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巴金小说《家》的爱情描写---

浅谈巴金小说《家》的爱情描写---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巴金小说《家》的爱情描写---青春的抉择与呐喊准考证号: 010********* 姓名:李春花指导教师姓名陶其明职称副教授考生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邮编 674100 电话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4月20日论文答辩日期主考单位重庆西南大学2013年 4月20 日浅谈巴金小说《家》的爱情描写--- 青春的抉择与呐喊姓名:李春花摘要封建大家庭中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极力的想要维护这个家,但家中的青年受到爱情和新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为此他们在泥沼中挣扎,冲破束缚,在抉择中呐喊,在爱情主旋律中走入革命浪潮,获得新的养分走向新生,《家》写的不是消逝渺茫的青春,写的是奔腾生活的激流;通过青年们的爱情描写来突出他们的觉醒与斗争。

关键词:大家庭爱情觉醒与斗争正文一、典型环境封建统治在当时的社会已然根深蒂固,许多的封建统治家庭不断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各家庭的封建卫道者极力来维护这个大家庭,希望它能一直存在下去;他们或许通过婚姻联姻等方式来保卫这个大家庭,或而将家中的某个人送给当时有权势的人来捍卫家族,从而使它长盛不衰,《家》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家》中开篇就写到: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人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读完这段话,觉得巴金先生写的真可谓巧妙,风雪将会长久统治世界,就如同高家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势力、思想会一直占据着当时的社会一样,而新思想、新生的力量却是那么遥不可及作品以“五四”的新思想影响到了偏远的内地为背景,很真实地写出了很具有象征性的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悲剧和没落。

高家给外人的感觉是制度森严、具有书香文化的一个大家庭,但撕开在温情关系下的大家庭,看到的是封建家庭的荒淫无耻,高家子弟坐吃山空,第二代克安、克定是典型的败家子,一个在外面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另一个还和他狼狈为奸,可以看出他们经济挥霍,精神上腐败分裂,更可悲的是高老太爷死后家里就忙着分家、分财产等各种可笑的劣行;即使高老太爷想要让这个封建大家庭长久下去,用严厉、苛刻的家训、家规来巩固大家庭,压制着那些新事物,怕大家庭受到动摇;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的爱情,来压制他们的新思想为代价。

这更加激化了大家庭的新旧思想、阶级之间的矛盾;“五四”时代,新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与理想,也加深了他们对于旧的制度、封建大家庭地的厌恶。

巴金写《家》一方面是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写出大家庭的丑恶,而另一面更重要的是为像他一样的青年们找到一条光明、正确的希望之路。

新思潮的到来唤醒了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反抗,伴随着高老太爷的死,这个封建大家庭落下了帷幕,青年们也被新的时代揽入怀抱之中。

二、悲剧人物选择的悲剧命运----软弱型1、自身的呐喊花一般的年纪,花一般的容颜,多么漂亮美丽的女孩,鸣凤却用死来选择了自己的青春,用死这种无声的呐喊来向封建社会、黑暗制度发出控诉。

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高家当了下人,她小心翼翼的做事,怕做错事而被责骂,作为一个下人整天被人召之即来,服侍着主人,只有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别人都因劳累睡得很沉的时候她还一个人默默地想事情,叹息着自己的命运;她认为自己的命运和喜儿是一样的,只能听从主人的安排,是悲惨的;她爱着觉慧,但她知道他们之间只能是主仆关系,因而她不让觉慧将他们的事告诉长辈,她的希望她的所有她都寄托在觉慧一个人身上,她只有那么一个简单而渺小的愿望,那就是:永远能够陪在觉慧身边,伺候他就性行了,但命运就是这般的无情,封建卫道者为了维护这个大家庭就想把鸣凤嫁给冯乐山当姨太太去讨好他;爱只要一萌芽是怎么也包不住的,因为爱情的美丽是无法抵挡的。

