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景德镇市第三中学黄颖慧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然而,中学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冷落,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

在几年历史教学中,我有着深切的体会。

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没有开设历史教学。

即使有,也仅仅是走过场的形式。

现在我市历史科目要进行中考,这就使一些初三没有开设历史教学的学校措手不及。

临时抱佛脚,短短两个月,世界历史二册教科书,;囫囵吞枣地给学生灌输下去,。

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千差万别,并不理想。

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再普通不过。

而更让历史教师无限尴尬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

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嘴也变得笨拙,态度也不再热情。

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无可奈何,感到无限失落。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
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都与分数挂勾。

这使得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

中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

分数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在学生心目中有了三六九等之分。

不容置疑,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

学校在课程活动中鲜有历史兴趣小组的设置和有关历史科目活动的举行。

历史教师也就成为清水衙门,肩无多大重任,迷失了奋斗方向。

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

使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产生了困惑与失落。

2、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我们要承认传统上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历史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记忆就是最终的目的。

这种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

历史学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政治道德说教了。

这样的历史教学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时代的人类在反思自己往昔经历的过程中,对历史之本质和意义的一种理性追问和情感体验”?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荡然无存,成了苍白和死的。

历史教学就成了枯燥,无用之学了。

3、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在旧的历史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

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操作上。

忽视了作为学
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不了他们的参与性,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1、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
章士钊说:“灭人之国先去其史。

”历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它的历史,那将是这个国家灭亡的时刻!可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历史教育却被打入“冷宫”,这不能不让人担忧。

因此,教育部门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学校领导和教师们也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开拓创新,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历史教学方法
究竟怎样的历史教学,才最具有生命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呢?我认为重视不断改革新教学方法,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具体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一是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拓展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使似乎平淡的历史教学一波三折,形成悬念。

我们历史老师不应把学生看作只是接收器。

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只是长篇累牍地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甚至满堂灌。

而是应该多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让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中学生毕竟是青少年,好奇心和追求真知的愿望终究是热切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疑问好学,让学生自
行设计问题,自我组织答案。

只要不是故意乱说、乱做,都是允许的。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要耐心给予释疑解惑适时的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点拨,使学生能保持兴趣,在难题中寻找答案,杂乱中理出头绪。

较好地保持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多运用直观教具和形象语言,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枯燥无味的说教,只会让人乏味,更不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电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预示着光辉的前景,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教师备课除了深入钻研教科书外,还要考虑如何多运用直观教具。

要熟悉掌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要多利用历史地图、图表,要学会操作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

现代化电子音像技术能把已逝去的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地复现出来。

当学生的兴趣、吸引力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

三是多教学生记忆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技巧,为思维空间的拓展提供一把钥匙,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中学生在长期历史教学中误导形成了一个概念:“历史就是死记硬背”,谁更勤,记忆力好,就能学好历史。

在他们看来,只有理科类科目才能训练思维能力。

加上今天初中历史结业考试的走过场和高中会考的形式松弛和内容容易的特点,已使学生更加深信这种偏向,所以平时不重视历史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考试来了,就临时抱佛脚,突击几天应付,张冠李戴,不求甚解。

其实这是
大大抹杀了历史科的能力培养的功能,历史教师应重视这一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并逐步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

“给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如在指导学生记忆重要年代时,可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记忆。

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历史学习是乐趣,获得成功的情感满足。

要改革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还有诸方面需要研究探讨,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

不过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化。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中学历史科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相关主题