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存在着两条农产品流通渠道:一条是由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产地批发商、消费地批发商和小商贩组成的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另一条是由合同农户、农产品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农产品供应商和超市组成的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以下对以超市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采购、配送与销售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超市;农产品;供应链
我国连锁超市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当时超市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和加工食品。
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连锁超市竞争的加剧,超市经营理念的变化,以及国外超市进入我国市场,连锁超市从开始涉足生鲜农产品逐渐转变成以生鲜农产品为主打,生鲜农产品成为超市与超市、超市与农贸市场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1]。
超市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
目前我国存在着两条农产品流通渠道:一条是由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产地批发商、消费地批发商和小商贩组成的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另一条是由合同农户、农产品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农产品供应商和超市组成的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以农贸市场为终端,农产品从产地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到达消费者的流通渠道。
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以超市为终端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农产品经由超市到达最终消费者的各个流通环节(如图1所示)。
1超市生鲜农产品采购模式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特点,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难度很大。
超市采购生鲜农产品的能力大小,经营模式的先进与落后,从微观方面决定超市经营绩效,从宏观方面对供应链的上游部门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初期,由于缺乏经营技术和人才,绝大部分超市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少量的生鲜农产品。
当时,生鲜农产品在超市仅仅作为一种摆设,而不是真正作为赢利的手段。
随着超市的迅速发展,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认识程度逐步提高,生鲜农产品在超市销售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目前,生鲜农产品的销售金额已经达到超市销售总额的15%左右。
超市采购生鲜农产品的体系也不断地得到完善。
目前,我国超市销售的生鲜农产品主要有3种采购模式,它们代表超市向农产品供应链上游延伸的不同程度。
第一种模式是超市采用供应商供货形式;第二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第三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农产品产地采购。
1.1生鲜农产品由供应商供货模式
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采购生鲜农产品是国际上比较普及的模式。
生鲜农产品品种非常多,批量小,储存和保鲜的技术各不相同,直接同农户打交道的交易成本高。
超市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供货,就可以避免很多矛盾。
北京市上规模的超市,一般都采用供应商为他们供应生鲜农产品。
超市一般选择有资质、有一定资金实力、信誉好、具备运输能力、能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
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签订购销合同,超市向供应商提供年度供应计划,并在每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具体的购货清单。
2006年8~9月,在商务部和北京市商业局的支持下,我们对北京市13家超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调研的13家超市中,所有的超市都不同程度地由供应商供货。
其中,家乐福、华联、华润万家、欧尚、法宝和华普等6家超市(占所调研超市的46%)所经营的生鲜农产品全部由供应商供货。
华堂、沃尔玛、易初莲花、物美、世纪联华等5家超市(占调研超市的38%)销售的生鲜农产品70%~90%来源于供应商采购;只有京客隆和超市发两家超市由供应商供应生鲜农产品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0%和34%(见表1)。
超市通过供应商采购生鲜农产品的优点是:①有利于供应商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供应商的专业化生产、加工和管理水平。
当供应商把超市确定为主要的目标客户后,他们有信心进行投资,采用先进的设备,或者建立自己的种植和养殖场来满足超市的需求。
②超市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供求关系之后,可以减少搜寻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交易费用。
③超市经销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通过供应商供货可以避免超市采购部门过于庞大,有利于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效益和分散风险。
④经营农产品需要很多专业知识,通过供应商供货,使得超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专业人才不足的压力。
⑤超市可以通过供应商在上游的农产品加工和生产阶段执行自己品质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
1.2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模式
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模式的最大风险在于不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在正常情况下,超市在两种情况之下才会到批发市场采购。
一种是
超市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在供应商供货后,出现生鲜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临时不足的情况之下,超市为了应急从批发市场采购部分产品作补充。
另一种情况是,超市以低收入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同农贸市场竞争,超市也同个体商贩一样,在批发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
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模式在超市发展初期比较普遍。
随着政府部门对超市经营农产品安全性检测的加强,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超市直接去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的数量正在逐渐下降。
在调研的超市中,目前仍有4家超市(占调研超市总数的31%)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部分生鲜农产品。
超市直接上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还存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
一般批发市场不提供销售发票和增值税发票,使得采购人员难以报账。
因此,很多财务制度严格的超市,如家乐福等,是无法通过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
1.3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模式
部分超市为了减少中间环节,达到降低经营生鲜农产品成本的目的,他们派遣采购人员直接去产地采购农产品。
由于我国农户的生产规模非常小,所以超市在产地采购的模式,一般通过同当地的农民协会,或者有一定影响力的经纪人合作。
在我们调研的13家超市中,有6家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其中采用这种模式最多的是京客隆,从产地采购占其农产品采购总量的60%;其次是超市发,占33%;华堂、易初莲花、物美、世纪联华约占经营农产品的10%(见表1)。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的局限性。
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的模式虽然可以削减流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费用,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超市主要通过当地农民协会或经纪人收购农产品,但目前我国农民协会及经纪人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约束,与超市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
②产地农户生产品种较单一,超市依靠其自身的采购能力难以协调农产品的品种,难以满足超市多样化商品的需求。
③农产品生产受季节性影响较强,超市采购部门受自身经营规模、采购能力、成本核算的制约,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协调、调配农产品,不能满足超市对生鲜农产品周年平稳的需求。
④并非所有的农民都能提供农产品自产证,超市用农产品自产凭证抵扣部分增值税受到限制。
2超市农产品配送模式
超市采购的农产品,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运送到超市门店。
第一种模式是通过供应商配送,第二种模式是全部或部分农产品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
2.1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
各超市于当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订货单,由供应商于次日早晨按照订货单的品种和数量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
在本次调研的13家超市中,有7家超市完全通过供应商配送,占所调研超市的54%。
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的好处主要是:在超市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超市受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制约,由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可以降低超市在配送环节所需要的人、财、物方面的投入。
但是供应商配送农产品与现代化的超市配送中心相比,其自身的不足显而易见。
首先,由图2和图3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供应商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的配送次数远高于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
配送网络的优化,能够带来超市配送中心更低的配送成本。
其次,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到超市各门店,超市各门店仍需按照超市的要求进行选拣、分拣,这样会造成同一产品在不同门店内的质量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