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类概说什么是词类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划分词类的作用语法研究的需要,教学和运用语言的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需要(1)意义不能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通常说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这样看起来,好像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出来的。
实际上根据词的意义来划分词类是行不通的。
因为表示同类概念的词,语法性质不一定相同。
例如“战争”和“战斗”都表示行为,可是“战争”是名词,“战斗”是动词;“红”和“红色”都表示颜色,“红”是形容词,而“红色”是名词。
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特征的类。
但是根据语法特征分出的类,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
可见词的语法特征和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不过我们划分词类的时候,却只能根据特征,不能根据意义。
(2)语法形式也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
有的语言可以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
例如英语:A B Chorse(马)high(高)deny(否认)hat(帽子)big(大)collect(收集)tree(树)old(老,旧)remember(记得)A类词有数的变化(复数加词尾{-S}),B类词有级的变化(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C类词有时的变化(过去时加词尾{-ed)。
根据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可以把这些词分为三类:A是名词,B是形容词,C是动词。
(2)语法形式也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
有的语言可以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
例如英语:A B Chorse(马)high(高)deny(否认)hat(帽子)big(大)collect(收集)tree(树)old(老,旧)remember(记得)A类词有数的变化(复数加词尾{-S}),B类词有级的变化(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C类词有时的变化(过去时加词尾{-ed)。
根据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可以把这些词分为三类:A是名词,B是形容词,C是动词。
(3)词的语法功能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这个词在句法结构里所能占据的语法位置。
举例来说,形容词的功能有:a,前加“很”。
b.后加“的”。
C.后加“了”。
d.作谓语。
e.作定语。
很明显,凭借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把它跟别的词类区别开来。
举例来说,名词不具备a,c,d几项,动词不具备a等项,同时名词、动词的语法功能里也有一些是形容词所没有的。
我们给汉语的词分类,根据的就是这些功能上的异同。
词的造句功用,指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比如:而且因为所以的地得有过失过失很大行动过火大家过问“过失、过火、过问”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因为、所以”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过失”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过火”和“过问’”叶以单独充当谓语,大多数情况下不充当主语、宾语。
词的组合能力词的组合能力,指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
比如:过火过问过失“过火”是形容词,既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又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过火/很过火);“过问”是动词,能受“不”的修饰(不过问),却不能受“很”的修饰(“很过问);“过失”是名词,既不能受“不”的修饰,也不能受“很”的修饰(”不过失/”很过失)。
从另一方面看,名词“过失”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一个过失/多种过失),形容词“过火”和动词“过问”都不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一个过火/“多种过火/”一个过问/”多种过问)。
打门一打鸡蛋打今天起白色白干了汉语的词类体系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在这一分类系列里,最起作用的是词的句法功能和组合能力方面的特征。
实词和虚词在语法上的区别,表现在造句功用的不同:实词能充当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虚词不仅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和宾语,大多数连句子结构中的其他成分也不能充当。
二实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等的词。
表示人的:专有的:鲁迅、雷锋、亚辛、孔子普通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教师表事物的:具体的:山、桥、火车、飞船、宇宙、太阳抽象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集体的:纸张、车辆、人类、词汇表时间的:春天、今天、星期三、三月、现在、将来表处所的:专有的:北京、上海、美国、伊拉克、东院普通的:车站、码头、教室、礼堂表方向位置的:上、下、前边、后面、以东、之后2.名词的语法特征1) 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看2) 从形态变化上看(形式标记、变化形式)3) 从句法功能看(二)动词1.什么是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的实词。
表示动作:说、笑、走、跑、跳、读、写、看、测量、阅读表示行为:讨论、研究、解放、压迫、接受、拒绝、坦白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有、出现、消失、死亡表示心理活动:爱、恨、害怕、喜欢、希望表示动作始终:开始、进行、停止、结束表示祈使和命令:使、叫、让、请、派、托、命令、迫使表示可能和意愿:能、能够、应该、应当、可以、愿意表示趋势和方向:上、下、上来、下去、过来2.动词的语法特征1) 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看动词一般都能受副词的修饰,但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加“着了过”表动态。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主要有:心理活动动词能愿动词]2) 从句法功能看(1)动词一般都能做动语,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很少。
