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1)一、居民健康卡简介 (1)二、项目背景 (1)第二章项目目标及内容 (3)一、项目目标 (3)二、项目内容 (3)(一) 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建设 (4)1、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4)2、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业务架构 (5)(二) 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 (6)1、制卡信息采集和准备系统 (7)2、数据采集处理 (7)3、数据比对处理 (8)4、零星数据采集系统 (9)5、卡申领审核系统 (10)6、卡运行管理系统 (11)7、认证管理系统 (12)8、卡监管系统 (13)第三章总体规划 (15)(一)总体架构 (15)(二)功能设计 (16)1、业务功能架构 (16)2、基础功能应用 (17)3、密钥管理系统 (24)4、机构管理 (25)5、居民健康卡管理 (27)6、SAM卡管理 (32)(三)制、发卡 (34)1、发卡模式 (35)2、制、发卡流程 (35)(四)应用案例设计 (37)1、预约挂号应用 (37)2、先诊疗,后结算 (38)3、社区服务 (38)(五)业务应用 (39)1、医疗应用 (39)2、金融业务 (41)3、终端应用 (42)4、卫生保健 (42)5、保险 (43)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5)(一)相关资质申请报批 (45)(二)建设内容 (45)1、一次性投入建设内容 (46)2、重复性投入建设内容 (48)(三)卡片的发行管理及推广 (48)1、卡片的发行和管理 (48)2、卡片的推广 (51)(四)发卡主体 (52)1、卫生行政部门 (52)2、居民健康卡管理中心 (53)3、金融银行 (53)4、各县区卫生局 (53)(五)卡片机具选型 (54)1、主要卡片类型 (54)2、卡片选择 (55)3、主要机具类型 (55)第五章项目保障 (58)(一)项目组织结构图 (58)(二)项目角色及任务分配 (58)(三)经费保障 (60)(四)技术保障 (60)第六章效益分析 (61)(一)经济效益分析 (61)(二)社会效益分析 (61)第一章项目背景一、居民健康卡简介居民健康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拥有,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用于身份识别,满足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
居民健康卡具有身份识别、跨机构就医一卡通、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存储、新农合费用结算等四项主要功能,针对居民个人应用、综合医疗机构应用、基层卫生机构应用、新农合应用、金融支付应用等五大应用领域。
特殊人群的应用:孕产妇产前检查、新生儿疫苗接种,献血人群、高危人群体检及职业病防治。
居民健康卡编码采用居民身份证号,实现患者医疗身份的唯一性。
二、项目背景居民健康卡的建设按照卫生部的相关标准并结合某某市的实际情况,在业务设计上充分体现新农合卡、银行卡、诊疗卡的三卡合一,在卡结构设计上采用一卡双芯的模式。
国家卫生部已在广东省佛山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辽宁省锦州市、河南省开展了全国第一批居民健康卡试点工作。
(二)实施居民健康卡项目,是深化医改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医改的八项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并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区域)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快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
居民健康卡作为卫生信息化平台的核心载体,实现居民跨地区和跨机构就诊“一卡通”。
(三)实施居民健康卡项目,是发挥某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的需要。
某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项目正在实施,将于2017年8月完成一期建设任务。
某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已经覆盖了市直5所市级医院、58所乡镇卫生院、9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85个村卫生所,一期项目完工后将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和影像结果互联互通,为居民健康卡的跨地区和跨机构应用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真正发挥平台的应有作用。
第二章项目目标及内容一、项目目标以卫生部颁布的居民健康卡相关标准规范为依据,建立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中心,设计开发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卡管理系统及密钥灌装中心,推进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和使用试点工作,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居民健康卡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为居民健康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建设模式。
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当持卡人进医院看病时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系统或现场进行挂号,可以在借记卡上预授权相关额度,在本次的看病环节中省去多次排队缴费的场景,将借记卡的钱进行预扣(类似于信用卡的预授权),这样避免了病人多次排队,从而缩短病人看病时间,同时,提高了医生就诊率,提高了医院的效益。
二、项目内容居民健康卡建设总体框架包括国家、省、地市三级健康卡管理平台建设,国家、省两级密钥管理中心,其中本次建设内容为某某市居民健康卡试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卡管理系统及密钥灌装中心。
居民健康卡考虑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发卡5万张,2017年4月-2017年12月,通过技术方案论证,进行软硬件招标采购,建设卡管理系统、密钥灌装中心,并进行发卡,确定几个乡镇进行试点应用,实现银行卡支付、新农合结算等功能。