心里有爱就要说出来,不要在乎别人的流言蜚语,不要在乎身份与地位的差异,爱是属于自己的,青春是美丽的,一定要勇敢地去追求它,但鸣凤知道自己是一个下人,可她又不希望自己的爱情被玷污,当她去找觉慧时,觉慧又整天忙于参加学生运动,参加各种新思潮活动,她多么希望觉慧能够给她希望,然而觉慧却只是对她口头的应付,她只能是用死来保全他们的爱情,让他们的爱永远是清白的。

她知道自己的力量是何等的微小,又怎么去和高家相抗争,在她投入湖底的时候,她高声喊出了“觉慧”,在她生命的尽头,她什么都不再害怕了,她不再想他们之间的主仆关系,她不再是下人了,她有自己的感情,这是的她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她在回忆他们之间的爱情。

2、悲剧型命运其实鸣凤是以悲剧来结束了自己的命运的;她个人力量的微薄因而她只能用死来保全自己的爱情,从一开始觉慧只觉着她好玩,可她却爱上了三少爷,爱的死心塌地,觉慧是慢慢才喜欢上她,只有她能让觉慧有时觉得眼前一亮;但觉慧也不喜欢她的胆小、害怕,同时他还说要是鸣凤处在琴那样的条件下就好了,其实说到底尽管他接受了新思想,然而他却仍没能抛开他们之间的阶级性,他认为他们是有差别的,这是鸣凤和他爱情悲剧之一;其二,鸣凤自己是用自己的全部,一整颗心来爱觉慧而相比之下觉慧虽然爱她,但他却没把她放在重要的位置,或许在他心里新运动新思想更能吸引他,他的不在乎令鸣凤心凉,最终她选择了死来唤起觉慧和一些人的注意吧!鸣凤的死,死的凄凉,她连呐喊的声音都是令人心凉的,她死时心里想的:明天,所有人都有的明天,然而她有的却只是那黑暗,看不到一点光的黑暗,周围的一切仍旧生机勃勃,有小鸟的歌声,有明媚的阳光,到处充满着希望;然而她却只能走向那冰冷的湖水,一个人静静地离开,一切都是那么的悲,那么的令人潸然泪下。

三、封建迷信、封建制度压迫下的牺牲品1、“血光之灾”的迷信之悲封建迷信的可悲又可怕就是活人为死人送了性命!瑞珏身为一个大少奶奶,她爱护、关心兄妹和下人,很是善良,她更爱自己的丈夫、儿子,她贤惠、善解人意,家里的人都望着她的好,未曾得罪过谁,然而她最终的命运却如此悲惨,着实令人叹息。

原本,瑞珏有一个很好的家庭,丈夫也很爱她,还有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就因为她生第二个孩子时正好赶上高老太爷归天之时,加上陈姨太这个封建阶级迷信者的怂恿,大家都害怕所谓的“血光之灾”,因而就应了陈姨太让瑞珏到城外去生产,最终在难产时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一个活人为了一个死人而活活枉送了性命,这无疑是令人气愤的,但是她又能如何,她是高家的长房长孙的媳妇,死者为大,更何况是高老太爷这个封建家庭的最高统治者,在那些个维护封建家庭愚人的压制下,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他和瑞珏也只能服从,因为他们是所谓的“榜样”;同时觉新也和平的接受了,那些人当然就更加的肆无忌惮了,当瑞珏在房里难产时,发出的是那般令人惨痛的叫声,觉新在外面敲门,但是下人没有一个敢开门的,当他听到瑞珏在里面喊他,需要他的鼓励、安慰、之时,他终于反抗用手使劲的拍打着门,大声的叫嚷着;然而当新生儿出生后瑞珏却永远的离开了他,她死的是如此的惨,她死在陈姨太等人的侩子手的封建阶级的手里,连他们的“三爸”一个大律师,曾留学于日本,一个知识分子,但最终也仍听从了陈姨太的话,这无疑是悲哀的,或许就像文中所说的:拦住瑞珏和觉新最后的爱的并非是那两扇门,真正夺去他的妻子的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血光之灾”此时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可笑的四个字,瑞珏死了,觉新的哭,他伤心的哭,他哭的是他自己,因为自己的懦弱,自己的“作偮主意”断送了妻子的性命,他们的青春就这样走了。

