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基本信息介绍一、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招生院校(大陆部分)一览文科里面,中国古代文学可能有全国数量最多的硕士点,是个老专业,博士、硕士点建设也比较早,专业研究水平很高,其作为重点学科在国内分布的点多,研究生培养在多数院校基本都有成熟套路。
且无论文艺类、文学文献类、语言类专业,无不涉及该学科。
所以,适用范围、就业渠道较宽,本专业尤其适合基础功底比较扎实、能坐下来读书的考生报考。
注意,有些学校,本来以为有博士点的,其实没有,如厦门大学、西南大学。
也有些学校,本来以为有硕士点,其实也没有,比如石河子大学、福州大学。
也有些学校,只看其名字,是万万想不到会有硕士点的,如上海财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这些学校的古代文学专业,估计会比较冷(没有详细了解)。
准备报考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请参考下列名单慎重选择。
一般来说,有博士点的院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劲,对考生的素质要求会相对较高一些。
当然考进去以后,近水楼台,将来读博士的先天条件就比较好。
没有博点的院校,有必要区别重点与非重点、东部与西部的差别。
重点院校报考的人比较多,东部院校一般情况下也如此。
建议同学们不要扎堆报考,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报考西部院校不见得不能成才。
另外,也可以留意一下,新增硕士点,报考人数相对老牌院校肯定会少一些。
北京:中国社科院(有博士点)北京大学(有博士点)北京师范大学(有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有博士点)首都师范大学(有博士点)中央民族大学(有博士点)北京语言大学(有博士点)清华大学(有博士点)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江苏:南京大学(有博士点)南京师范大学(有博士点)苏州大学(有博士点)扬州大学(有博士点)东南大学江南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有博士点)华东师范大学(有博士点)上海师范大学(有博士点)上海大学(有博士点)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山东大学(有博士点)山东师范大学(有博士点)曲阜师范大学(有博士点)中国海洋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广东:中山大学(有博士点)华南师范大学(有博士点)暨南大学(有博士点)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湖北:武汉大学(有博士点)华中师范大学(有博士点)湖北大学(有博士点)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四川:四川大学(有博士点)四川师范大学(有博士点)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吉林:吉林大学(有博士点)东北师范大学(有博士点)延边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陕西:西北大学(有博士点)陕西师范大学(有博士点)陕西理工学院黑龙江:黑龙江大学(有博士点)哈尔滨师范大学(有博士点)甘肃: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有博士点)河北:河北大学(有博士点)河北师范大学(有博士点)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有博士点)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浙江:浙江大学(有博士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有博士点)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广西:广西师范大学(有博士点)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天津:南开大学(有博士点)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徽师范大学(有博士点)安徽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山西:山西大学(有博士点)山西师范大学江西省: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重庆: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辽宁: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连大学辽宁大学渤海大学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云南: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贵州: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宁夏:宁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青海:青海师范大学新疆:新疆师范大学西藏:西藏民族学院二、2006年国内新增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院校天津外国语学院重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大学长春师范学院江南大学南通大学温州师范学院宁波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华东交通大学集美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聊城大学烟台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三、2006年国内新增中国古典文献学院校顺便也介绍一些新增文献学专业院校,供同学们参考天津中医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厦门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试课程此内容需查看报考院校的专业招生目录,多数院校,除公共课外语、政治之外,一般在招生目录里面列出了当年招生专业的招收人数、导师组名单、考试课程、复习用书。
下表是《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古代文学部分,只花见春,睹斑窥豹,不妨参看。
说明:1、公共课别无选择;2、文学综合科属典型的文、史结合型考试,对理论功底亦有相当要求,面宽点广,复习重点的把握颇为重要。
五、复习用书:多数院校都会在相关网站列出复习专用书籍,考生可自己查询。
一般说,下列书籍必备:1、文学史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高教出版社,该版文学史教材资料丰富,学术前沿东西相对较多,观点新颖,然不足处亦比比皆是。
主要是学界通认的重点在该书中介绍不足,有的提法欠推敲,作为考试用书,要点不好把握;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版本较老,但观点稳妥,体系周全,逻辑线索清楚,适合自学,然学术新成果涉及少、内容单薄是其重大不足;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论证严谨,理论分析较多,面面俱到,是考研需要参考的重要书目。
以上各版本可结合着去看。
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选》,深得业内人士好评,选目经典,备考一套在手,足矣。
2、文学理论教材: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材》,高教出版社;3、汉语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黄伯荣主编《现代汉语》,这都是极其经典的教材和考试用书。
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各校指定参考书目并不一致,然大同小异。
例如:1、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用书:(1)《中国古代文学史》(共四册)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中国古代文学史》(共四册)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六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4)《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5)《文学的基本原理》以群主编;2、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用书(1)《中国文学史》(共4册),游国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文学概论》,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华南师范大学中文专业考研用书中国古典文献学(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61年;(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以上所列《中国文学史》任择一种均可)(3)《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中华书局,2001年;(以上两种可任选一种)(4)《中国古典文献学史》,孙钦善著,中华书局,1994年中国古代文学(1)社科院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2)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以上文学史版本任选)(4)复旦大学中文系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5)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4、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第1-4册)王忠祥、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六、考研试题考生可自己去网络查找近年各院校试题。
一般说,考研试题难易度和院校的知名度、学科建设情况、教学力量等有较大关系。
名校考题会较难一些,一般也更注重对理论功底及学科前沿的考察。
当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永远是考研复习的生命线。
所谓参考历年真题,目的不过是在于掌握各校自己的命题思路,以指导复习不要犯方向性错误。
参加2010年古代文学专业考试的考生,按照文传院考研辅导中心安排,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大家一起探讨各大院校命题思路,进行试题解析,请大家留意院里通知。
另,考生自己也可以在备考期间先上网去搜索相关资料,斟酌研究。
下面列出几份试题供参考。
(一)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5分)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代表作品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桐城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创始人是方苞,继承发展者很多,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和姚鼐。
因为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因此得名“桐城派”。
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桐城派的文章一般不用骈句,不罗列材料,语言通畅清顺,很有特色。
代表作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
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
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25人。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