第二阶段发卡50万张,预计2018年1月-12月完成。
第三阶段发卡50万张,预计2019年1月-12月完成。
发卡面覆盖全部新农合人口,全面实现卡管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动,依托居民健康卡,调用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全面应用。
2016年至2020年为全市户籍人口全部发放居民健康卡。
(一)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建设依托某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分为基础服务层、业务服务层和业务层三层。
基础服务层包括系统接口、通信服务、数据存储、安全认证、日志处理、文件传输;业务服务层包括机构管理、备案管理、受理环境管理、卡片管理、终端管理、统计分析;业务层包括医疗卫生业务、新农合业务、金融支付业务及其他拓展业务。
某某市健康卡管理平台负责健康卡的申领、发放、应用、终止等生命周期管理,上级及业务单位数据交互管理,终端管理。
1、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总体架构: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平台医院前置医院HIS 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个人化系统基础服务层系统接口/通信服务/数据存储/安全认证/日志处理/文件传输业务服务层卡片管理发卡解挂注销挂失补换注销黑名单管理受理环境管理机构管理备案管理终端管理统计分析业务层新农合业务医疗卫生业务金融支付业务其他扩展业务业务平台交换层银行前置系统社保系统新农合系统社保业务社区HIS 系统临时卡管理系统管理区域卫生平台交换乡镇卫生院信息系统密钥管理中心……国家级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平台卫生部密钥管理中心……图2 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架构图2、 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业务架构健康卡业务层用于卡管人员执行健康卡的业务操作,如操作员开卡;管理层用于管理为支撑体系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机构,如增加某银行作为健康卡发卡行;应用接入层用于管理和处理体系内各医疗、金融机构的接入以及业务交互,如接入某医院支持其验证健康卡有效性和上传诊疗数据;数据交换层用于与同级、上下级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如向卫生部平台上传汇总数据、同步黑名单;监管层用于监管卡体系的运行状况,如发卡情况、用卡情况等。
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业务架构如图3所示。
数据交换服务管理部级交换省级交换市级交换区域卫生平台交换业务平台交换(公安、新农合、120等)数据交换层应用接入层接入管理金融机构接入大型医疗机构接入小型医疗机构接入金融机构管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COS 商管理卡商管理芯片商管理管理层机构管理设备终端管理统计分析报表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健康卡业务层制卡业务发卡业务个人卡业务接口采集批量采集手工录入制卡计划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物流管理领卡登记申领解挂补卡挂失解锁临时卡管理注销监管层制卡过程监管发卡过程监管应用过程监管考核管理业务监管个人黑名单机构黑名单SAM 卡黑名单黑名单管理图3 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业务架构图(二) 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依托某某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提供某某市居民健康卡基础信息采集及业务数据的安全存储与读取功能,并对全省发行的居民健康卡进行应用维护管理,实现居民健康卡管理中心与合作银行、卡商、居民健康卡应用服务提供机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与管理。
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是与健康卡制卡、发卡配套的应用管理系统,它由省卫生厅统一筹资建设,根据应用要求分别在各试点地市部署,最终将卡相关统计数据汇总到省卫生厅,提供省级进行综合监管。
1、制卡信息采集和准备系统制卡信息采集系统是一套信息采集、报送以及数据生成系统。
它通过省级注册管理中心统一开发后,在地市注册管理中心进行部署,提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健康卡受理点使用。
通过制卡信息采集系统,各级健康卡受理点录入居民的健康卡基本信息,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等人口学信息、也包括居民基本健康摘要信息,例如:既往史、过敏史以及慢性病史等。
2、数据采集处理批量采集:对于健康卡数据采集,工作量最大的是首次的批量数据采集,需要从公安、区域平台、新农合集中式采集大量的数据,经过数据的匹配,形成健康卡数据,用于写卡数据准备。
零星采集:对于健康卡申办的增量数据,批量数据不完整以及零星的健康卡发放,需要通过日常的数据采集进行完成,通过公安、平台、医保等增量数据,以及利用自行采集或者专业机构采集实现日常数据的匹配,形成健康卡写卡的数据。
3、数据比对处理数据比对处理系统将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处理,主要包括批量数据比对以及日常数据比对两种模式。
批量数据比对:批量数据比对主要是通过一次性的批量获取公安数据、平台数据、社保数据等,通过数据比对形成健康卡写卡数据。
批量数据比对主要依照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核对,包括数据长度、类型的核对以及与平台、社保系统数据的比对。
批量数据会产生大量的问题数据,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优化比对规则,不断清洗和处理数据,最终形成符合健康卡要求的数据。
日常数据比对:日常数据比对主要是对于日常采集、交换的各类数据,通过实时交换、定期采集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比对进行数据的准备。
日常数据比对主要是对于包括自行采集、机构采集、照片数据采集等采集形式的数据进行仔细核对。
4、零星数据采集系统1)专业机构采集由于资源和人力的有限,可委托专业机构代为进行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