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并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呢?
一、民主和谐氛围的建立是创新、实践的基础
教学的实质就是交流、互动的共同发展,就是共同的快乐!只有当你蹲下来和同学们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分
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的时候,快乐才能产生,才有意义。

在今天的课堂,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受到感化、召唤、激动、鼓舞,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以及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形成
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向上的人生情感和体验。

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

在教学《点、线、面的构成方法》一课时,我事先布置同学们准备有关材料来上课。

谁知刚上课,我便发现除了班长和学习委员准备好了用具外,大部分的同学根本不理睬老师的要求,他们坐在自
己的座位上用塑料丝编织小饰品。

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教师节到了,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手中的塑料丝编织出精美的礼物,
送给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

”学生们一听,欢呼雀跃起来,马上投入到创作中去。

学生在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精美的茶杯套、手机饰物……美不胜收。

我拿着学生的作品,讲解点、线、面的关系,利用点、线、面如何造型,就这样,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变被动为主动,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达到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创新、实践的重点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动因,我在教学中利用这种动因,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学习科幻绘画时,要求学生搜集科幻信息资料。

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展示着自己的“收获”,学生们互相交流,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知识的共享。

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并且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极大的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如,《学习服装搭配》一课,课前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实地考察后宅的服装市场,了解服装的款式与色彩搭配,并准备一些碎布。

结果这课的作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

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很高,似乎都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服装设计大师”。

三、教师适时有效的点拨是创新、实践的关键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

每个人都具有独立、自主、能动、探究、创造、好奇心强、想像大胆丰富,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等特点。

我提倡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然,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在教会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发展要求进行创作。

我尽量鼓励孩子们的自发意识表现能力,强调以自我表现为主,并在适当的时候
用适当的方式“点拨”,使其得到提高,挖掘他们与生俱来的潜能。

例如:学生创作的一幅科幻画《人工降雨》,构思新颖,作品内容是:利用超声感应空中的智能飞机,收到作物缺水的信号,自动收集云中的水分形成人工降雨。

虽然构思巧妙但画面内容单一,我提出一个问题:“作物只需要水能正常生长收获吗?”学生恍然大悟“噢,还需要适当的养分。

”“那么,怎么才能尽早的得知它们缺少那些养分呢?”学生在作品中增加了智能养分监测仪器和增养机。

经过我的适时指导,学生的这幅作品在大港区科技幻想绘画中荣获二等奖。

四、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实践的归宿
作为艺术的学习,更要有勇于探索、敢破陈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勇气,我要突破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开发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各方面的知识融汇贯通,并应用于自己
的生活和学习的领域。

在我的手工制作课上,学生利用农作物来制作工艺品。

如:苞米皮、玉米须及葫芦等材料制作的披着金发的《长发公主》,神情自若的《姜太公钓鱼》等新颖别致的作品。

在艺术节的展示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创作兴趣倍增,进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法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及内容的整合。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