师和家长的逆反心理尤其强烈。
在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这也是困扰他们情绪的主要因素。
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框主要是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理念1、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记者行动等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活动中感悟新知,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
2、充分利用新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体现了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教育性。
3、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②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和沟通的基本准则。
2、能力目标①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②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③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②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学会理解和沟通。
主要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以化解矛盾冲突,重点是换位思考化解师生冲突、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增进师生情感。
2、难点:师生交往新观念,树立师生交往的新观念。
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探讨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以及在新型师生观下如何打开师生交往的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新行为。
六、教学方法1、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2、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教材、表演小品、小组讨论、记者行动等活动,采用自主与合作的方法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出道理。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小品:(三个女生的一段对话)甲:明天是星期六,我们去王老师家玩好吗?乙:我……我怕甲:怎么?你不喜欢王老师吗?乙:我喜欢王老师,但总是有点怕。
丙:我也去王老师家玩,我有许多话想和王老师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甲:我很爱王老师,希望能和她成为朋友,但又觉得和老师之间就是有段距离……三个女生同时提出: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幻灯片)问题:①是什么使我们处于这一矛盾状态?②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按照班级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①是传统的师生关系,“权威一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
②要与老师成为朋友,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
(二)、讲授新课Ⅰ、师生交往新观念(板书)学生阅读教材P48~49内容。
(幻灯片)思考题:①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②有人认为,“课改以前的,过去的师生关系就是传统的师生关系,课改后的、现代的师生关系就是新型的师和关系”。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③对比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的角色和师生的交往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填写P48~49两个表格)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填写和理解的情况,并作归纳小结:小结:区别传统的与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能以课改前后的时间先后来定,而要看师生交往的内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权威者,管理者,学生是遵从者,被管理者,接受者,这是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知识传授方式下产生的必然结果。
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教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求助者,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是老师的朋友。
即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关系。
★设计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扩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用对话或情境表演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通过教师的总结,能将学生相对凌乱的概括梳理清楚,将这一师生关系引起的师生交往的障碍以及引出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必要的说明。
(幻灯片)归纳板书:①传统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新空间②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老师既是我们的引领者,又可以是我们的朋友,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过渡)Ⅱ、共筑师生情感桥梁(板书)1、学生活动:(幻灯片显示学生活动)第一学习小组探究主题(P51):——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1)老师是怎么想的?(2)如果小强能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这件事将如何发展如何解决?(3)如果小强仍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这件又将如何发展?第二学习小组探究主题(P5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1)对同一件事,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2)这些反应会产生什么结果?(3)应该如何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第三学习小组探究主题:(P53韩愈语)——原谅并用恰当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1)如何理解这句话?(2)老师是圣人吗,会不会犯错误?(3)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错误?(在此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三个学习小组进入辅导)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主题,总结答案,并派代表讲授自己小组的主题。
让学生去讲、主宰课堂,尝试换位。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竞赛引入课堂,有利于激活课堂,提高课堂的张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其他方法引导学生阅读P53三段内容,请学生思考:除上述主动沟通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亲历介绍自己与老师沟通的其他方法)★设计理念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侧重对师生日常交往行为的指导,起到更普遍的教育目的,也将内容做必要的扩展,使其更加完整。
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问题,内化所学知识。
(三)、课堂小结与延伸: (1)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
() A. 学生胆大 B. 教师威严 C. 规章制度 D. 民主平等(2) 师生共同组成学校生活共同体,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但是师生之间难免有矛盾。
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需要掌握的有效方法有()①角色互换——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③原谅老师的错误——作为普通人,老师难免有错误④注意场合,礼貌待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给你们的老师写一封信,就某一个误会与老师用书信的形式沟通一下。
★设计理念练习是知识、能力、觉悟迁移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尤其在“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新教材里,如果没有适当的练习量,很容易产生“会说不会写”的倾向。
适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握要点,内化行为,提高笔头能力。
八、板书设计①传统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新观念↓师生交往新空间主动沟通②新型的师生关系健康成长↓①主动沟通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②讲究方法和谐的师生关系③交往礼仪九、总评思想品德的课堂要体现着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获得真知。
因此,要多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设置探究活动、小组讨论,要注意侧重,简单易懂的问题可以不要探究,简单总结即可;另外,在设置探究活动时,也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难易结合,由浅入深。
本节《主动沟通健康成长》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重点难点设置活动,第一部分内容,观念性比较强,学生探讨很难达到一个高度,因此,由一个常见的情境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填写问题,教师总结,很简洁的指出了知识点。
第二部分贴近师生生活的实际,学生讨论起来容易,因此,设置探究活动,贴近学生,每组的问题由浅入深,并让学生竞赛讲解,与老师交换位置,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适合本课的主题,也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占整堂课的比例适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
适当的练习题又能够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更好的巩固了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