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鸿门宴》必修一
北 2.5 千米的临潼区新丰镇东南的鸿 宴堡村西。公元前 207 年楚汉相争,
Zx.xk
著名的历史事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的典故“鸿门宴”就发生在这里。 今在 “鸿门宴” 遗址立有群雕像一组, 设有 “项庄舞剑” 、 “樊哙闯账”、“沛公逃席”、“范曾长叹”等场面。再 现了鸿门宴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 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 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4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
研读第三自然段,
(一)1.郤:通“隙”; 2.坐:通“座”。
(一)通假字 1.令将军与臣有郤 2.因击沛公于坐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 为婚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 河南。
(1)军:名词活用 为动词,驻军。 (2)王:名词活用 为动词,称王,做王。
(3)小:形容词活 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2.解释下面句子中 “为”字的意义和用 (1)动词,做。 法。 (1)使子婴为相 (2)介词,替。 (2)为击破沛公军 (3)动词,是。 (3)皆为龙虎
(1)得:能够。
(二)1.婚姻:古义,指儿 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 的夫妻关系。 2.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河北、河南:古义,黄河 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今义: 指河北省、河南省。
1.“战”后省略了 “于”)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籍何以至此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亚父者,范增也 5.若属皆且为所虏 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5.翻译下列句子。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 可以由你称王了。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 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我力可拔山啊,豪气可盖世。 时运不济啊,我的乌骓马 也不走了。 乌骓马不走了,我能怎么 办啊?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 么办啊?
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食尽,汉军及诸 侯兵围之数重。…… 于是项王乃悲愤慨, 自为诗曰:“力拔山 兮气盖世,时不利兮 骓不逝。骓不逝兮可 奈何,虞兮虞兮奈若 何?”歌数阕,美人 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 视。
研读第二自然段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距关,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王
(1)具:通 “俱”。(2)距: 通“拒”。 内: 通“纳”
(3)要:通 “邀”。(4)倍: 通“背” (5) 蚤:通“早”。
鸿门宴
司马迁
《史记》
5
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 法。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 性格特征。 4、积累文言知识:多义词义项归纳,活用词 的意义用法特点,通假字辨认,省略句的辨 认翻译.
6
鸿门宴
第一课时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2、了解事件背景 3、课文正音
(1)善:形容词活用为动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 词,与……交好,友善。 法。 (2)夜:名词活用作状语, (1)素善留侯张良 在夜里。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3)急:形容词活用为名 (4)秦地可尽王也 词,危急的事情;义:名词 (5)君安与项伯有故 活用为动词,守信义。 (6)项伯杀人,臣活之 (4)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7)吾得兄事之 称王,统治。 (8)籍吏民,封府库 (5)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明确:交代了项伯的身份,说明项伯在项羽集 团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这样一个重要人物, 却在项羽要对刘邦采取军事行动之前,擅自离 开军队,为了朋友的安全,而不惜将军事秘密 泄露出去,项伯的行动既暴露了集团内部的弱 点,也为后文矛盾的转化埋下了伏线.
增定计 项伯夜访 刘项约婚 项王许诺
(6)活:使动用法,使……活。 (7)兄: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8)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编造名册。
(1)介词,替。
3.指出下面“为”字 的意义和用法。 (1)臣为韩王送沛公 (2)为之奈何 (3)谁为大王为此计 者 (4)君为我呼入 (5)约为婚姻
(2)动词,处理,对 付。
7
有关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在《史 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 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令(掌管皇 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 后完成《史记》.
8
关于《史记》
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是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130篇,52万余字。类别:
鸿门宴
主 要 人 物 关 系
阵营 刘营 主帅 刘邦 谋士 张良 武士 内奸
樊哙 曹无伤
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这篇文章共7个自然段,请大家根据 预习的理解,在浏览一遍课文,以“鸿门 宴”之“宴”为线索,简要概括情节. 明确: 宴前: 1-2 宴上: 3-4 宴后: 5-7
.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 有什么作用?
项伯夜访
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
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
刘项约婚
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 “以身翼蔽沛公” 铺垫,刘邦逐步 由被动转为主动。
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3、项王许诺
探究
作者特意交代的“楚左尹项伯者,项 羽季父也”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什么?
17
第二课时
继续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解决 字词,把握文意。
18
2.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正音: 王关中 wàng 说项羽 shuì 好美姬 hào jī 为击破沛公军 wèi 为龙虎 wéi
20
研读第一自然段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 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此其志不在小
本纪(12),从黄帝起到汉武帝时的重大事件
表(10),用简明的表格,概括排列错综复杂的史实
书(8),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制度 或重大事项 世家(30),记述贵族诸侯的活动及事迹 列传(70),分别记载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3.我国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 书,如《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如《国 语》¸ 《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 件 ,如《史记》;我国著名的《二十四 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共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 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第二件事 是范增定计。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 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 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 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1、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2、秦军主力是项 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 “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3、再说个性特征, 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 的那个项羽了,体现他率真、火爆的性格!
刘邦攻下咸阳后,吞并霸上,遣将把守函谷 关,不纳诸侯,欲称关中王。项羽听说后非 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 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这次宴会隐含 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鸿门宴” 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 代名词。
鸿门宴遗址位于秦兵马俑博物馆
10
课文解题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故 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出身于 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 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 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 刘同为楚怀王所辖的主力军。项梁死,刘项分 别战于黄河南北。楚怀王曾与诸将相约,谁先 入关,就是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 主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打进函谷关,攻下咸 阳。
自读宴中部分,思考:
1、刘邦谢罪是否有诚心?
否,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言辞虽恭,但不认错,更 把责任推给“小人”.
2、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 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精心动魄的一幕是精 否,范增一再暗示,项羽“默然不应” 心策划的阴谋吗?
且项伯援救,导致不了了之。
3、“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 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
(5)山东:指崤山以 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
重点句子翻译:
①旦日飨士卒,为(吾)击破沛公军
译:明天犒劳士兵们,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②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成五采, 此天子气 也(判断句式) 译:我令人去看过他哪里的云气,都是龙武形状,皆 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 和意外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