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修养的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信念、情感意志等,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意识等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早日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所以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创设各种英语合作活动
创设各种英语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文素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能提高学习的乐趣与主动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二、恰当运用竞争和合作
在课堂中竞争体制确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作用,它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并且,在竞争中学生们会看到山外有山,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更高。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作为英语老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因此教师在熟悉、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阅读大量有关英、美人文知识的书籍。
而且教师间要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甚至可以搞一些有关人文知识的演讲等类似活动,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与素质的提高。
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学好自身文化,这不仅有利于了解同英、美国家的文化在口头和书面交际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且有利于指导学生注意与英、美人士交流时所遵循的通常模式的感性知识,如英国人喜欢把房子建成有阁楼,有地下室的,而中国人的房子往往没有阁楼,没有地下室;在英国,女人往往不允许别人问她年龄,认为这是不尊重她,而在中国却没有这个规矩;中国人的习惯是问彼此饭吃了没有等。
所以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形成好的教法,根据英语学科的不同目标、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接受水平、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等因素,恰当、灵活、合理地设计教案,使用各种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加学生的英、美人文知识,培养、发展运用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英语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要想高效高质的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表现形式。
同样新课程实验也指出: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安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开放课堂,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抽象的英语语言学习,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来帮助学生解读语言要表达的感情。
努
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敢动、敢说,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