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的汇聚和传播,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并渗透到人们 的意识形态中,进而引起了社会科学诸多学科领域 的变革,比如政治、道德、哲学、文学、艺术、心 理学、教育学等,可以称之为一场社会文化运动。
( 一 ) 后现代思潮潜入人类认知领域 后现代主义问题涉及对二战以来西方文化和学 术倾向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有关全球文化处境的 问题。它作为一种新的观念被人们接受,使人们的 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等发生了变化,这是由 于社会形态变化导致的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转变的 结果。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活动全面扩张到了文 化领域,生产方式改变了个体生存方式,人们对传 统文化的信仰和信任发生了动摇;西方反理性主义 文化的发展导致主体尊严的丧失和存在价值的危 机,还有自我意识以及价值标准的失落。正如美国 学 者 K.J.Gergen 所 言[2],后现代学者必备的条件之 一,就是对自己所处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反省意识。 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精神文明和价值取向的反思和 质疑,认识到在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应该有新的社 会准则、文化经验、生存方式和处事原则等。同 时,后现代主义是对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新的审 视,主张人际沟通与关系重建,倡导人与自然的交 融,反对主客对立的二分法思维模式。后现代主义
——————————————— 收稿日期:2006-03-14 作者简介:糟艳丽(1981 —),女,回族,甘肃张家川人,西北师范大学 2004 级研究生,主要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
- 84 -
糟艳丽: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的标志是什么呢?后现代学者哈桑对其特征作了精 辟的阐述:“不确定性,它包括多元论、反叛、随 机 性、分化、模糊和破裂;破碎性,包括对总体和总 体性的不信任;反正统性,对权威的挑战是其重要 内容;非我性,抛弃将主体等同于实体的传统;内 在性,反对超验性,强调心灵与语言的自生能力。”[3]
( 二 ) 后现代思潮对学术界产生了影响 后现代思潮最初诞生于文学、艺术、建筑、哲 学等领域,但很快学术界就嗅到了它的气息。因 此,西方学术主流产生了一丝动摇,学者们开始在 更高的层面上反思。“现代思潮”,即主流心理学 的 特征是遵循理性的、实证的原则作为哲学认识论基 础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而后现代思潮旨在破除对 理性、科学的绝对信任和盲崇;现代思潮可以概括 为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博爱、绝对、统一性、 一体化、经验性和终极关怀[4];后现代思潮则可称为 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 元化的思维风格;富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和寄予关 爱的全球视野[5]。后现代广泛介入学院的学科,向其 基本的假设和实践以及各个领域的知识探究与教育 之 分 离 发 起 挑 战 ( 参 见 Rosenau 的 研 究 , 1992 ; Seidman 与 Wagner , 1992 ; Dickens 与 Fentana , 1994;Seidman,1994;Ritzer,1997。)[6] 二、后现代思潮与心理学的发展 有人称21 世纪是心理学的青春期,这个比喻比 较形象。那么,处在这个“暴风骤雨”期的心理 学,就像一个正处于多事之秋的人一样,不可避免 地要承载更多的契机与挑战。后现代的产生部分地 是由于对现代学术思潮的不满。因此,它带有批判 性和建设性。诸多的学科都可以从后现代思潮中吸 取各自所欠缺的养分。心理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 但也是一门存有许多争议的学科。后现代思潮一方 面被视为解决现代心理学危机的一股力量,同时也 可看作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又一种新的视角。当代主 流心理学,相对于后现代心理学来说,可以称为现 代心理学,它是以实证主义作为哲学认识论基础, 按照理性原则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后现代 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学应放弃“纯科学”的追 求,而要对其学科性质重新定位;实证主义被认为 是有局限的,为了不使它促进心理科学理论与实践 的分离,应该采用实践知识的哲学认识论,应该更 多地致力于有实用价值的、具体的、与情境有关的 局部知识上,因为一切知识和真理不是普遍的,而 是特定的和情境性的,心理学中也不存在普遍的客 观规律;心理研究应由经验驱动,而不是由理论驱
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后现代心理学 ,
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 异
议,主张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被视为对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 发
展的批判与期望,也许可以看成是其现代化道路的完善,是其发展史上向前迈出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心理学;学科建设;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20(2007)01 - 0084 - 04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兴起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 思潮被全面的介绍到国内,从而引起了哲学、文化 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普遍重视。许多 学科都以后现代主义为哲学背景,反思本学科的建 设问题,心理学也一样。根据有关介绍,后现代主 义是对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个体主义、人文主义 等的评判与概括。它的产生与存在,似乎是对当前 心理学领域研究取向对立的一种缓解。同时,它有 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科学、哲学背景等,因 此,有的学者认为,它也应当成为一种研究范式, 为人类智慧的前进服务。本文试图通过对后现代主 义思潮和后现代心理学的评价,对心理学的学科理 论建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动,提倡公共知识、经验性知识;心理学更应注重 差异性,呼吁多元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 唯一的。
