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文化建设方案【篇一:计算机实验中心文化建设的策划方案】公共课部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环境文化建设方案(草案)公共课部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环境文化建设方案(2012草案)公共课部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环境文化建设方案(草案)一、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公共课部是校较大的一个系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是我校的一个较大的实验中心,环境文化建设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强化“修德,精业,启智,崇新”的教风和“博学,善问,慎思,笃行”的学风;为学生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通过对至善楼2-5层楼的环境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设计,结合2011年合格评估已建的基础上补充上新的项目,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外塑形象,内聚力量的作用。
4楼系办公区的文化建设从:(1)系形象文化建设;(2)系制度文化建设;(3)系学术文化建设;(4)场地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来实施。
2-5楼的中心所辖区与图书馆配套进行一系列增补项目。
三、主要内容:1、系形象文化建设方面(1)、设计系logo,外塑系形象,打造系品牌。
(注:在全系内开展一次系logo征集大赛,并设立一定奖项,以带动大家积极性。
)(2)、系训和系歌的征集与确定。
▲备注:将系logo、系训、系歌等展览在系办公区入口处。
(3)、系部介绍做成能定期更新的系宣传橱窗,安放到四楼入系口处,介绍系部情况、组织结构和教师风采。
(注:这些内容可以定期更新,将宣传橱窗设立成能活动的。
通过更新式、与时俱进宣传打造我系风采);开辟时代精神、思想天地等,其中主要呈现:主流思想、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即时通讯(新闻、消息等)和最近动态等等。
(4)、系优秀教职工及学生风采展。
将四楼电梯入口一侧的墙上设优秀教职工及学生风采展,让学生家更加快速深入了解与熟悉我系教师信息。
公共课部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环境文化建设方案(草案)(5)、五楼语音室增设名人、励志名言、情景文化。
2、制度文化建设方面(1)、各办公室挂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2)、修改实验室内挂的实验室规则、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相关图片。
(3)、三楼补充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介绍,人员分工。
(4)、五楼语音室增补上语音室制度。
3、学术文化建设方面(1)科研成果、学术成果展。
将四楼走道另一侧的墙上加设学术成果展。
宣传系及实验中心老师、学生在学术、科研方面成果。
4、场地文化建设方面(1)植物类盆景的摆放。
(电脑办公,辐射不小,此举既可美化环境,有可防辐射)各楼的办公室及会议室门外,过道周围,很明显的看出缺乏装饰,较为空旷,因此,可以用盆景来进行装饰,即在楼道内摆放一定量的盆景,包括会议室旁边各一个,厕所、楼梯入口处各两个。
(2)公告栏更换系部没有大的公告栏,因此有必要改装。
建议将小的撤掉,换成大的公告栏。
(3)门牌号的更换。
原门牌号都是各系部分开制做的,门牌号式样不一,建议将系部与中心换成与学校其它实验中心的一致的烤漆式门牌号,办公室、教授门牌号写出名称信息。
方便外来办事人员、学生高效、顺利的办好事情。
(4)信箱系部设教风反馈信箱,安放于系办公室门外的墙上。
(5)、楼层索引系部设本系各教研室楼层索引,各楼层入口处设本层房室索引。
可以在楼梯出口拐弯处张贴醒目门牌指示,例如:401—410。
方便查找、办事。
【篇二: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大学文化建设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精神文化建设工程,突出大学文化引领作用1.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宣传部、校工会、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秉承“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
引导师生自觉将“修德”与“进学”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宣传部、校工会、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3.弘扬“明德、正学、倡和、出新”的校风。
彰显高尚道德,培养科学精神,倡导自主创新,构建和谐校园。
使校风渗透到师生的日常活动和行为规范之中,成为师生自觉追求的人格风范。
(宣传部、工会、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4.践行“修至学、立世范、启智慧、益品行”的教风。
通过教育宣传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引导广大教师将优良的教风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全面掌握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修身懿德,诲人不倦,做学高身正、教书育人的楷模。
(宣传部、教务处)5.光大“尚诚朴、勤学问、重团结、养正气”的学风。
持续开展学风教育,引导师生端正学习态度、创新学习方法、强化集体观念、铸造优秀品格。
(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6.加强爱校荣校教育。
通过读校史、唱校歌、戴校徽和参观校史馆、荣誉馆以及征文、座谈、讨论等具体活动形式,不断强化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大家珍爱学校声誉,关注学校发展,参与学校建设。
(宣传部、校工会、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7.提炼校园精神文化。
积极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和弘扬学校的优秀精神文化资源,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尊重师生在传承学校精神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其对学校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宣传部、校工会)二、实施制度文化建设工程,重视大学文化导向作用1.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
根据时代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将办学成功的经验制度化;加强院系规章制度建设。
