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点—线”结合的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点—线”结合的初中历史教学

龙源期刊网
浅谈“点—线”结合的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张尹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10期
【摘要】文章以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统一的隋唐时代》为例,旨在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点-线”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点-线”结合;《统一的隋唐时代》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课程……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版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点-线”结合的教学模式自从《历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但在运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笔者在执教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的《统一的隋唐时代》一课时,力图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呈现出隋唐时代更替的广阔画卷中突出历史人物的生動细节。

一、设计意图
《统一的隋唐时代》是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结束后,隋唐两个大一统王朝的兴替。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丰富,最突出的是重要知识点特别多,包含了三省六部体制的开创、科举制的创设及发展、隋朝短暂而亡和唐朝“贞观之治”等考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照历史顺序(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让初学历史的学生具体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和学生自己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发生和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启发学生探究这些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

如果没有明确的历史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只是讲述历史事实,那么,面对这些事实,学生就会感到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甚至发生历史的错位,无法正确地考察这些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无法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达不到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笔者将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精选关于隋唐帝王的历史故事“点”,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隋唐王朝兴替这条历史发展“线”。

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立意为:隋文帝结束数百年分裂割据的历史,再次完成大一统,由此开创了繁荣昌盛的隋唐时代,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创新的时期,制度上的创新为以“贞观之治”为代表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将理解隋唐的制度创新作为重点,将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