( 一 ) 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更多注重的是研究思想、方法、 学科性质等问题。后现代思潮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 范式提出异议,要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以下从几 个方面分析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1、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当然是人,这一点是毋庸质 疑的,但是怎样研究人,研究人的什么,是需要关 注的重要问题。首先,后现代主义者主张对人进行 哲学上的解构,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人,要研究人的 交往问题,注重人性,尤其是人的社会性。例如后 现代背景下或其他社会背景下的人性问题;其次,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当前心理学一味追求的是抽象 的、普遍的客观知识,这对于人类生活没有多少实 践意义,心理学应该去研究有社会价值的、局部 的、与文化、历史相结合的问题,使心理学更好地 服务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提倡整体论和从文 化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心理学要在开拓视 野,探究人类丰富的心理世界的同时,避免走向还 原论与拟畜论的道路;再次,后现代主义者批判心 理学只研究可内部观察的直接经验或可外部观察的 行为,而否认意识背后人类的精神存在或者说是人 的心理活动的内隐状态。这样只强调自然属性,必 然忽略社会属性,使研究得出的结论只适合脱离社 会文化历史特征的自然人,势必影响心理学的价 值。此外,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 热爱生活的人去挖掘,如心理投射现象的研究、超 个人主义的研究等;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 运用诸如伦理学等人类优秀成果,多方位地探究人 的高级心理与行为。 2、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追溯到 冯特时期,心理学兼具科学与人文两种属性,后继 的主流心理禀承了实证主义哲学的量化研究传统, 认为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推崇布伦塔诺现象学 研究传统的非主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属于人文科 学。崇尚实证主义的心理学试图走物理学的道路, 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研 究手段、工具以及实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都有 了很大的进展,这一点不能否认。从此意义上说, 心理学倾向于自然科学,但这种经验主义、实证主 义的取向也遭遇了不少的批评。心理现象包含了更
一、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浪潮发端于20 世纪中期西方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由现代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 时期。有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西方学术中 各种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1]。 这 是 因 为 它的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复杂的社会根源。 就其理论来源来说,涉及到结构主义、浪漫主义、 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 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 文艺运动、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这些文化思潮
第 23 卷第 1 期(2007)
河西学院学报
Vol.23 No.1(2007)
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糟艳丽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发端于20 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
其主要理论来源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 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文艺运动、存在
对心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因此,心理学后现代的 建构不能缺少理念的多元化。
4、关于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 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应用各有侧重,米德 尔顿(Middleton,D. Edward,D.) 等人对其分裂与对 立 概括了三种情形:1. 心理学理论主要由“理论”驱 动,其应用主要由“问题”与“需要”驱动;2. 心 理学理论倾向于在人为设计的实验环境中做研究, 其应用倾向于在真实世界中做研究;3. 心理学理论 关注实验的控制、可靠性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程 度,其应用主要关注人类实际生活,依据问题选择 方法,不太注重其研究结果的概括化[8]。当前的理论 心理学太趋于理论,长期在定性定位问题上摇摆不 定,很难有长足的真正心理学理论的超越;而应用 心理学既追求理论支持,又讲求实验、数据支持, 为其科学性服务。而无论其所依据的理论,还是得 出的数据结果,都只起到了依据和证据的作用,而 没有实质上更多的建树。对于理论与应用的分离, 两阶段模式作为一种解释,主张我们应该等待理论 的进步与完善,认为理论经经验研究检验之后,才 可发展其应用。也许理论和应用都正处在一个发展 过程之中,严格地要求理论、应用各司其职并统一 协调有些不现实。但理论总是指导实践的,而实践 又是理论的来源。从研究对象的意义上来说,心理 学的后现代转向可以促使心理学从更多具体情境性 的、有实用价值的实践出发,推进理论的完善。目 前,心理学尤其在职业性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 的进展,例如在心理治疗、工程心理、人力资源管 理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可以为人们工作、生活服务 的成果,这种应用型的科研模式及其定性的、语言 学的知识的引用都取得了成功,逐渐被接受。此 外,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不协调有许多原因,因此 存在广阔的潜力予以改观。例如,异质文化背景下 理论与实践的套用应该慎重,心理学的本土化应该 是理论与应用二者兼有的本土化。 ( 二 )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趋势。正如它在 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中产生影响一样,它使人以 更加概括的角度审视心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新 事物总有代替旧事物的使命,但也如其他领域里已 取得的成果不容置疑一样,心理学在理论范式、研 究方法等各方面都具有可取之处。提倡后现代能够 使心理学研究更加成熟,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与人 性的发展完善。诚然,我们不能因为要批判,就彻 底否定现代主义的因素。心理学就其现代性来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