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教案《瑞雪图》教案1第一课时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
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
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
”——读得轻、快。
“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
“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
生揣摩,再读。
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
(板书:雪大夜静)(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
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
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
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
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
(板书:景美人欢)(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
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第三课时:开卷有益雪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
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部分。
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
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
《瑞雪图》教案2一、学情分析本班人数较多,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多,组织能力也较强,合作学习效果好,但两极分化现象也明显。
生活在南方,对大雪虽缺乏直观感受,但满怀憧憬。
二、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四、教学构想1.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
2.体现两个为主:以课堂为主;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为主。
教师要致力于导,学生要致力于学,学会读书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质。
3.四种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性;表达能力――表达有内容、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合作能力――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共同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出示课件,欣赏雪景说一说,欣赏了雪景,大家有什么感受?(三)学习课文,认识这场雪的特点A.雪大。
1.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组内交流。
2.找得快的同学,尝试读一读,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气势读出来。
3.汇报交流。
(以中等生、学困生为主)4.指导朗读。
(1)这么大的雪,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感受到的?(优等生)板书:听、看(2)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
(优等生。
评价后介绍方法,全班齐读)(3)指名朗读描写雪大的句子。
(中等生,学生评价)(4)为了把雪大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突出哪些词语。
(学困生、中等生)(5)分男女生朗读。
B.景美。
1.出示课件:(1)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丽?(2)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2.自学。
3.汇报交流。
(1)由中下生汇报,(2)由优等生补充。
(1)“推开门……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
”(颜色美)(2)“看近处……银球儿”(形态美、静态美、挖掘叠词、儿化音的妙用)(3)“一阵风……彩虹”(动态美)4.指导朗读:(1)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怎样通过朗读,通过我们的声音表现出来?(2)指名(优生)配乐朗读。
(评价)(3)拓展:你还看到了雪后哪些壮丽景色?(4)全班朗读。
(师评价)C.人欢。
这么大的这么美的景色,最喜欢的首先是孩子了,作者的心情如何?为什么?出示课件:背景资料。
如果是你,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这场雪,你会说什么?(四)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项做一做。
1.搜集资料,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
2.仿照《瑞雪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以《丰收图》为题,写一段话。
六、教学反思今天研讨时,虽然赞赏的评价铺天盖地涌来,什么教学要求体现了分层教学,什么课后作业设计照顾了不同兴趣,什么评价能因人而异……但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景美”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未真正走进那种意境,他们还在雪野的边沿徘徊;而那些程度好的学生,却远远没有吃饱。
这说明我并不真正明白,他们需要什么。
七、案例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都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都恰当地送给不同的学生,更为可贵的是车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来关注差异。
如老师教学“雪美”这部分时,出示自学题:A.请找出描写雪美的句子。
B.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A题是保底题,要求全班同学掌握,B题是拔高题,可以通过部分学生的回答帮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学,这样不仅提高了所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允许了个性的存在。
车老师在作业布置时也注意了分项。
A.(必做)摘录积累描写雪美的句子。
B.(选做)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做。
①搜集资料,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
②仿照《瑞雪图》,按一定的顺序以《丰收图》为题写一段话。
不过这堂课没有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资源很好地指导朗读。
《瑞雪图》教案3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天的美丽景色。
2.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
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瑞雪图〉,回忆一下这场雪下的怎么样?二、学习课文(下雪时的图景)1.请大家找一找描写雪大的句子,并且用横线勾画,圈一圈句子中突出雪大的词语,同时想一想你从这些词语中有哪些体会?2.反馈:(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指导)三、学习(下雪后的图景)师过渡:雪停了,雪后的景色怎么样呢?1.你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美?自己走进第三幅图,认真读一读。
生:“第二天,天放晴了,推开门一看,荷!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
”师:谈谈自己的体会?美在哪儿?看图片(美丽的雪景图)口语习作练习。
师: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含蓄的表达自己的喜悦。
2.“看近出,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挂……)体会静态的美和作者用词的精妙。
3.“一阵风吹来……”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师读,脑袋想象画面。
四、人欢图1.下雪不仅装饰了整个世界,还引来了很多小朋友(图片)2.如果你在图片上,你会干什么?雪给人带来了什么?(真的是景美人欢)3.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一段话。
五、结尾师:这么美的景色,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读)板书:下雪前:天气骤变下雪时:雪很大瑞雪(吉祥的雪)下雪后:景美人欢《瑞雪图》教案4一、学生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瑞雪图》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
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