2、身份地位的不幸悲剧的造就还有另一个原因:觉新的位置、身份、地位决定了他要为他的兄妹们做出榜样,像他说的,觉民和觉慧可以反抗,可以采取各种抵抗的行为,然而最终都会被发泄在觉新的身上,使他万般的痛苦,但是他却无法叫喊出来,瑞珏爱自己的丈夫她理解他的苦,知道他们的命运只能服从,因而她到城外去生产,他们对自己的青春做出的是“逆来顺受”的抉择,觉新身份的特殊像高老太爷一类的封建家庭的长辈他们需要觉新这个长孙来让这个大家庭稳固下来,因而把觉新压得很死、很严,不允许他有一点反抗的行为,把他的命运道路早已安排好,让他在服从下一步一步走下去。

他们也很不满这样的命运,但他们没得选择,即使悲伤他们也只能勉强的笑着,他们的呐喊是“凄凉的笑,无声的服从着,”最终成了封建迷信、礼教的牺牲品,白白为死人断送了性命。

3、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另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是梅,原本她和觉新是青梅竹马,两个很相爱的人,亲戚、朋友都很希望他们在一起,但是就因为两人的母亲在牌桌上发生摩擦,因而就赌气,造成了两人爱情的无果而终,儿戏般的拆散了他们;梅在母亲婚姻包办的情况下,嫁到了省外的人家,但可惜婚后时间不长,丈夫死了,夫家的人对她不好,无奈之下她又回到了娘家;我还记得回省城后梅第一次和觉新相见的情景,一方面他们远远就相见了,但梅害怕被母亲看见,说一些难听话,因而她选择了不打招呼,径直走进门去找母亲;另一方面梅对觉新还有感情,但现在自己死了丈夫回来,而觉新也已结婚,遇到也不知该说什么,纵使有千言万语也不能够说出来,同时又害怕旁人说闲话,梅只能躲避;在那次动荡之后,梅去到了高家,那晚他们还一起划船去游玩,很是高兴;但梅和觉新的感情仍在,即使梅尽量避免接触,可他们的感情却是难以泯灭的,觉新让梅原谅他,试问连恨都未曾有过那么又何来原谅这一说呢?梅和瑞珏见面后两人都很喜欢对方,特别是梅很爱海臣,只因海臣太像觉新,这就充分说明了梅依旧爱着觉新;同时她希望觉新和瑞珏能够幸福、美满,瑞珏的善良,梅也由此不忍心去破坏他们,但她又忘不了觉新这无疑是痛苦的,觉慧和琴他们总是说要是梅另找了一个好人嫁了,或许她就不会那么悲伤,那么难过,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那种好的事情又怎么会发生呢?假使梅真的去另嫁别人,那么人们又会说些什么话呢?像梅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在悠悠之口下存活下来;何况梅受到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较深,她自然会遵从当时社会的“纲常伦理”的道德,即使她偶尔会和琴他们在一起看《新青年》,接受那些新的思想但那只是暂时性,在她身上永远不可能实现,她受传统观念较深,加之她的性格柔弱,胆小,因而她只能无言的一个人流泪、忧郁和悲伤。

4、性格本身的缺陷若是梅和觉新当初能坚持、坚强一点来保卫他们的爱情,或许他们会幸福,但他们同样软弱的性格,特别是觉新当选择自己的妻子时无法做决定,却采用了“拈阄”的迷信方法,他或许早已忘了梅了,最终娶了瑞珏,但却又对梅难舍难分,让梅一个人承载着太重的封建迷信、思想,最终苦闷,悲伤中死去。

觉新是爱她的,但是他奉行的是“无抵抗主义、作偮主义”,何况自己已经成家有了瑞珏,妻子的善良、贤惠他当然也不忍心对不起她,但是觉新又时刻想着和梅从前的点滴,但他必须负担着自己现在应有的责任;他想再次和梅在一起那是直接不可能的,终将会被这个大家庭给扼制,同时梅本身自己也受到那些传统思想的影响,自然也不会让觉新去当那个罪人,被人指骂,因而在他们的爱情面前,他们注定只能让它随风而逝,伴随着梅的死而悄然离开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