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概念教学(赵占良)

初中概念教学(赵占良)


美国2011版《K—12科学教育框架: 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
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 (1)从分子到生命体:结构与进程 (2)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能量驱动 (3)遗传与变异 (4)生物演化:统一性与多样性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 重要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上位概念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 细胞自身进行生 以进行生命活动。 命活动的结构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 生物体的生长、发 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育和生殖等功能是 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 通过细胞实现的 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在结构上细胞与 生物体的关系 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本主题最基本的概念。 概念不一定对应一定的 名称(术语)。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 成、结构、功能
生物圈的概念
课标中重要概念的特点
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包括传统意 义上的概念,也包括对原理、规律等的解释。 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 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
教材如何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利用前概念 引发认知冲突,为建构科学概念打基础;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 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图片和文字都指 向“生物圈”这 一重要概念。
创设情境,引发认 知冲突,激活思维, 为建构概念打基础
统领本主题的
“生物与环境”主题的重要概念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 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 物环境。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 ,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 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 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 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
1.工业污染区,深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色的桦尺蛾越来越 少(事实)。 2.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概念)。 3.白马非马。“白马”是事实,“马”是概念。
事实性知识本身不能迁移,它是构建概念的基础, 只有形成概念后,才能迁移。 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被描述的。在此基础上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形成概念。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事实材料多少与概念建构的关系:并非一定正 相关, 如花的概念。
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了客观 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
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
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
什么是“重要概念”
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 什么是重要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 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 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 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标P32)
区别前概念与科学概念
不经过专门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经验或道听 途说而获得的概念, 称为日常概念或前概念 。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 这类概念属于科学概念。 前概念中往往包含科学的成分,但不够准确。前概念 有时是错误概念。如“鲸是鱼” “植物白天进行光 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呼吸就是呼气和吸 气”。 前概念(包括错误概念)既对学习构成障碍,也是教 学应当充分利用的资源。
强化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二、层层深入,螺旋上升。以问题驱动学习过程 (思考、讨论、资料分析、观察、实验等) 三、提供多种事实资料,或引导学生归纳, 或分步阐述概念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 科学概念。 四、准确、清晰地表述概念的内涵。 五、利用练习题,检测概念的掌握情况,在新 的情境中应用概念。
( 1) 在章节 标题上 尽可能 地呈现 重要的 概念;
教材如何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利用前概念 引发认知冲突,为建构科学概念打基础;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 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实验本教材插图: 仅以数字表现生物 圈的范围,与正文 叙述重复;图中不 见生物,不利于构 建生物圈的概念。
正式本插图
吸引眼球, 提高兴趣, 提高插图 有效性。
实验本教材 插图:立体 感差,不够 生动。
图文结合,联系生 活,生动清晰,提 高插图的教学有效 性。
如何加强重要概念的教学
例如,呼吸运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前概念是吸气导致胸 廓扩大,吸气导致胸廓缩小。利用前概念提出问题,再用演示实验 证明科学的结论,教学有效性会提高。
生活中的概念与科学概念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头脑中往往已经具有 一些来自生活的概念,有的与科学概念近似,有 的则与科学概念矛盾。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概 念在科学视野中的不足之处,是概念教学的重要 环节。提供或让学生直接观察科学事实,是由生 物中的概念过渡到科学概念的关键。 细胞的概念: 花的概念: 呼吸的概念: 但是,科学概念并非都能彻底取代生活中的概念
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
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称思维 的细胞。 思维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 建构概念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原有概念与 新情境冲突后,产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可以通过别人解释而解决,也可以通过自己 探究来解决。 探究的结果产生对新概念的认同,这是探究的目 标之一。 可见二者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不可偏废。



学生学习科学不能仅仅是背诵一些事实或孤立的信息。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 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 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 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 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 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 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 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 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 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帮助学生清除 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抽象、 概括
例证, 迁移, 发散
概念辨析
概念梳理,寻 求例证,加以 巩固
概念的迁移和应用
集中总结梳理本单元重要 概念。 在课标列出重要概念基础 上有所扩展。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教材如何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利用前概念引发认知冲 突,为建构科学概念打基础;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 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10.提高插图的有效性。
美国2011版《K—12科学教育框 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 念》
核心概念不是一系列的事实,而是具有解释力的 概念。 核心概念的标准: 学科的关键性原理; 为理解和研究更为复杂的概念和解决问题提供重 要工具; 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相关,或者关系到社会 和个人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来理解的事物; 在各个年级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教与学,概念的 深度和复杂度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加。
通过探究 活动建构 概念
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 概念的建构
教材如何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利用前概念引发认知冲 突,为建构科学概念打基础;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 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落实课标要求,加强概念教学
赵占良
2012.7.12,重庆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之一:强调重要概念
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 主题的重要概念。 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一条建议:“(三)关 注重要概念的学习”。 在“评价建议”中增加一条:“3.认为,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 望学生理解并能在忘记其非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 之后,仍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以“花”为例)。 埃里克森( Erickson) 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 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 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 原理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 ,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
谢 谢!
zhaozl@
以问题形式列出本 节探讨的重要概念 利用前概念引 发认知冲突
教材如何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利用前概念 引发认知冲突,为建构科学概念打基础;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 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