(2)动词还能做定语、补语,少数动词可在做状语。
3)从形态变化看(形式标记、变化形式)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AABB3.特殊动词⑴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表示事物的存在。
特点:A.“是”后不能跟“着、了过”等动态助词B.“是”的否定形式是“不是”,不能用“没有”来否定。
C.“是”不能重叠,一般不能充当主宾语。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
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
“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同“他是个卖粽子的”里的“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
4.能愿动词(助动词)1)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的动词。
2)能愿动词有哪些?表示可能:可、可以、能、能够、会表示必要:应、该、应该、应当、要、得(děi)表示意愿:愿、愿意、肯、敢、值得3)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①在句子里常作状语他[愿意]去西部地区。
②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他愿意。
③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④有的能作定语,大都可以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此外,能愿动词可以用“不X不”格式表强调或委婉语气。
“不会不答应”?“不会不英语”?我要一本书。
他会德语。
?(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但是这里的要,会,是一般动词)能愿动词和一般动词的区别:二者都能充当谓语,有时会混淆。
5.趋向动词1、什么是趋向动词?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趋势和方向的动词。
2、趋向动词有哪些?3、趋向动词的语法特征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功能,即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他出去了。
我明天回来。
经常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趋向,做趋向补语。
他走<出去>了。
拿<去>一本书。
用在动词前,应看作一般动词,构成连谓结构。
他去拿一本书。
问题:趋向动词中有哪几个与方位名词同形?如何区别?(三)形容词1.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迅速、安静、多、少、全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冰凉、喷香、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里吧叽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从句法功能看形容词在句子里经常做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即不能做动语。
——端正态度?纯洁队伍?请思考:形容词能不能做主语和宾语?例❶廉洁是人民公仆的本色。
例❷他感到十分惊奇。
2)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看形容词一般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和否定副词“不”修饰。
一般不能与表示动态的“着了过”。
例如:冷—很冷,干净—十分干净,糊涂—非常糊涂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
因为它们或是表情态的,或是本身表程度。
(四)区别词金、银、铜、铁、锡、铅、锌男、女、雌、雄、大型、微型、国营民营、初级、中级、高级、有限、无限、有线它们很像名词,却不能像名词那样做主语和宾语,它们很像形容词,却不能像形容词那样做谓语、状语和补语,也不能像形容词那样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所以有人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区别词的语法特征⑴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⑵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
⑶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例如“非正式的”。
它们只能直接修饰限制名词,去做定语。
注意区别词与形容词的不同: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而区别词则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语、补语等。
形容词能前加副词“不”“很”,区别词二者都不能加。
注意区别词和名词的不同:有的区别词就是由名词发展而来的,如:金、银、男、女。
这些词在古代汉语里都是名词,但在现代汉语里,它们已失去了名词的语法功能,不能作主语和宾语,也不能受数量短语及其他词的修饰。
区别短语和词:中间不能插入“的”是区别词,否则是区别短语。
女医生女人男运动员男孩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等的词。
(二)数词的种类数词包括: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1、基数表示数目的多少。
2、序数表示事物在计算或排列时的顺序。
常用:第、初、老、小3、分数表示将一个整体切分成几份,从中取出若干份。
常用“几分之几”。
口语中还用:成、分、股、折。
4、倍数表示数目的增加。
分数和倍数在运用时,有的问题要充分注意。
请分析下列的说法对吗?1.普通液晶手表20年前每块100元,现在是10元,价格下降了10倍.2.市内公用电话费原来每次4分,现在是4角,话费上涨了10倍.数词的语法特征⑴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
⑵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一张桌子一脚踢开写了一遍⑶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表示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作基准,不是用增减后的数目作基准。
数目的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表示数量增加,常用“增加了(到)”“增长了(到)”“上升了(到)”“提高了(到)”“上涨了(到)”等(“到”也可改为“为”)。
如果用“了”,只表示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