尤其要在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学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党建工作评估、权力运行监督约束、资源获取利用和提高办学效益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党办、校办、各学院)2.强化决策规范建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和群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研究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事制度;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学校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章程》,使之成为学校办学行为的基本规程。
(组织部、党办、校办)3.加强民主管理建设。
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学院教代会制度;完善团代会、学代会制度;完善和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保障师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信访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校内申诉机制,增强民主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同志在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校办、校工会、统战部、校团委)4.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学生组织和学生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5.规范教职工管理。
完善和规范学校教职工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其成为教职工行为的基本准则。
(人事处)6.规范各类重大活动。
学校的各种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庆典活动、表彰活动等要制度化、规范化;将学校的升国旗仪式、迎新大会、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优秀师生表彰等大型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激励师生珍视荣誉,热爱学校。
(党办、校办、学生处、研工部、校团委、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三、实施学术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大学文化创新作用1.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制定学术道德规范条例,完善学术评价体制,规范师生学术行为;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新教师上岗培训和学生的培养体系之中;加强学术监督,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行为。
加强对各类学术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
(科研处、人事处、宣传部)2.加大对学术团体(机构)的支持力度。
对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予以扶持,支持各专业协会、学术团体独立开展学术活动。
(科研处)3.扩大学术交流。
保持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聘请国内外专家及文化团体来校讲学、交流、参观、访问,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
举办各种学术会议,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
(科研处、各学院)4.加强学术刊物建设。
办好《**大学学报》,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其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创造条件,争取打造新的学术刊物;努力做好**大学出版社的申报和创建工作。
(学报编辑部)5.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学术节、学术周、科技作品竞赛、学术人文讲座、科普知识宣传、文学艺术作品诵读和展演,丰富学生的科技文化艺术生活;以参加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性计划实验项目等科技竞赛活动为依托,组织大学生组建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课题组,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增加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强化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责任意识,建立老师与学生基于学术层面的交流沟通渠道;建立学生学术沙龙,发挥“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作用。
学院建立相应的学术指导机构,指导学生依托专业基础,发挥专业特长,组建各类学生学术社团和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养成参加学术活动的自觉性。
(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研工部、各学院)6.广泛开展“好读书、读好书”活动。
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培养师生阅读兴趣,养成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开展读书月、读书周及读书心得经验介绍等活动;加强与图书发行机构的联合,经常性的举办校园书展和送好书到校园活动。
(宣传部、图书馆)四、实施环境文化建设工程,发挥大学文化熏陶作用1.搞好校园规划和建设。
做好两个校区尤其是东校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整体规划和分期建设。
做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和校园各类树木名称属种标识制作工作;在校园醒目位臵设臵校园规划图和校园建筑、道路指示牌。
对东校区主要道路、建筑物进行命名,设臵傍道铭言牌。
(宣传部、基建处、后勤管理处)2.加强校园文化管理。
制定《**大学校园环境管理规定》,规范校园横(条)幅、标语的悬挂和张贴以及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品的管理;在特定场所张贴禁烟标志和节约水电提示;规范校园环境的汉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